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航宇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式助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741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3
本申请踝关节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智能式助踝器,包括位于脚底的底板、位于脚踝骨下方并与底板相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位于脚踝骨上方的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设有第一弹性件和用于容纳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弹性件的底端连接在第一容纳槽的槽底,第二支撑件上设有第一直线动作器,第一直线动作器的推杆穿过第一容纳槽的槽口与第一弹性件的顶端相连接,底板上设有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第一直线动作器可通信地连接,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脚底的压力时,第一直线动作器的推杆伸出压缩第一弹性件,以使第一弹性件能够支撑第二支撑件。如此设置,解决了脚踝骨需要支撑脚踝以上部位的全部重量而容易扭伤、使人无法正常行走的问题。

An intelligent ankle a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式助踝器
本申请涉及踝关节辅助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式助踝器。
技术介绍
脚踝(或称为踝关节)是人类足部与腿相连的部位,脚踝需要支撑人体腿部及以上部位的全部重量,而使脚踝受到很大的压力,在人正常行走或运动的过程中,容易使脚踝扭伤,从而无法正常行走,尤其是老年人,脚踝需要承受较大压力,更容易使脚踝受伤。因此,如何解决脚踝需要支撑脚踝以上部位的全部重量而容易扭伤、使人无法正常行走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式助踝器,其能够解决脚踝需要支撑脚踝以上部位的全部重量而容易扭伤、使人无法正常行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式助踝器,包括位于所述脚底的底板、位于脚踝骨下方并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位于所述脚踝骨上方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和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直线动作器,所述第一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式助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脚底的底板(3)、位于脚踝骨下方并与所述底板(3)相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和位于所述脚踝骨上方的第二支撑件(2),所述第一支撑件(1)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和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支撑件(2)上设置有第一直线动作器(5),所述第一直线动作器(5)的推杆穿过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直线动作器(5)可通信地连接,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所述脚底的压力时,所述第一直线动作器(5)的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式助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脚底的底板(3)、位于脚踝骨下方并与所述底板(3)相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和位于所述脚踝骨上方的第二支撑件(2),所述第一支撑件(1)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和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支撑件(2)上设置有第一直线动作器(5),所述第一直线动作器(5)的推杆穿过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底板(3)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直线动作器(5)可通信地连接,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所述脚底的压力时,所述第一直线动作器(5)的推杆伸出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4),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4)能够支撑所述第二支撑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助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动作器(5)的推杆与所述第一弹性件(4)的顶端通过轴心连接件连接,所述轴心连接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式助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连接件(6)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件(4)顶端的第一S扣(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动作器(5)的推杆上的第二S扣(11),所述第一S扣(10)与所述第二S扣(11)相扣合,且所述第一S扣(10)和所述第二S扣(11)能够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助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顶端槽壁上设置有两个缺口(9),两个所述缺口(9)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相对的槽壁上,且沿脚长的方向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航宇
申请(专利权)人:刘航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