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其包括肩部固定套、小臂环带和弹性矫正带,所述肩部固定套穿戴在患者的肩部,所述小臂环带紧套在患者的小臂较细的部位,所述弹性矫正带贴在患者待矫正内翻肘关节的外侧或外翻肘关节的内侧,弹性矫正带的上端与肩部固定套连接,下端与小臂环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设置在肘关节侧部的弹性矫正带提供矫正力,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与弹力衣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就可以为外翻或内翻的肘关节提供一个持久且足够大的矫正力。同传统矫正器具相比,本装置使用方便,不需要患者付出艰苦的努力即可快速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适于各种肘关节外翻或内翻患者使用。
A device for correction of cubitus var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费用低、风险小、见效快的肘关节内外翻矫正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具
技术介绍
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相交形成一向外开放的角度,约165~170°,其补角为15±5度,即提携角(参看图1)。正常的提携角,男性一般为5°~10°,女性一般为10°~15°,小于0°为肘内翻,大于15°为肘外翻。肘内翻和肘外翻均属畸形,不仅影响形体美,还会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应予以矫正。目前,肘关节外翻或内翻的矫正方法可分为手术矫正和非手术矫正两类,手术矫正是通过肱骨髁上截骨术来恢复正常的肢体外观,这种方法虽然见效快,但会造成神经、血管紧张及牵拉,易出现相关并发症,仅适用于严重的肘内外翻畸形。非手术矫正方法主要是通过佩戴矫正器具来恢复肘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非手术矫正方法的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但现有的矫正器具普遍存在见效慢的缺陷,需要长期坚持,没有恒心很难达到矫正目的,其主要原因是矫正力较小或不能持久作用于肘关节,因此研制能够提供足够大持久矫正力的肘关节内外翻矫正器具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以解决非手术矫正方法治疗肘关节内外翻见效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构成中包括肩部固定套、小臂环带和弹性矫正带,所述肩部固定套穿戴在患者的肩部,所述小臂环带紧套在患者的小臂较细的部位,所述弹性矫正带贴在患者待矫正内翻肘关节的外侧或外翻肘关节的内侧,弹性矫正带的上端与肩部固定套连接,下端与小臂环带连接。上述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所述小臂环带设有手套式防滑装置,所述手套式防滑装置包括短指手套和牵引带,所述短指手套戴在患者的手上,所述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与短指手套和小臂环带连接。上述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所述肩部固定套包括左右连接带和两个大臂环带,两个大臂环带分别套在患者的两个大臂根部,每个大臂环带的上端通过左右连接带与另一个大臂环带相连,下端与对应侧的弹性矫正带连接。上述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构成中还包括矫正力调节带,所述矫正力调节带与弹性矫正带贴合,矫正力调节带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分别与大臂环带和小臂环带连接。上述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所述小臂环带上设有纽扣,所述牵引带上设有多个与小臂环带上的纽扣相对应的纽扣眼,多个纽扣眼沿牵引带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上述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所述左右连接带、大臂环带、弹性矫正带和小臂环带由弹力衣的弹力面料制成,它们与弹力衣缝合或织造成一个整体,它们的厚度是弹力衣面料厚度的5~8倍。上述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所述弹性矫正带的宽度为弹力衣袖管中部周长的1/6~1/3。上述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所述手套式防滑装置可以由防滑带代替,所述防滑带的中部夹在患者的两个手指之间,防滑带的两端与小臂环带连接。本技术利用设置在肘关节侧部的弹性矫正带提供矫正力,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与弹力衣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就可以为外翻或内翻的肘关节提供一个持久且足够大的矫正力。同传统矫正器具相比,本装置使用方便,不需要患者付出艰苦的努力即可快速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适于各种肘关节外翻或内翻患者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矫正肘关节外翻畸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矫正肘关节内翻畸形示意图;图4是用于矫正肘关节外翻畸形的装置示意图(不包括手套式防滑装置);图5是用于矫正肘关节内翻畸形的装置示意图(不包括手套式防滑装置);图6是手套式防滑装置的放大视图;图7是防滑带的连接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如下:1、左右连接带,2、大臂环带,3、矫正力调节带,4、弹性矫正带,5、肘关节,6、小臂环带,7、牵引带,8、短指手套,9、弹力衣,10、纽扣,11、纽扣眼,12、防滑带。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穿在患者身上,为内外翻的肘关节提供足够大且持久矫正力的装置,该装置克服了现有非手术矫正器具见效慢的缺陷,可帮助肘关节内外翻患者快速矫正肘关节畸形,增进体形健美,消除肘关节功能障碍。参看图2~图6,本技术主要包括左右连接带1、大臂环带2、矫正力调节带3、弹性矫正带4、小臂环带6、牵引带7、短指手套8和弹力衣9。其中弹性矫正带4和矫正力调节带3用于为肘关节提供合适的矫正力,其余结构件的主要作用是将弹性矫正带4和矫正力调节带3固定在合适位置。图2是矫正肘关节外翻畸形示意图,矫正肘关节外翻畸形时,弹性矫正带4和矫正力调节带3位于肘关节内侧,其弹力使患者的小臂向内侧翻转,从而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矫正力主要由弹性矫正带4提供,可以不使用矫正力调节带3,只有当弹性矫正带4提供的矫正力偏小时,才使用矫正力调节带3,矫正力调节带3有多种规格,可根据具体需要选用。大臂环带2和小臂环带6分别套在患者的大臂和小臂上,用于固定弹性矫正带4和矫正力调节带3。弹性矫正带4与大臂环带2和小臂环带6之间固定连接,而矫正力调节带3与大臂环带2和小臂环带6之间通过魔术贴(又名粘扣带)相连,以便于拆装。为使弹性矫正带4和矫正力调节带3能够提供稳定的矫正力,大臂环带2与小臂环带6之间必须保持固定的间距,也就是说二者均不能沿患者的大臂或小臂随意滑动。为防止大臂环带2在弹性矫正带4和矫正力调节带3的牵拉作用下向下移动,通过左右连接带1将患者两个大臂上的大臂环带2连接在一起。同理,为防止小臂环带6在弹性矫正带4和矫正力调节带3的牵拉作用下向上移动,通过牵引带7将小臂环带6与短指手套8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牵引带7给患者的腕关节提供扭转力,必须在短指手套8的两侧对称设置牵引带7。图3是本技术矫正肘关节内翻畸形示意图,矫正肘关节内翻畸形时,弹性矫正带4和矫正力调节带3位于肘关节外侧,其弹力使患者的小臂向外侧翻转,从而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如果患者的小臂粗细变化比较明显,小臂环带6套在小臂较细的位置不会向上滑动,可以不用牵引带7和短指手套8构成的手套式防滑装置,由左右连接带1、大臂环带2、矫正力调节带3、弹性矫正带4和小臂环带6构成的装置即可完成肘关节畸形的矫正。如果患者小臂粗细均匀,则必须使用手套式防滑装置。手套式防滑装置采用短指手套8,不影响手部功能。参看图4和图5,为了增加矫正时间,提高矫正效果,可以将上述装置与弹力衣9结合在一起,构成肘关节外翻畸形矫正衣,左右连接带1、大臂环带2、弹性矫正带4和小臂环带6均可采用与弹力衣9相同的面料制作,它们可以缝合在弹力衣9上,也可以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织造。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织造时,左右连接带1、大臂环带2、弹性矫正带4和小臂环带6的厚度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其特征是,构成中包括肩部固定套、小臂环带(6)和弹性矫正带(4),所述肩部固定套穿戴在患者的肩部,所述小臂环带(6)紧套在患者的小臂较细的部位,所述弹性矫正带(4)贴在患者待矫正内翻肘关节的外侧或外翻肘关节的内侧,弹性矫正带(4)的上端与肩部固定套连接,下端与小臂环带(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其特征是,构成中包括肩部固定套、小臂环带(6)和弹性矫正带(4),所述肩部固定套穿戴在患者的肩部,所述小臂环带(6)紧套在患者的小臂较细的部位,所述弹性矫正带(4)贴在患者待矫正内翻肘关节的外侧或外翻肘关节的内侧,弹性矫正带(4)的上端与肩部固定套连接,下端与小臂环带(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小臂环带(6)设有手套式防滑装置,所述手套式防滑装置包括短指手套(8)和牵引带(7),所述短指手套(8)戴在患者的手上,所述牵引带(7)的两端分别与短指手套(8)和小臂环带(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肩部固定套包括左右连接带(1)和两个大臂环带(2),两个大臂环带(2)分别套在患者的两个大臂根部,每个大臂环带(2)的上端通过左右连接带(1)与另一个大臂环带(2)相连,下端与对应侧的弹性矫正带(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矫正肘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其特征是,构成中还包括矫正力调节带(3),所述矫正力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燕宾,陈伟,张奇,王娟,秦士吉,侯志勇,张英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