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柱,还包括第二支柱,两个所述第二支柱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柱的左侧,支架,所述支架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和两个第二支柱的内侧底端焊接,且支架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垫块,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沿前后方向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和两个第二支柱的内侧通过销轴连接,且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槽。该脊柱矫形装置,可对腰椎患者的腰椎进行牵引治疗和托举治疗,对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对颈椎患者进行颈椎牵引治疗,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能对患者多个部位进行矫正治疗,其使用灵活性强,辅助治疗的方法多样,针对病情不同程度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An orthopedic device for sp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矫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脊柱矫形装置。
技术介绍
脊椎矫正技术是专用于复位偏位、半脱位的脊椎,调整脊椎关节的一门技术,类似于中医的扳法和正骨术,但有其系统理论指导,有其特有的发力技巧,是一项科学、高效的治疗技术,脊椎矫正技术已经纳入治疗其它顽固性疾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收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糖尿病、类风湿、心脑血管疾病等均有重要辅助治疗作用;通常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只能对一个部位进行矫正治疗,其使用缺乏灵活性,另外,辅助治疗的方法通常只有一种,使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矫形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使用灵活性差和使用功能单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柱,还包括第二支柱,两个所述第二支柱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柱的左侧,支架,所述支架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和两个第二支柱的内侧底端焊接,且支架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垫块,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沿前后方向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和两个第二支柱的内侧通过销轴连接,且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槽,托板,所述托板沿左右方向与第二支柱上的支撑板焊接,且托板的底端右侧与垫块接触,第二床板,所述第二床板与托板的顶端右侧螺钉连接,托举机构,所述托举机构设置于支架的右侧,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设置于支架的左侧,束带,所述束带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束带分别设置于第二床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另外两个所述束带设置于托举机构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托举机构包括导轨,所述导轨沿左右方向与第一支柱的支撑板左侧焊接,第三床板,所述第三床板的底端设置有滑槽,且第三床板底端的滑槽与导轨的顶端插接,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与第一支柱的支撑板右侧前端通过轴承连接,且第一手轮的外壁左侧穿过支撑板,所述第一手轮的外壁左侧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支撑板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右端与第一手轮键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左侧与导轨前侧的连接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左侧与第三床板底端前侧的连接块螺接,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端与支架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液压缸的顶端与导轨的底端左侧通过销轴连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外壁右侧与导轨的左侧顶端插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外壁左侧与托板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杆的右端与第一连杆通过销轴连接。优选的,所述机构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前后两端与第二支柱上的支撑板插接,滑轨,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沿前后方向分别与第一床板的底端前后两侧螺钉连接,滑道,所述滑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道沿左右方向分别与第二床板的底端前后两侧螺钉连接,两个所述滑道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插接,第二手轮,所述第二手轮与第二支柱上的支撑板左侧前端通过轴承连接,且第二手轮穿过支撑板,所述第二手轮的外壁右侧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壁左侧与第二手轮键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壁右端与托板前侧右端的连接块通过轴承连接,且第二螺杆的外壁右侧与第一床板的底端连接块螺接,滑杆,所述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杆沿上下方向分别螺钉连接在第一床板的上表面右侧前后两端,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杆的内腔插接,牵引带,所述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通过销轴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分别与第三床板和第一床板的底端之间有间隙。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第一床板之间的间隙大于滑道和滑轨的装配厚度。优选的,所述滑道内腔的形状为“T”形,且滑轨与滑道相适配插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脊柱矫形装置,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托举机构,可对腰椎患者的腰椎进行牵引治疗和托举治疗,对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2、本专利技术通过牵引机构,可对颈椎患者进行颈椎牵引治疗,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3、本专利技术能对患者多个部位进行矫正治疗,其使用灵活性强,辅助治疗的方法多样,针对病情不同程度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滑轨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结构主视剖面图;图4为图3托举机构的结构主视剖面图;图5为图4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第一支柱,2、第二支柱,3、支架,4、支撑板,5、托举机构,6、牵引机构,7、束带,8、第二床板,9、托板,51、第一手轮,52、第一螺杆,53、导轨,54、液压缸,55、第三床板,56、第一连杆,57、第二连杆,61、滑杆,62、滑块,63、牵引带,64、第一床板,65、第二手轮,66、滑道,67、滑轨,68、第二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柱1,还包括第二支柱2、支架3、支撑板4、托举机构5、牵引机构6、束带7、第二床板8和托板9,两个第二支柱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柱1的左侧,支架3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1和两个第二支柱2的内侧底端焊接,且支架3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垫块,两个支撑板4沿前后方向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1和两个第二支柱2的内侧通过销轴连接,且支撑板4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槽,托板9沿左右方向与第二支柱2上的支撑板4焊接,且托板9的底端右侧与垫块接触,第二床板8与托板9的顶端右侧螺钉连接,托举机构5设置于支架3的右侧,牵引机构6设置于支架3的左侧,束带7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束带7分别设置于第二床板8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另外两个束带7设置于托举机构5的上表面。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托举机构5包括第一手轮51、第一螺杆52、导轨53、液压缸54、第三床板55、第一连杆56和第二连杆57,导轨53沿左右方向与第一支柱1的支撑板4左侧焊接,第三床板55的底端设置有滑槽,且第三床板55底端的滑槽与导轨53的顶端插接,第一手轮51与第一支柱1的支撑板4右侧前端通过轴承连接,且第一手轮51的外壁左侧穿过支撑板4,第一手轮51的外壁左侧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支撑板4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第一螺杆52的外壁右端与第一手轮51键连接,第一螺杆52的外壁左侧与导轨53前侧的连接块通过轴承连接,第一螺杆52的外壁左侧与第三床板55底端前侧的连接块螺接,液压缸54的底端与支架3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连接,通过液压缸54提供将导轨53向上推动的动力,液压缸53应根据使用情况采用合适型号,液压缸54的顶端与导轨53的底端左侧通过销轴连接,第一连杆56的外壁右侧与导轨53的左侧顶端插接,第二连杆57的外壁左侧与托板9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杆57的右端与第一连杆56通过销轴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二支柱(2),两个所述第二支柱(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柱(1)的左侧;/n支架(3),所述支架(3)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1)和两个第二支柱(2)的内侧底端焊接,且支架(3)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垫块;/n支撑板(4),两个所述支撑板(4)沿前后方向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1)和两个第二支柱(2)的内侧通过销轴连接,且支撑板(4)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槽;/n托板(9),所述托板(9)沿左右方向与第二支柱(2)上的支撑板(4)焊接,且托板(9)的底端右侧与垫块接触;/n第二床板(8),所述第二床板(8)与托板(9)的顶端右侧螺钉连接;/n托举机构(5),所述托举机构(5)设置于支架(3)的右侧;/n牵引机构(6),所述牵引机构(6)设置于支架(3)的左侧;/n束带(7),所述束带(7)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束带(7)分别设置于第二床板(8)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另外两个所述束带(7)设置于托举机构(5)的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矫形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支柱(2),两个所述第二支柱(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柱(1)的左侧;
支架(3),所述支架(3)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1)和两个第二支柱(2)的内侧底端焊接,且支架(3)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垫块;
支撑板(4),两个所述支撑板(4)沿前后方向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柱(1)和两个第二支柱(2)的内侧通过销轴连接,且支撑板(4)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槽;
托板(9),所述托板(9)沿左右方向与第二支柱(2)上的支撑板(4)焊接,且托板(9)的底端右侧与垫块接触;
第二床板(8),所述第二床板(8)与托板(9)的顶端右侧螺钉连接;
托举机构(5),所述托举机构(5)设置于支架(3)的右侧;
牵引机构(6),所述牵引机构(6)设置于支架(3)的左侧;
束带(7),所述束带(7)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束带(7)分别设置于第二床板(8)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另外两个所述束带(7)设置于托举机构(5)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机构(5)包括:
导轨(53),所述导轨(53)沿左右方向与第一支柱(1)的支撑板(4)左侧焊接;
第三床板(55),所述第三床板(55)的底端设置有滑槽,且第三床板(55)底端的滑槽与导轨(53)的顶端插接;
第一手轮(51),所述第一手轮(51)与第一支柱(1)的支撑板(4)右侧前端通过轴承连接,且第一手轮(51)的外壁左侧穿过支撑板(4),所述第一手轮(51)的外壁左侧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支撑板(4)的右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
第一螺杆(52),所述第一螺杆(52)的外壁右端与第一手轮(51)键连接,所述第一螺杆(52)的外壁左侧与导轨(53)前侧的连接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杆(52)的外壁左侧与第三床板(55)底端前侧的连接块螺接;
液压缸(54),所述液压缸(54)的底端与支架(3)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液压缸(54)的顶端与导轨(53)的底端左侧通过销轴连接;
第一连杆(56),所述第一连杆(56)的外壁右侧与导轨(53)的左侧顶端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洪波,吴修宾,
申请(专利权)人:代洪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