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浇注在构造柱上的若干马牙槎,所述马牙槎位于构造柱朝向新增墙体一侧,马牙槎沿竖直方向排列,马牙槎嵌于新增墙体内,具有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高,能够将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稳定连接,保证施工质量的效果。
A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new wall and original wall in brick concre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特别涉及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构造柱以及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砌筑的混合结构体系。其中,构造柱大多设置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用以防止房屋倒塌。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砖混结构上扩建时,新增墙体与原墙体齐平,恰与外墙顶角处的构造柱相接,新增墙体中的砖或者砌块则通过水泥砂浆固定在构造柱上。由于砖或者砌块表面凹凸不平,构造柱表面也有细小的缺陷,水泥砂浆填充在二者之间时,能够较好地与其粘结在一起,新增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的横向抗拉拔能力较强。但是,当新增墙体与构造柱之间出现剪切力时,水泥砂浆层表面由于填充凹陷而形成的凸起容易极易断裂,水泥砂浆层不再与新增墙体或者构造柱相互嵌套,其连接强度大大降低,最终导致新增墙体和构造柱分离或者相互错位,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具有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高,能够将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稳定连接,保证施工质量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包括浇注在构造柱上的若干马牙槎,所述马牙槎位于构造柱朝向新增墙体一侧,马牙槎沿竖直方向排列,马牙槎嵌于新增墙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马牙槎在构造柱上浇注成型,与构造柱连接稳定,不易从构造柱上断裂开来,与此同时,马牙槎嵌入新增墙体,当新增墙体与原墙体之间出现剪切力时,马牙槎的侧壁承受来自于新增墙体的压力,只要新增墙体自身结构稳定,马牙槎和新增墙体之间就不会发生相对位移;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高,能够将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稳定连接,保证施工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构造柱上浇注马牙槎的位置处均设有锯齿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构造柱上开凿锯齿面后浇筑马牙槎,使马牙槎与构造柱的表面相互咬合,其接触面积大大增加,马牙槎更不易从构造柱上脱落,且马牙槎与构造柱连接处的抗剪强度大大提高。进一步的,所述构造柱上浇注马牙槎的位置处均成对设置有水平开口箍和竖向开口箍,所述水平开口箍沿水平方向设置,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开口朝向构造柱,水平开口箍一端嵌于构造柱内,另一端嵌于马牙槎内,所述竖向开口箍沿竖直方向设置,沿水平方向排列,且开口朝向构造柱,竖向开口箍一端嵌于构造柱内,另一端嵌于马牙槎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构造柱上植入水平开口箍和竖向开口箍,并以水平开口箍和竖向开口箍为骨架浇注马牙槎,使马牙槎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且马牙槎自身的结构强度得到增强。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开口箍与竖向开口箍焊接为一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开口箍与竖向开口箍焊接,连为一体,其在受力时能够将压力均匀地分配,从而提高水平开口箍和竖向开口箍组成的钢筋骨架的整体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构造柱朝向新增墙体一侧开设有植筋孔,所述新增墙体内设有拉结筋,所述拉结筋沿水平方向贯穿新增墙体,拉结筋一端位于植筋孔内,拉结筋与植筋孔的内壁之间填充有植筋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贯穿新增墙体的拉结筋一端嵌入植筋孔,通过植筋胶与构造柱固接,使得新增墙体与构造柱之间的抗拉拔能力大大增强。进一步的,所述拉结筋朝向植筋孔一端套设有若干防脱板,所述防脱板垂直于拉结筋的轴线设置,防脱板沿拉结筋的轴线方向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板与拉结筋垂直,与固化后的植筋胶连为一体,使得拉结筋几乎不可能与植筋胶脱离,从而增强拉结筋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防脱板上开设有排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筋时,先在构造柱上钻出植筋孔,然后向植筋孔内注入植筋胶,再将拉结筋插入植筋孔,设置排气孔能够较好地将植筋孔内的空气排出,避免植筋胶与拉结筋和防脱板之间出现气泡缺陷,保证植筋胶与拉结筋和防脱板的稳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拉结筋成对设置,拉结筋沿水平方向排列,且同一对的两根拉结筋之间设有若干分布筋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布筋与拉结筋固接,组成钢筋骨架,相互分担受力,使得拉结筋的强度增加。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高,能够将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稳定连接,保证施工质量;2.通过设置水平开口箍和竖向开口箍,使得马牙槎与构造之间的连接强度和马牙槎自身的结构强度大大增加;3.设置拉结筋,能够进一步提高新增墙体与构造柱之间的抗拉拔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水平剖面图;图2是实施例的竖向剖面图;图3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中马牙槎、构造柱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马牙槎;2、水平开口箍;3、竖向开口箍;4、拉结筋;5、分布筋;6、构造柱;7、新增墙体;8、原墙体;41、防脱板;42、排气孔;61、锯齿面;62、植筋孔;63、植筋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提高抗拉强度的拉结筋4和用于提高抗剪强度的马牙槎1。其中,拉结筋4沿新增墙体7的长度方向设置,并贯穿新增墙体7,其一端从新增墙体7内穿出,嵌于构造柱6内。马牙槎1浇注在构造柱6朝向新增墙体7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并嵌于新增墙体7内。如图1所示,构造柱6位于原墙体8的顶角处,与新增墙体7直接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拉结筋4在同一水平面内成对设置,沿新增墙体7的厚度方向排列,各对拉结筋4沿竖直方向等距排列。此外,同一对的两根拉结筋4之间通过多个分布筋5连接。如图1所示,分布筋5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拉结筋4垂直,其两端分别与两根拉结筋4焊接为一体,各分布筋5沿拉结筋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新增墙体7内。如图1和图3所示,构造柱6朝向新增墙体7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拉结筋4的植筋孔62,植筋孔62与拉结筋4一一对应。如图3所示,拉结筋4位于植筋孔62内的一端套设有多块防脱板41,各块防脱板41均与拉结筋4固接,并沿拉结筋4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植筋孔62、防脱板41和拉结筋4同轴设置,且植筋孔62的内径大于防脱板41的外径。植筋孔62的内壁与防脱板41和拉结筋4之间填充有植筋胶63,植筋胶63固化后,将防脱板41和拉结筋4固定在构造柱6上。如图3所示,防脱板41上开设有排气孔42,且排气孔42的轴线与拉结筋4的轴线平行。向植筋孔62内注入植筋胶63,然后将拉结筋4插入植筋孔62时,植筋孔62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排气孔42充分排出,植筋胶63内部和表面不会出现气泡缺陷。如图2和图4所示,构造柱6上浇注马牙槎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注在构造柱(6)上的若干马牙槎(1),所述马牙槎(1)位于构造柱(6)朝向新增墙体(7)一侧,马牙槎(1)沿竖直方向排列,马牙槎(1)嵌于新增墙体(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注在构造柱(6)上的若干马牙槎(1),所述马牙槎(1)位于构造柱(6)朝向新增墙体(7)一侧,马牙槎(1)沿竖直方向排列,马牙槎(1)嵌于新增墙体(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6)上浇注马牙槎(1)的位置处均设有锯齿面(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6)上浇注马牙槎(1)的位置处均成对设置有水平开口箍(2)和竖向开口箍(3),所述水平开口箍(2)沿水平方向设置,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开口朝向构造柱(6),水平开口箍(2)一端嵌于构造柱(6)内,另一端嵌于马牙槎(1)内,所述竖向开口箍(3)沿竖直方向设置,沿水平方向排列,且开口朝向构造柱(6),竖向开口箍(3)一端嵌于构造柱(6)内,另一端嵌于马牙槎(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开口箍(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朱一尘,顾晓元,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城市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