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涉及一种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大型火电企业排放烟气SO2浓度均要求低于35mg/m3,为了使烟气脱硫系统高效运行,普遍采用增加喷淋层数量及提高喷淋密度的方法,造成浆液循环泵能耗高,成为企业负担。传统的托盘能增加脱硫效率,但是无法将降液和通气孔分开,降液和通气为概率事件,气液交互只能形成少量大气泡,传质效率差,因此负荷适用性差,阻力高,且效率提高有限。因此开发能显著提高脱硫效率,且负荷适应性好的提效技术,是大型火电企业提高经济性的必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加湿法脱硫的传质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湿法脱硫提效装置该装置设置于吸收塔中喷淋层的下方,包括若干标准模块及若干异型模块,吸收塔内的横截面分割为射流高速区及射流低速区,其中,射流高速区及射流低速区均划分为网格结构,其中,一个网格对应一个标准模块或者一个异型模块,标准模块及异型模块填充于对应网格中,标准模块及异型模块上均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气孔及若干组第二通气孔,其中同一组第一通气孔内的相邻第一通气孔之间以及同一组第二通气孔内的相邻第二通气孔之间均设置有降液孔,第一通气孔内设置有第一泡沫阀,第二通气孔内设置有第二泡沫阀;所述第一泡沫阀及第二泡沫阀均包括阀顶及若干限位钩,其中,各限位钩的上端固定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于吸收塔中喷淋层的下方,包括若干标准模块(3)及若干异型模块(4),吸收塔内的横截面分割为射流高速区(1)及射流低速区(2),其中,射流高速区(1)及射流低速区(2)均划分为网格结构,其中,一个网格对应一个标准模块(3)或者一个异型模块(4),标准模块(3)及异型模块(4)填充于对应网格中,标准模块(3)及异型模块(4)上均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气孔(5)及若干组第二通气孔(6),其中同一组第一通气孔(5)内的相邻第一通气孔(5)之间以及同一组第二通气孔(6)内的相邻第二通气孔(6)之间均设置有降液孔(7),第一通气孔(5)内设置有第一泡沫阀(8),第二通气孔(6)内设置有第二泡沫阀(9);/n所述第一泡沫阀(8)及第二泡沫阀(9)均包括阀顶(10)及若干限位钩(11),其中,各限位钩(11)的上端固定于阀顶(10)的底部,第一泡沫阀(8)中各限位钩(11)的下端插入于第一通气孔(5)内,第二泡沫阀(9)中各限位钩(11)的下端插入于第二通气孔(6)内;/n所述阀顶(10)为半球形结构,且阀顶(10)的端面为锯齿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于吸收塔中喷淋层的下方,包括若干标准模块(3)及若干异型模块(4),吸收塔内的横截面分割为射流高速区(1)及射流低速区(2),其中,射流高速区(1)及射流低速区(2)均划分为网格结构,其中,一个网格对应一个标准模块(3)或者一个异型模块(4),标准模块(3)及异型模块(4)填充于对应网格中,标准模块(3)及异型模块(4)上均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气孔(5)及若干组第二通气孔(6),其中同一组第一通气孔(5)内的相邻第一通气孔(5)之间以及同一组第二通气孔(6)内的相邻第二通气孔(6)之间均设置有降液孔(7),第一通气孔(5)内设置有第一泡沫阀(8),第二通气孔(6)内设置有第二泡沫阀(9);
所述第一泡沫阀(8)及第二泡沫阀(9)均包括阀顶(10)及若干限位钩(11),其中,各限位钩(11)的上端固定于阀顶(10)的底部,第一泡沫阀(8)中各限位钩(11)的下端插入于第一通气孔(5)内,第二泡沫阀(9)中各限位钩(11)的下端插入于第二通气孔(6)内;
所述阀顶(10)为半球形结构,且阀顶(10)的端面为锯齿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组第一通气孔(5)与各组第二通气孔(6)依次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钩(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亮,李楠,牛拥军,雷鸣,余福胜,孙叶柱,萧云志,何育东,李兴华,刘海培,王定帮,郭浩然,孟令海,何仰朋,石振晶,邹乔,余昭,宦宣州,吴晓龙,王韶晖,张方庚,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