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一次性吸引管套设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钳臂上;具体包括:第一管段,为横截面为月牙状空心结构,且第一管段上方沿第一管段的长度方向设有一U形凹槽;卡管,与第一管段固定连接,卡管为空心结构且卡管的管身与U形凹槽贴合;第二管段,第二管段的一端连接第一管段,另一端连接一吸引管接头,且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吸引管接头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次性吸引管通过卡管套设于鼻内镜手术钳的钳臂上,可以边吸引边进行手术操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伤;第一管段和卡管预留有足够长度,方便根据鼻内镜手术钳的尺寸及术者需求进行修剪,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
技术介绍
鼻窦内窥镜手术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重新建立鼻腔、鼻窦的良好的通气引流,从而达到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等的目的。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深入推广,鼻内窥镜微创手术作为一种无损伤、无痛苦的超微创疗法,是目前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鼻内窥镜可视摄像系统,可深入鼻腔深处隐蔽部位,使医生对病变部位了如指掌,并可快速将病变组织彻底祛除。整个过程视野清晰,一目了然,使手术达到更精细的效果,并进行到以前不易达到的区域。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时,通常需要吸出术中产生的鲜血后,再采用鼻内镜手术钳钳取病变组织,这样能够更精准的进行病变组织的钳取,但浪费了许多手术时间。若在手术时不进行鲜血的吸出,采用鼻内镜手术钳钳取病变组织时由于病变组织沉浸在血泊中,盲目钳取容易误伤手术部位或产生手术并发症。现有技术中,采用带吸引的手术钳进行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吸出鲜血的同时进行病变组织的钳取,但价格较贵,且不适用于现有的鼻内镜手术钳,造成现有鼻内镜手术钳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所述一次性吸引管套设于所述鼻内镜手术钳的一钳臂上;所述一次性吸引管具体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为横截面为月牙状的空心结构,且所述第一管段上方沿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方向设有一U形凹槽;卡管,与所述第一管段固定连接,所述卡管为空心结构且所述卡管的管身与所述U形凹槽贴合;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另一端连接一吸引管接头,且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吸引管接头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段的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开口。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段的横截面沿朝向所述第二管段的方向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卡管的长度为25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为45厘米。优选的,所述第二管段为圆柱形空心结构。优选的,所述吸引管接头的长度为5厘米。优选的,所述U形凹槽的宽度为2-4毫米,以适应粗细不等的所述钳臂。优选的,所述一次性吸引管为可回收的塑料材质。优选的,所述卡管为可回收的塑料软管,所述卡管可套设于所述鼻内镜手术钳的所述钳臂上并且贴合所述钳臂的形状。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次性吸引管通过卡管套设于鼻内镜手术钳的钳臂上,可以边吸引边进行手术操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伤;2)第一管段和卡管预留有足够长度,方便根据鼻内镜手术钳的尺寸及术者需求进行修剪,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段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技术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一次性吸引管套设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钳臂上;如图1和图2所示,一次性吸引管具体包括:第一管段1,第一管段1为横截面为月牙状的空心结构,且第一管段1上方沿第一管段1的长度方向设有一U形凹槽11;卡管2,与第一管段1固定连接,卡管1为空心结构且卡管1的管身与U形凹槽11贴合;第二管段3,第二管段3的一端连接第一管段1,另一端连接一吸引管接头4,且第一管段1、第二管段3和吸引管接头4相互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一次性吸引管的第一管段1上方设置卡管2,使用时,鼻内镜手术钳的钳臂,沿该卡管2靠近第二管段3的一端伸入卡管2,钳嘴由卡管2的远离第二管段3的一端伸出,卡管2的靠近第二管段3的一端抵接在钳臂的底部,防止该一次性吸引管脱落。进一步地,通过吸引管接头4连接外部的吸引装置,在该吸引装置的作用下,可以通过本技术的一次性吸引管吸引的同时,不影响套设有该一次性吸引管的鼻内镜手术钳进行手术操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伤。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为横截面为月牙状的空心结构,整体呈扁平形,有效节约占用空间。同时第一管段1和卡管2优选的长度为25厘米,且具有粗细型号,能够满足不同粗细及角度的鼻内镜手术钳的使用。同时第一管段1和卡管2长短及形状可修剪,有效适应术者需求。举例来说,术中需要用到的鼻内镜手术钳钳臂的长度为15厘米,钳臂套设于卡管2上时无法穿出,因此需要对第一管段1和卡管2进行适当修剪以适应鼻内镜手术钳钳臂的长度。本实施例中,该一次性吸引管的材质优选为可回收的塑料材质,满足医用卫生要求的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本实施例中,该卡管优选为可回收的塑料软管,有一定的伸缩性(弹性),方便进行修剪和套设鼻内镜手术钳的钳臂,且该卡管在套于鼻内镜手术钳的钳臂上后能够贴合钳臂的形状,适用性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的远离第二管段3的一端开口。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开口手术时设置于出血处,以将出血处的鲜血在外部吸引装置的作用下吸入一次性吸引管。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的横截面沿朝向第二管段3的方向逐渐增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管段1的远离第二管段3的一端为横截面为月牙状空心结构,接近于扁平状,而第二管段3为圆柱形空心结构,设置将第一管段1的横截面沿朝向第二管段3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将第一管段3设置为渐括结构,使得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3的结构能够平滑过渡。上述逐渐增大的增大模式可以为阶梯性增大,也可以为线性增大。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卡管2的长度为25厘米。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管段3的长度为45厘米。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管段3为圆柱形空心结构。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吸引管接头4的长度为5厘米。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U形凹槽11的宽度为2-4毫米,以适应各种粗细的钳臂。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次性吸引管为可回收的塑料材质。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卡管为可回收的塑料软管,卡管可套设于鼻内镜手术钳的钳臂上并且贴合钳臂的形状弯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吸引管套设于所述鼻内镜手术钳的一钳臂上;/n所述一次性吸引管具体包括:/n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为横截面为月牙状的空心结构,且所述第一管段上方沿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方向设有一U形凹槽;/n卡管,与所述第一管段固定连接,所述卡管为空心结构且所述卡管的管身与所述U形凹槽贴合;/n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另一端连接一吸引管接头,且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吸引管接头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吸引管套设于所述鼻内镜手术钳的一钳臂上;
所述一次性吸引管具体包括:
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为横截面为月牙状的空心结构,且所述第一管段上方沿所述第一管段的长度方向设有一U形凹槽;
卡管,与所述第一管段固定连接,所述卡管为空心结构且所述卡管的管身与所述U形凹槽贴合;
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另一端连接一吸引管接头,且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吸引管接头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的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的横截面沿朝向所述第二管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鼻内镜手术钳的一次性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玲,余少卿,袁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