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60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包括两块预制板,所述预制板上设置有开口槽,两块预制板对称拼接后形成凹槽结构,在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板,所述预制板内设置有预埋管道,两块预制板内的预埋管道相互连通,所述预埋管道内穿设有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预制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预制板的厚度,在预制板预设管道,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使两块预制板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有效地防止密缝拼接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

A splicing structure of prestressed two-way stressed composite pl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混凝土构件
,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
技术介绍
住宅建筑的楼板绝大部分为双向受力板,若双向受力叠合板按单向板设计,但由于后浇层的刚度作用,楼板仍先按双向板传力。待接缝位置开裂后,才转变为单向板受力,这样的设计不但用钢量增加,而且在使用阶段楼板容易开裂。若双向受力叠合板按后浇带式接缝,需采用支模施工,并在叠合板下采用顶撑加横梁作为临时的调平措施,施工速度慢,施工成本高。例如:申请号为201720049435.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密拼接缝式叠合板,包括两预制底板、现浇楼板、板顶受力筋、附加通长构造筋、桁架钢筋、板底受力筋及接缝处板底连接纵筋,预制底板截面为L型结构,即一端带有开口槽,两预制底板对称拼接后形成带有凹槽的结构,接缝处板底连接纵筋设置在凹槽底部,在预制底板内贴近开口槽底预置有板底受力筋,在预制底板上方及两预制底板形成的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板,其缺点在于,该叠合板在接缝处容易出现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解决在预制板的接缝处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包括两块预制板,所述预制板上设置有开口槽,两块预制板对称拼接后形成凹槽结构,在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板,所述预制板内设置有预埋管道,两块预制板内的预埋管道相互连通,所述预埋管道内穿设有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预制板上。作为优选,所述预埋管道由预制板的上板面穿过开口槽的下方至预制板的朝向另一预制板方向的侧端面。作为优选,所述预埋管道包括水平管道和弧形管道,该水平管道位于凹槽下方且其中心线平行于预制板的板面,所述弧形管道由水平管道的端部向上弯曲并延伸至预制板的上板面。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筋为柔性件。作为优选,所述预制板的板面上设置有锚固槽,所述锚固槽位于凹槽的外侧,所述预埋管道的一端连通于锚固槽。作为优选,所述锚固槽内设置有锚头,所述预应力筋的端部连接在对应的锚头上。作为优选,所述预制板的下层埋设有底筋,其上层埋设有面筋,所述面筋的一部分向外延伸至凹槽内。在浇筑现浇混凝土板时,位于凹槽内的底筋被浇筑进现浇混凝土板,从而使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板连接为一个整体。作为优选,所述现浇混凝土板的上板面与预制板的上板面齐平。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内在浇筑现浇混凝土板之前补入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预制板的厚度,在预制板预设管道,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使两块预制板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有效地防止密缝拼接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制板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两块预制板拼装后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中:1-预制板,11-开口槽,12-预埋管道,13-锚固槽,14-凹槽,2-现浇混凝土板,3-预应力筋,4-锚头,5-面筋,6-底筋,7-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包括两块预制板1,预制板1上设置有开口槽11,两块预制板1对称拼接后形成凹槽14结构,在凹槽14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板2,现浇混凝土板2的上板面与预制板1的上板面齐平。如图2和图3所示,预制板1内设置有预埋管道12,预埋管道12由预制板1的上板面穿过开口槽11的下方至预制板1的朝向另一预制板1方向的侧端面。两块预制板1内的预埋管道12相互连通。预埋管道12包括水平管道和弧形管道,该水平管道位于凹槽14下方且其中心线平行于预制板1的板面,弧形管道由水平管道的端部向上弯曲并延伸至预制板1的上板面。如图4所示,预埋管道12内穿设有预应力筋3,预应力筋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预制板1上。预制板1的板面上设置有锚固槽13,锚固槽13位于凹槽14的外侧,预埋管道12的一端连通于锚固槽13。锚固槽13内设置有锚头4,预应力筋3的端部连接在对应的锚头4上,锚头4与预应力筋3采用常规的锚固方式进行连接,可通过锚固槽13对预应力筋3进行张拉。预应力筋3为柔性件,例如钢丝绳。如图5所示,预制板1的下层埋设有底筋6,上层埋设有面筋5,面筋5的一部分向外延伸至凹槽14内。施工过程如下:先将两块预制板1安装就位,穿入预应力筋,并进行第一次张拉。然后在拼接区(即凹槽14)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板2,在浇筑前凹槽14内补入加强筋7,加强筋7与面筋5交错分布,以进一步提高现浇混凝土板2的强度;待现浇混凝土板2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次进行预应力筋张拉,通过预应力筋有效的防止密缝拼接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包括两块预制板(1),所述预制板(1)上设置有开口槽(11),两块预制板(1)对称拼接后形成凹槽(14)结构,在凹槽(14)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内设置有预埋管道(12),两块预制板(1)内的预埋管道(12)相互连通,所述预埋管道(12)内穿设有预应力筋(3),所述预应力筋(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预制板(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包括两块预制板(1),所述预制板(1)上设置有开口槽(11),两块预制板(1)对称拼接后形成凹槽(14)结构,在凹槽(14)内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混凝土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内设置有预埋管道(12),两块预制板(1)内的预埋管道(12)相互连通,所述预埋管道(12)内穿设有预应力筋(3),所述预应力筋(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预制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道(12)由预制板(1)的上板面穿过开口槽(11)的下方至预制板(1)的朝向另一预制板(1)方向的侧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道(12)包括水平管道和弧形管道,该水平管道位于凹槽(14)下方且其中心线平行于预制板(1)的板面,所述弧形管道由水平管道的端部向上弯曲并延伸至预制板(1)的上板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拼接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峰覃祚威周鹏洋范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