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涉及到装配式建筑,特别是涉及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的制备方法,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方法,就是采用小型固定或移动台模,在台模上支边模、绑扎全部钢筋后打混凝土,再经养护后脱模。这种方法的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采用人工在表面拉毛的外观质量差,同时也不方便施加预应力,在生产吊运和安装过程中容易开裂。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CN201110235282.X,公开了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的预制预应力板及制作方法,是一种具有双向受力性能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及制作方法,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预制混凝土翼缘条状板及分别浇筑在上下板内的钢筋桁架组成,底板与翼缘板之间留有穿电线管和钢筋的间隙。制作时先将钢筋桁架与混凝土翼缘条状板浇筑在一起,再将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翻转180度连同位于三角形钢筋桁架尖点的纵向钢筋和折线腹筋弯折部及横向分布筋共同压入已张拉预应力筋并布混凝土料的底板内,振捣混凝土并养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其特征是:包括底板混凝土(2)、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3)、纵向预应力钢筋(4)以及横向钢筋(5),所述横向钢筋(5)设置在底板混凝土(2)内部,沿着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的横向布置;所述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3)由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腹杆钢筋焊接组成,下弦钢筋的底部垂直正交设置在横向钢筋(5)的上部,且与横向钢筋(5)贴紧;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4)与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3)平行交替布置,纵向预应力钢筋(4)底部垂直正交设置在横向钢筋(5)的上部,且与横向钢筋(5)贴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其特征是:包括底板混凝土(2)、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3)、纵向预应力钢筋(4)以及横向钢筋(5),所述横向钢筋(5)设置在底板混凝土(2)内部,沿着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的横向布置;所述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3)由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腹杆钢筋焊接组成,下弦钢筋的底部垂直正交设置在横向钢筋(5)的上部,且与横向钢筋(5)贴紧;所述纵向预应力钢筋(4)与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3)平行交替布置,纵向预应力钢筋(4)底部垂直正交设置在横向钢筋(5)的上部,且与横向钢筋(5)贴紧。
2.一种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
步骤一、制备长线台座
采用传统方法制备长线台座,长线台座两端设置有用于张拉混凝土叠合板底板下部钢筋的反力架、预应力加载装置以及卡具;
步骤二、制备拉模设备组件
拉模设备组件包括前端面板(6)、活动底板(9)、活动侧板(10)、后端面板(12)、橡胶清渣块(15)以及底板连接件(16);
所述活动底板(9)为拉模设备工作行进方向混凝土仓前端设置在横向钢筋(5)底部承托横向钢筋(5)的板块;
所述前端面板(6)为拉模设备工作行进方向混凝土仓前端一侧的挡板,前端面板(6)的底部设置有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前端贯通豁口(8)和纵向预应力钢筋贯通豁口(7);
所述后端面板(12)为拉模设备工作行进方向混凝土仓后端一侧的挡板,后端面板(12)底部设有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后端贯通豁口(13)和橡胶清渣块安装孔(14);
所述活动侧板(10)设置在前端面板(6)和后端面板(12)之间,与前端面板(6)和后端面板(12)围合成混凝土仓,活动侧板(10)的底部内侧设有横向钢筋端部贯通豁口(...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