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临床塑形的硅酸镁/聚氨基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临床塑形的硅酸镁/聚氨基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骨修复材料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骨损伤修复一直是骨科临床的常见难题之一。我国每年因外伤、肿瘤、先天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骨损伤或骨缺损人群超过五千万。对于大面积的损伤,骨组织难以自我修复,需要骨替代材料进行填补修复。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人体骨缺损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如颅骨、颌骨、脊椎骨以及其它如四肢骨的缺损等,这就要求骨修复材料具有可临床塑形的特性,也就是说,该骨修复材料需要能在临床手术过程中根据骨缺损的形状被任意塑形,并且在手术结束后固定成型。但是,目前能够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材料鲜有报道,这也是不规则骨缺损的修复在临床上非常棘手的原因。金属钛网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头盖骨修复材料,其致炎及致敏性低,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组织反应性小,机械强度高、质轻。但金属材料硬度高,边缘锐利,特别是头皮较薄的患者术后易发生头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临床塑形的硅酸镁/聚氨基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以可临床塑形的聚氨基酸与硅酸镁为原料,反应,即得;所述可临床塑形的聚氨基酸是以6-氨基己酸与4-氨基丁酸、脯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中的任意3种或4种氨基酸为单体聚合得到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临床塑形的硅酸镁/聚氨基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以可临床塑形的聚氨基酸与硅酸镁为原料,反应,即得;所述可临床塑形的聚氨基酸是以6-氨基己酸与4-氨基丁酸、脯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中的任意3种或4种氨基酸为单体聚合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临床塑形的聚氨基酸与硅酸镁的质量比为1:(5~19),优选为1:5.6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0℃~220℃,优选为210~22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0.5~2小时,优选为1小时;所述反应是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临床塑形的聚氨基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4~55℃,优选为51~55℃;
所述可临床塑形的聚氨基酸是以6-氨基己酸、4-氨基丁酸、脯氨酸和赖氨酸为单体聚合得到的;所述6-氨基己酸、4-氨基丁酸、脯氨酸、赖氨酸的质量比为(90~100):(20~30):(3~7):(2~4),优选为95:24:5:3;
或,所述可临床塑形的聚氨基酸是以6-氨基己酸、4-氨基丁酸、脯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为单体聚合得到的;所述6-氨基己酸、4-氨基丁酸、脯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的质量比为(90~100):(20~30):(3~7):(2~4):(1~2),优选为94:24:5:3: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临床塑形的聚氨基酸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的:取各单体,加入催化剂,搅拌并脱水,然后加热进行熔融聚合反应,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质子酸,优选为磷酸,更优选为体积分数0.1~1.0%的磷酸水溶液;
和/或,所述6-氨基己酸与质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魏杰,李漱阳,何浩生,李林,郑衡,彭海涛,杜艳,杨爱萍,吕国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