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起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499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功能起泡器,包括水龙头接头、出水套筒以及活动管;水龙头接头包括进水接头以及出水球头;出水套筒的第一端开设有容纳空腔,出水套筒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出水孔以及多个第二出水孔,第一出水孔内设置起泡过滤网塞,起泡过滤网塞上设置有封水橡胶粒;出水套筒适于在外力作用下绕出水球头摆动;活动管适于沿主路出水通道运动;当出水套筒摆动使封水橡胶粒封堵活动管的出水端时,活动管上的第一密封圈位于主路出水通道上方,当出水套筒摆动使封水橡胶粒离开活动管的出水端时,活动管上的第一密封圈位于主路出水通道与活动管的管外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功能起泡器,其能方便用户对出水模式进行切换。

Dual function bubb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功能起泡器
本技术涉及厨卫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功能起泡器。
技术介绍
面盆龙头、厨房龙头等水龙头通常会在其出水端安装一个起泡器,起泡器可以降低从水龙头出来的水流速度,避免水流飞溅。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现有气泡器通常还具有两种出水模式,一种是气泡出水,另一种是花洒出水,并且这两种出水方式在切换时,往往是通过旋转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中国专利CN103821202A中公开的一种双水花功能的起泡器,该起泡器在切换出水方式时就是通过旋转来实现的。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当手上粘上了油、沐浴露、洗洁精等具有润滑作用的物品时,往往会在旋转时造成打滑,影响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功能起泡器,其能方便用户对出水模式进行切换。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双功能起泡器,包括:水龙头接头,所述水龙头接头包括进水接头以及出水球头,所述进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所述出水球头具有一主路出水通道以及两支路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连通,两所述支路出水通道分置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的两侧,且均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连通;出水套筒,所述出水套筒的第一端开设有容纳空腔,所述出水套筒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出水孔以及多个第二出水孔,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孔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一出水孔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出水孔内设置起泡过滤网塞,所述起泡过滤网塞上设置有封水橡胶粒;所述出水球头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容纳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出水球头的上部抵接,所述容纳空腔内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出水球头的下部抵接,所述第二抵接件上还开设有导流孔以及与所述导流孔连通的环形导流圈,所述导流孔始终与所述支路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环形导流圈还与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所述出水套筒适于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出水球头摆动;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穿过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且所述活动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中,所述活动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孔中,所述进水通道中固定连接有抵接环,所述活动管与所述抵接环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动管适于沿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运动,所述活动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与所述活动管的管外壁之间,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连通处的下方;当所述出水套筒摆动使所述封水橡胶粒封堵所述活动管的出水端时,所述活动管上的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上方,当所述出水套筒摆动使所述封水橡胶粒离开所述活动管的出水端时,所述活动管上的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与所述活动管的管外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接头内设置有密封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抵接环螺纹连接在所述进水通道中。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水龙头接头之间设置有橡胶缓冲垫。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套筒包括上套筒以及下套筒,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出水球头适于在抵接处相互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出水球头适于在抵接处相互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管的进水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凸缘以及所述抵接环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孔内还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具有镂空的底部,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起泡过滤网塞上方,所述封水橡胶粒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环的镂空的底部上。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出水套筒摆动使封水橡胶粒封堵活动管的出水端时,从水龙头出来的水会依次流过进水通道、主路出水通道、支路出水通道、导流孔、环形导流圈,最后从第二出水孔流出,这样便可形成花洒类出水,而当出水套筒摆动使封水橡胶粒离开活动管的出水端时,从水龙头出来的水会依次流过进水通道、活动管,最后从第一出水孔流出,这样便可形成气泡出水;这两种不同的出水方式是通过出水套筒的摆动实现的,相比于旋转的方式切换出水,具有更加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功能起泡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功能起泡器的第一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双功能起泡器的第二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双功能起泡器水龙头接头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双功能起泡器出水套筒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双功能起泡器活动管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双功能起泡器第二抵接件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双功能起泡器第二抵接件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双功能起泡器固定环的示意图。图中:1、水龙头接头;11、进水接头;111、进水通道;12、出水球头;121、主路出水通道;122、支路出水通道;13、密封橡胶垫;2、出水套筒;21、上套筒;22、下套筒;23、容纳空腔;24、第一出水孔;241、起泡过滤网塞;242、封水橡胶粒;25、第二出水孔;26、第一抵接件;27、第二抵接件;271、导流孔;272、导流圈;3、活动管;31、抵接环;32、弹簧;33、第一密封圈;34、第二密封圈;35、凸缘;4、橡胶缓冲垫;5、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9所示,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功能起泡器,参照图1-3,其至少包括水龙头接头1、出水套筒2以及活动管3。其中,参照图2-4,水龙头接头1包括进水接头11以及出水球头12,进水接头11具有进水通道111,出水球头12具有一主路出水通道121以及两支路出水通道122,进水通道111与主路出水通道121连通,两支路出水通道122分置于主路出水通道121的两侧,且均与主路出水通道121连通。出水套筒2的第一端开设有容纳空腔23,出水套筒2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出水孔24以及多个第二出水孔25,多个第二出水孔25均匀排布在第一出水孔24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出水孔24内设置起泡过滤网塞241,起泡过滤网塞241上设置有封水橡胶粒2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功能起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龙头接头,所述水龙头接头包括进水接头以及出水球头,所述进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所述出水球头具有一主路出水通道以及两支路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连通,两所述支路出水通道分置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的两侧,且均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连通;/n出水套筒,所述出水套筒的第一端开设有容纳空腔,所述出水套筒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出水孔以及多个第二出水孔,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孔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一出水孔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出水孔内设置起泡过滤网塞,所述起泡过滤网塞上设置有封水橡胶粒;所述出水球头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容纳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出水球头的上部抵接,所述容纳空腔内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出水球头的下部抵接,所述第二抵接件上还开设有导流孔以及与所述导流孔连通的环形导流圈,所述导流孔始终与所述支路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环形导流圈还与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所述出水套筒适于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出水球头摆动;/n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穿过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且所述活动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中,所述活动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孔中,所述进水通道中固定连接有抵接环,所述活动管与所述抵接环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动管适于沿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运动,所述活动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与所述活动管的管外壁之间,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连通处的下方;/n当所述出水套筒摆动使所述封水橡胶粒封堵所述活动管的出水端时,所述活动管上的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上方,当所述出水套筒摆动使所述封水橡胶粒离开所述活动管的出水端时,所述活动管上的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与所述活动管的管外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功能起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龙头接头,所述水龙头接头包括进水接头以及出水球头,所述进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所述出水球头具有一主路出水通道以及两支路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连通,两所述支路出水通道分置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的两侧,且均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连通;
出水套筒,所述出水套筒的第一端开设有容纳空腔,所述出水套筒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一出水孔以及多个第二出水孔,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孔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一出水孔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出水孔内设置起泡过滤网塞,所述起泡过滤网塞上设置有封水橡胶粒;所述出水球头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容纳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与所述出水球头的上部抵接,所述容纳空腔内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出水球头的下部抵接,所述第二抵接件上还开设有导流孔以及与所述导流孔连通的环形导流圈,所述导流孔始终与所述支路出水通道连通,所述环形导流圈还与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孔连通;所述出水套筒适于在外力作用下绕所述出水球头摆动;
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穿过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且所述活动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中,所述活动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孔中,所述进水通道中固定连接有抵接环,所述活动管与所述抵接环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活动管适于沿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运动,所述活动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与所述活动管的管外壁之间,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主路出水通道连通处的下方;
当所述出水套筒摆动使所述封水橡胶粒封堵所述活动管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恢华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华聚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