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465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包括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柱体,混凝土柱体的上端设置在后浇带相交的主梁及次梁的端部,混凝土柱体的下端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采用现浇混凝土临时支撑柱作为后浇带的支撑,与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具备稳固支撑的优点,避免虚撑或不撑的现象。支撑稳定后,后浇带悬挑端可提前拆模,节省周转料具,同时节省地下室空间,地下施工材料转运方便。待后浇带封闭达到强度后,采用绳锯将支撑柱按尺寸切割,可用于部分门洞过梁以及窗户压顶。顶板后浇带两侧悬臂梁板末端设混凝土柱的支撑体系不仅避免了传统钢管架模板支撑体系的材料变形,模板材料损耗更换对悬臂梁板受力的影响,而且提高了支撑架材料的周转效率。

Post cast strip concrete temporary support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
本技术涉及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
技术介绍
传统顶板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架模板或碗扣架模板独立支撑,在两侧结构模板支撑拆除时予以保留,待后浇带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养护28天后方可拆除,传统顶板后浇带支撑系统安装示意如图1所示。传统后浇带支撑体系具有整体性好,在支撑体系未变形或损坏时,两侧梁板从主体浇筑至后浇带浇筑完成之间的时间段内,后浇带所在跨段内的混凝土一直保持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初始受力状态。但是也存在缺点:(1)长期占用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2)日常管理难度大,支撑材料极易损坏、甚至人为拆除。(3)模板、方木、顶托等材料容易变形、腐烂、锈蚀等,造成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松动。(4)传统后浇带支撑体系占用空间,导致地下安装工程提前穿插困难,设备进出往往需要拆撑或者换撑,过程中可能导致支撑破坏,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可与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支撑稳固、支撑材料可提前拆除以便周转、节省地下室空间的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包括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柱体,混凝土柱体的上端设置在后浇带相交的主梁及次梁的端部,混凝土柱体的下端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进一步地,支撑柱中心距离后浇带的边缘300mm。进一步地,混凝土柱体于地下室结构梁板模板搭设过程中一并搭设。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现浇混凝土临时支撑柱作为后浇带的支撑,与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具备稳固支撑的优点,避免虚撑或不撑的现象。支撑稳定后,后浇带悬挑端可提前拆模,节省周转料具,同时节省地下室空间,地下施工材料转运方便。待后浇带封闭达到强度后,采用绳锯将支撑柱按尺寸切割,可用于部分门洞过梁以及窗户压顶。顶板后浇带两侧悬臂梁板末端设混凝土柱的支撑体系不仅避免了传统钢管架模板支撑体系的材料变形,模板材料损耗更换对悬臂梁板受力的影响,而且提高了支撑架材料的周转效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不仅便于地下室施工通道的留设,还方便进行后浇带两侧施工缝的凿毛清理及后浇带二次支模时钢筋的调整。在施工中构造柱支撑应避免被水平冲击荷载撞坏,且应保证后浇带所在跨上的楼板不应有过大堆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顶板后浇带支撑系统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的主视图;图3为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的平面布置图;其中:1-后浇带,2-对接扣件,3-独立支撑;10-地下室顶板,11-地下室顶板框架梁,12-地下室底板,13-混凝土临时支撑柱,14-地下室框架柱,15-地下室顶板次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沉降后浇带留置时间长,且后浇带累积长度大,采用传统模板支撑体系占用的钢管等材料数量大,且模板支撑体系留置时间过长的施工,采用现浇混凝土临时支撑柱作为后浇带的支撑,与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具备稳固支撑的优点,避免虚撑或不撑的现象。支撑稳定后,后浇带悬挑端可提前拆模,节省周转料具,同时节省地下室空间,地下施工材料转运方便。待后浇带封闭达到强度后,采用绳锯将支撑柱按尺寸切割,可用于部分门洞过梁以及窗户压顶。鉴于传统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的缺点,对传统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进行分析优化,即在后浇带两端梁板悬臂末端设置支撑柱代替传统的支撑体系。在普通梁板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时,同时进行支撑柱支撑的施工,在梁板及支撑柱达到100%设计强度后,全部拆除模板支撑,此时后浇带两侧梁板由预设的混凝土构造柱进行支撑。在传统模板支撑体系中,后浇带两侧的梁板以模板支撑架体为受力体系,优化后的方案则是以混凝土构造柱为其支撑体系。顶板后浇带两侧悬臂梁板末端设混凝土柱的支撑体系不仅避免了传统钢管架模板支撑体系的材料变形,模板材料损耗更换对悬臂梁板受力的影响,而且提高了支撑架材料的周转效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不仅便于地下室施工通道的留设,还方便进行后浇带两侧施工缝的凿毛清理及后浇带二次支模时钢筋的调整。在施工中构造柱支撑应避免被水平冲击荷载撞坏,且应保证后浇带所在跨上的楼板不应有过大堆载。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地下室柱网间距为8.4m×8.4m,结构层高3.6/4.6/5.6m,经过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决定在与后浇带相交的主梁及次梁端部均设一根200mm×200mm的混凝土构造柱独立支撑,角筋4C10,箍筋C6@250mm,支撑柱中心距后浇带边缘300mm,当相邻梁与梁在支撑柱处,净跨度大于或等于5米时在其跨中板底增设一根支撑柱。后浇带所在跨内的楼板在框架柱、梁端支撑柱支撑下,可视为三边支撑板,经查询计算图表可知,三边支撑板结构自身安全稳定性满足要求,所以后浇带两侧无支撑板边缘不需加设支撑。后浇带两侧梁端设混凝土支撑柱施工步骤及要求:(1)后浇带两侧梁端混凝土支撑柱应先在底板上定位,确定混凝土支撑柱的位置在梁端内侧200mm处,按布置方案进行放线。(2)后浇带两侧梁端混凝土支撑柱应在地下室结构梁板模板搭设过程中同时搭设加固,并在地下室框架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同时浇筑、养护。(3)梁端混凝支撑柱搭设时不得将支撑柱与后浇带两侧梁板分离。(4)后浇带两侧梁端混凝土支撑柱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应清理干净柱头的残渣、垃圾等。(5)地下室顶板模板支撑时应按施工方案整体搭设。(6)地下室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在达到拆除条件时将后浇带内模板支撑同时拆除,在模板支撑拆除时不得碰撞混凝土支撑柱。(7)在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满足浇筑条件后,应先对后浇带两侧梁板混凝土断面上的松散残渣进行凿除,并在梁板中间位置凿出凹槽以便于安装止水条。(8)按设计要求对后浇带内的钢筋进行清理、修整、绑扎。(9)重新支设顶板后浇带模板,顶板后浇带模板二次搭设应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模板二次搭设时应满足《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10)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养护。(11)模板支撑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后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进行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将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支撑柱进行凿除,凿除时应先人工凿除柱头部分,并对梁板底的混凝土面进行修整,采用1:3水泥砂浆找平。(12)地下室后浇带两侧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柱体,混凝土柱体的上端设置在后浇带相交的主梁及次梁的端部,混凝土柱体的下端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柱体,混凝土柱体的上端设置在后浇带相交的主梁及次梁的端部,混凝土柱体的下端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玉芬宋闻辉郑培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