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包括基底,所述基底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墙体,所述墙体下部分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渠,所述墙体的一侧且与排水渠连通开设有汇流沟,所述墙体的内部开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该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通过开设的汇流沟与排水管,对墙背土层内部的水进行排出,滤网对雨水进行分离,墙体呈锥形,雨水通过排水管进入汇流沟,倾斜的汇流沟使雨水更容易的往下流,进入排水渠内排走,解决了排水系统不好会腐蚀挡土墙结构,不经过过滤土层进入排水管内形成堵塞的问题,提升了挡土墙的排水速度,保护挡土墙结构不受腐蚀。
A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for civil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
技术介绍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传统的挡土墙主要是靠钢筋来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能,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根据挡土墙刚度及位移方式不同,可分为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和临时支撑三大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挡土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且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现有的土木建筑施工挡土墙有以下几个缺点:其一,挡土墙的稳定性能有待提高,支撑结构强度不够;其二,不能够很好的给水排水,容易受到雨水腐蚀,造成挡土墙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挡土墙结构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具备挡土墙稳定性好、排水迅速的优点,解决了挡土墙结构不稳定、容易受雨水腐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包括基底,所述基底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墙体,所述墙体下部分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渠,所述墙体的一侧且与排水渠连通开设有汇流沟,所述墙体的内部开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优选的,所述墙体包括钢筋,所述钢筋的四周固定安装有混凝土,所述钢筋拼接结构成三角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基底成弯折形。优选的,所述汇流沟之间的距离为零点五米,每一块挡土墙的汇流沟的数量有六个。<br>优选的,所述汇流沟联通有三个排水管,每一个汇流沟联通的排水管自上而下平行联通。与现有的挡土墙结构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通过开设的汇流沟与排水管,对墙背土层内部的水进行排出,滤网对雨水进行分离,墙体呈锥形,雨水通过排水管进入汇流沟,倾斜的汇流沟使雨水更容易的往下流,进入排水渠内排走,解决了排水系统不好会腐蚀挡土墙结构,不经过过滤土层进入排水管内形成堵塞的问题,提升了挡土墙的排水速度,保护挡土墙结构不受腐蚀。2、该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通过弯折的基底使墙体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土里,通过弯折的基底,增加了墙体与土层之间的固定性能,增强其承压能力,解决了挡土墙结构不稳定,容易位移的问题,提升了挡土墙结构对土层的抗压能力,保护土体不会变形失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内部钢架示意图。图中:1、基底;2、墙体;21、钢筋;22、混凝土;3、排水渠;4、汇流沟;5、排水管;6、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包括基底1,基底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墙体2,墙体2下部分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渠3,墙体2的一侧且与排水渠3连通开设有汇流沟4,墙体2的内部开设有排水管5,排水管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6。其中,墙体2包括钢筋21,钢筋21的四周固定安装有混凝土22,钢筋21拼接结构成三角形结构,通过三角形结构的钢筋21与混凝土22结合成挡土墙的本体,解决了只用混凝土22填充,强度不够,受压能力小的问题,增强了挡土墙结构的强度,提高了其稳定性能。其中,基底1成弯折形,通过弯折的基底1与土地固定连接,解决了垂直的基底1会造成墙体2稳定性不足,受土坡压力较强时,会产生偏移的问题,提升了挡土墙的稳定性能,增强了挡土墙对土坡的支承作用。其中,汇流沟4之间的距离为零点五米,每一块挡土墙的汇流沟4的数量有六个,通过较密集的汇流沟4,解决了雨水流量较大,排水性能不好易造成挡土墙受腐蚀,容易坍塌的问题,提高了挡土墙结构的排水效率,增强挡土墙使用寿命。其中,汇流沟4联通有三个排水管5,每一个汇流沟4联通的排水管5自上而下平行联通,通过每一个汇流沟4平行联通有三个排水管5,解决了土坡内部雨水排流效果不好,雨水与泥土混合,增大挡土墙的压力,对挡土墙结构腐蚀的问题,提升了对土墙内部雨水的排水效果,减轻了挡土墙的土坡压力。工作原理:使用时,在需要支撑的土体旁边挖设土坑,架设钢筋21结构,呈基底1与墙体2的形状,填埋土坑至墙体2下部分的上表面,与之平行,从上端注入混凝土22,混凝土22晾干后,在排水管5与土层接触一段端固定安装滤网6,对来自土坡的雨水进行分离,防止大块污泥随雨水进入排水管5内腔,污泥滞留会堵塞排水管5影响排水管5的排水效果,从排水管5内流出的雨水在汇流沟4中汇聚,经过汇流沟4的引流使雨水汇聚在排水渠3内,从而进行排水,弯折的基底1对大地有很强的抓地能力,土坡对挡土墙有压力,会推着基底1与墙体2移动,弯折的基底1提高了其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且在本技术的附图中,填充图案只是为了区别图层,不做其他任何限定。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包括基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墙体(2),所述墙体(2)下部分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渠(3),所述墙体(2)的一侧且与排水渠(3)连通开设有汇流沟(4),所述墙体(2)的内部开设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包括基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墙体(2),所述墙体(2)下部分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渠(3),所述墙体(2)的一侧且与排水渠(3)连通开设有汇流沟(4),所述墙体(2)的内部开设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包括钢筋(21),所述钢筋(21)的四周固定安装有混凝土(22),所述钢筋(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王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