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43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U型板桩的端壁上一体成型设置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的长度方向沿所述U型板桩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U型板桩远离燕尾块的一端开设有与燕尾块相互适配的燕尾槽;在打桩的过程中,通过相邻U型板桩的燕尾块与燕尾槽相互配合,实现相连两个U型板桩之间的快速拼接施工,使若干个U型板桩之间联接成一个整体,节省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设备,并且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

A prestressed U-shaped sheet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
技术介绍
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由于工程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设置有临时性或永久性的挡水止土结构,常用的结构形式有重力坝、高压旋喷桩、钢板桩、现浇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墙等。常用的止水护坡结构以现浇施工为主,现浇结构具有适用性好和便于控制的优点,但需要较大的施工场地和较长的养护时间,同时现浇结构表面平直,不具有美观的特点,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其具有节省施工工期和施工设备,同时提高美观性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其包括采用U型截面型式结构设计的U型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桩的端壁上一体成型设置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的长度方向沿所述U型板桩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U型板桩远离燕尾块的一端开设有与燕尾块相互适配的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打桩的过程中,通过相邻U型板桩的燕尾块与燕尾槽相互配合,实现相连两个U型板桩之间的快速拼接施工,使若干个U型板桩之间联接成一个整体,节省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设备,并且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燕尾块较窄的翼缘长度为40mm-5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块与U形板桩之间不易发生断裂损坏,提高了整体板桩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U型板桩在连接处浇筑有混凝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对相邻两个U型板桩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加固,进一步提高了相邻两个U型板桩之间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U型板桩截面的顶角处均采用圆弧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打桩的过程中,减少了U型板桩桩角处受到的应力,桩身质量更加可靠,U型板桩具有更好的抵抗水平荷载能力。进一步地,所述燕尾块的顶壁设置有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燕尾块插设至燕尾槽内。进一步地,所述U型板桩的侧壁且位于其底部设置有向U型板桩方向倾斜的锥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U型板桩进行打桩时,便于U型板桩插设至泥土内。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U型板桩的上表面相互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板桩整体的美观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打桩的过程中,通过相邻U型板桩的燕尾块与燕尾槽相互配合,实现相连两个U型板桩之间的快速拼接施工,使若干个U型板桩之间联接成一个整体,节省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设备,并且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2、通过凝土层对相邻两个U型板桩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加固,进一步提高了相邻两个U型板桩之间的稳定性和密封性;3、通过U型板桩截面的顶角处均采用圆弧角,在打桩的过程中,减少了U型板桩桩角处受到的应力,桩身质量更加可靠,U型板桩具有更好的抵抗水平荷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U型板桩;2、燕尾块;3、燕尾槽;4、混凝土层;5、圆弧角;6、导向面;7、锥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采用U型截面型式结构设计的U型板桩1,U型板桩1的端壁上一体成型设置有燕尾块2,燕尾块2较窄的翼缘长度为40mm-50mm,燕尾块2的长度方向沿U型板桩1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U型板桩1远离燕尾块2的一端开设有与燕尾块2相互适配的燕尾槽3,在打桩的过程中,通过相邻U型板桩1的燕尾块2与燕尾槽3相互配合,实现相连两个U型板桩1之间的快速拼接施工,使若干个U型板桩1之间联接成一个整体,节省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设备,并且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燕尾块2的顶壁设置有导向面6,便于燕尾块2插设至燕尾槽3内。参照图2,相邻两个U型板桩1在连接处浇筑有混凝土层4,混凝土成4位于U型板桩1远离河水的一侧,混凝土层4的长度方向沿U型板桩1的高度方向进行设置,混凝土层4对相邻两个U型板桩1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和密封,进一步提高了相邻两个U型板桩1之间的稳定性和密封性;U型板桩1截面的顶角处均采用圆弧角5,在打桩的过程中,减少了U型板桩1桩角处受到的应力,桩身质量更加可靠,U型板桩1具有更好的抵抗水平荷载能力。参照图1,所述U型板桩1的侧壁且位于其底部设置有向U型板桩1方向倾斜的锥面7,对U型板桩1进行打桩时,便于U型板桩1插设至泥土内;若干个U型板桩1的上表面相互齐平,保证了板桩整体的美观性。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其包括采用U型截面型式结构设计的U型板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桩(1)的端壁上一体成型设置有燕尾块(2),所述燕尾块(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U型板桩(1)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U型板桩(1)远离燕尾块(2)的一端开设有与燕尾块(2)相互适配的燕尾槽(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其包括采用U型截面型式结构设计的U型板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桩(1)的端壁上一体成型设置有燕尾块(2),所述燕尾块(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U型板桩(1)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U型板桩(1)远离燕尾块(2)的一端开设有与燕尾块(2)相互适配的燕尾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块(2)较窄的翼缘长度为40mm-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U型板桩(1)在连接处浇筑有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