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439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属于板桩施工技术领域,其通过在桩体上对应位置开设贯穿桩体内外两侧的排气孔,使得送桩与板桩之间的空气可以进入桩体外侧,降低送桩结构在进行送桩或者拔出时与土层的摩擦力和粘连力,并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地质环境,满足不同的施工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其通过送桩结构的设置,有效实现了板桩的送桩施工,提升了板桩的施工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了板桩在沉桩过程中的变形、损坏;且通过对送桩结构的优选设置,可以使得送桩能更好的适应不同尺寸的板状以及不同的施工环境,提升板桩施工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送桩的适用范围,降低送桩的应用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heet pile based on pile deliver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板桩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基础施工领域,板桩结构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往往承担着挡土、抗渗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板桩是由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而成,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柔性,强度相对较低。当板桩需要在土质较硬的地方或者石块较多的区域进行打桩设置时,往往无法将板桩直接顺利打桩到位,甚至可能造成板桩在送桩过程中的开裂、断损,使得板桩结构无法起到预期的作用。鉴于此,在进行板桩结构的实际施工时,往往需要配套设置送桩结构,例如现有专利CN206721881U中公开的刚性护套送桩结构。利用送桩结构的设置,使得板桩在打入对应位置时可由送桩结构充分保护,进而提升板桩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现有的送桩结构往往需要对应不同尺寸的板桩一一设置,其应用形式较为单一,应用范围窄,无法充分满足板桩在不同施工地质条件下的快速、准确施工;而且,在进行送桩结构的拔出施工时,由于送桩结构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和粘接力,使得经常会出现带出板桩的情况,导致板桩的施工质量较差,影响板桩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其中通过送桩结构的对应设置,能有效实现与板桩结构、地质条件的适应、匹配,提升板桩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板桩施工过程中对桩体的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其利用包括桩体和限位部件的送桩来实现;所述桩体包括一个凸面板、两个侧面板和两个折边板;两所述侧面板分设于所述凸面板的两侧,且所述侧面板分别以侧边连接所述凸面板和所述折边板,并形成有凸出部结构;所述凸面板和/或所述侧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用于连通所述桩体的内外两侧;两所述折边板上成对开设有连接孔,用于所述限位部件固定在所述桩体上,且所述连接孔为沿该折边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的多对;利用所述送桩来进行板桩的施工,其步骤如下:(1)根据板桩的施工位置进行放样;(2)根据施工位置的地质条件,选择具有相应排气孔的送桩,并根据板桩的长度确定限位部件的设置位置,调节送桩的有效长度;(3)将清理后的板桩与送桩相互贴合,并使得送桩的顶部匹配所述限位部件,且在贴合后的板桩与送桩外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卡箍,确保所述板桩与所述送桩在沉桩过程中始终紧密贴合;(4)将所述板桩一侧的连接部对齐已完成送桩的上一个板桩的连接部,利用桩机对所述送桩进行打桩施工,并随着打桩深度的增加由下至上依次拆除各所述卡箍,直至所述板桩打桩到预定深度;(5)将所述送桩沿竖向拔出,完成所述板桩的送桩施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桩体的底部可沿长度方向设置若干齿牙;且在步骤(2)中,需要根据施工位置的地质条件,判断是否需要设置所述齿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桩体的外周壁面上可设置至少一个沿所述桩体长度方向的水刀管;且在步骤(2)中,需要根据施工位置的地质条件,判断是否需要设置所述水刀管,以及确定所述水刀管的设置数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面板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封堵块,并在步骤(3)中确保所述封堵块嵌入所述板桩中部的凹槽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桩包括仅顶部开设有排气孔的送桩和桩体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排气孔的送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5)中在完成所述送桩的拔出工序后,还进行了板桩标高的校准工序,以防止因送桩拔出时带出板桩所导致的板桩标高失准。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其通过在桩体上对应开设贯穿桩体内外两侧的排气孔,确保送桩与板桩之间的空气可以进入桩体外侧,从而降低送桩结构在进行送桩或者拔出时与土层的摩擦力和粘连力,提升送桩结构在送桩、拔出时的效率,且通过优选送桩结构上排气孔的开设位置,使得送桩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质环境,满足不同的施工需求,扩大送桩结构的适用范围;(2)本专利技术的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其通过在桩体的底部内侧设置封堵块,并对应在桩体的顶部折边板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对连接孔,使得限位部件可以根据板桩的长度对应改变设置位置,确保板桩与送桩匹配后,板桩的底部始终不突出送桩的端部,且板桩凸出面上的凹槽始终被封堵块封堵,以此来避免杂物进入板桩与送桩之间,确保板桩沉桩的准确性;(3)本专利技术的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其通过送桩结构的设置,有效实现了板桩的送桩施工,提升了板桩的施工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了板桩在沉桩过程中的变形、损坏;而且,通过对送桩结构的优选设置,可以使得送桩能更好的适应不同尺寸的板状以及不同的施工环境,提升板桩施工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送桩的适用范围,降低送桩的应用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桩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桩结构的结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桩结构的顶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桩结构的顶部结构正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护套送桩结构的顶部横端面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桩结构的底部结构正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桩结构的限位部件结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桩结构的限位部件结构侧视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桩体,101.凸面板,102.侧面板,103.折边板,104.排气孔,105.连接孔,106.封堵块,107.齿牙,108.水刀管;2.限位部件,201.端板,202.顶板,203.加强板,204.限位槽,205.安装孔;3.连接件,4.板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其利用包括桩体和限位部件的送桩来实现;/n所述桩体包括一个凸面板、两个侧面板和两个折边板;两所述侧面板分设于所述凸面板的两侧,且所述侧面板分别以侧边连接所述凸面板和所述折边板,并形成有凸出部结构;/n所述凸面板和/或所述侧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用于连通所述桩体的内外两侧;两所述折边板上成对开设有连接孔,用于所述限位部件固定在所述桩体上,且所述连接孔为沿该折边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的多对;/n利用所述送桩来进行板桩的施工,其步骤如下:/n(1)根据板桩的施工位置进行放样;/n(2)根据施工位置的地质条件,选择具有相应排气孔的送桩,并根据板桩的长度确定限位部件的设置位置,调节送桩的有效长度;/n(3)将清理后的板桩与送桩相互贴合,并使得送桩的顶部匹配所述限位部件,且在贴合后的板桩与送桩外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卡箍,确保所述板桩与所述送桩在沉桩过程中始终紧密贴合;/n(4)将所述板桩一侧的连接部对齐已完成送桩的上一个板桩的连接部,利用桩机对所述送桩进行打桩施工,并随着打桩深度的增加由下至上依次拆除各所述卡箍,直至所述板桩打桩到预定深度;/n(5)将所述送桩沿竖向拔出,完成所述板桩的送桩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送桩结构的板桩施工方法,其利用包括桩体和限位部件的送桩来实现;
所述桩体包括一个凸面板、两个侧面板和两个折边板;两所述侧面板分设于所述凸面板的两侧,且所述侧面板分别以侧边连接所述凸面板和所述折边板,并形成有凸出部结构;
所述凸面板和/或所述侧面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用于连通所述桩体的内外两侧;两所述折边板上成对开设有连接孔,用于所述限位部件固定在所述桩体上,且所述连接孔为沿该折边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的多对;
利用所述送桩来进行板桩的施工,其步骤如下:
(1)根据板桩的施工位置进行放样;
(2)根据施工位置的地质条件,选择具有相应排气孔的送桩,并根据板桩的长度确定限位部件的设置位置,调节送桩的有效长度;
(3)将清理后的板桩与送桩相互贴合,并使得送桩的顶部匹配所述限位部件,且在贴合后的板桩与送桩外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卡箍,确保所述板桩与所述送桩在沉桩过程中始终紧密贴合;
(4)将所述板桩一侧的连接部对齐已完成送桩的上一个板桩的连接部,利用桩机对所述送桩进行打桩施工,并随着打桩深度的增加由下至上依次拆除各所述卡箍,直至所述板桩打桩到预定深度;
(5)将所述送桩沿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姜伟富方卫姜祖良肖桂宗许稷唐志杰宋少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泓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