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基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基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路基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层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层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层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在施工数量、占路面层积及投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只在路基坡体底部的位置开设边沟,将积水排出,但是积水从路基的坡顶沿着路基的坡面流下,极易造成怕坡体的土壤流失,另外,路面层积水较大时也会漫流冲刷路基边坡,使得路基结构不稳定,容易造成路基土壤流失或者塌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其具有良好的排水结构,使得路基结构稳定,排水迅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设于路基坡顶的截水沟、设于路基底部且靠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设于路基(1)坡顶的截水沟(2)、设于路基(1)底部且靠近路肩的边沟(3),所述路基(1)坡底的一侧为路面层(4),其特征是:所述边沟(3)背离截水沟(2)的一侧设有路肩挡块(5);所述路肩挡块(5)包括渗水板(51)、垂直设于渗水板(51)上端面且靠近渗水板(51)一侧的挡水板(52);所述渗水板(51)和挡水板(52)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所述渗水板(51)的上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渗水槽(511);所述第一渗水槽(511)沿路肩挡块(5)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渗水板(51)的下端面自下而上向背离边沟(3)的方向倾斜;所述渗水板(51)靠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设于路基(1)坡顶的截水沟(2)、设于路基(1)底部且靠近路肩的边沟(3),所述路基(1)坡底的一侧为路面层(4),其特征是:所述边沟(3)背离截水沟(2)的一侧设有路肩挡块(5);所述路肩挡块(5)包括渗水板(51)、垂直设于渗水板(51)上端面且靠近渗水板(51)一侧的挡水板(52);所述渗水板(51)和挡水板(52)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所述渗水板(51)的上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渗水槽(511);所述第一渗水槽(511)沿路肩挡块(5)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渗水板(51)的下端面自下而上向背离边沟(3)的方向倾斜;所述渗水板(51)靠近边沟(3)的端面开设有与边沟(3)连通的排水槽(512);所述排水槽(512)沿路肩挡块(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靠近边沟(3)的上端面;所述渗水板(51)的上端面与边沟(3)的上端面平齐,渗水板(51)的下端面埋设于路面层(4)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路肩挡块(5)通过固定件(53)固定于路面层(4)上;所述固定件(53)包括设于路肩挡块(5)下端面且向背离路肩下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固定柱(531)、设于固定柱(531)下端的插入部(532);所述插入部(532)呈锥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截水沟(2)和边沟(3)之间设有一段缓冲坡体(6);所述缓冲坡体(6)包括沿路基(1)的下坡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坡体(61)、第二坡体(62)、第三坡体(63);所述第一坡体(61)、第二坡体(62)、第三坡体(63)的坡度依次增大;所述第二坡体(62)和第三坡体(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铭,余茂辉,汪永仕,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志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