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431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基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设于截水沟、边沟,路基坡底的一侧为路面层,边沟背离截水沟的一侧设有路肩挡块;路肩挡块包括渗水板、垂直设于渗水板上端面且靠近渗水板一侧的挡水板;渗水板和挡水板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渗水板上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渗水槽;渗水板的下端面自下而上向背离边沟的方向倾斜;渗水板靠近边沟的端面开设有与边沟连通的排水槽;排水槽沿路肩挡块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靠近边沟的上端面;渗水板的上端面与边沟的上端面平齐,渗水板的下端面埋设于路面层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其具有良好的排水结构,使得路基结构稳定,排水迅速。

A drainage structure of Subgr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基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基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路基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层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层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层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在施工数量、占路面层积及投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只在路基坡体底部的位置开设边沟,将积水排出,但是积水从路基的坡顶沿着路基的坡面流下,极易造成怕坡体的土壤流失,另外,路面层积水较大时也会漫流冲刷路基边坡,使得路基结构不稳定,容易造成路基土壤流失或者塌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其具有良好的排水结构,使得路基结构稳定,排水迅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设于路基坡顶的截水沟、设于路基底部且靠近路肩的边沟,所述路基坡底的一侧为路面层,所述边沟背离截水沟的一侧设有路肩挡块;所述路肩挡块包括渗水板、垂直设于渗水板上端面且靠近渗水板一侧的挡水板;所述渗水板和挡水板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所述渗水板的上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渗水槽;所述第一渗水槽沿路肩挡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渗水板的下端面自下而上向背离边沟的方向倾斜;所述渗水板靠近边沟的端面开设有与边沟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路肩挡块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靠近边沟的上端面;所述渗水板的上端面与边沟的上端面平齐,渗水板的下端面埋设于路面层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路肩挡块,便于阻挡积水导致路基滑坡至路面层上,避免妨碍交通;不仅作为排水结构的一部分,还能够避免车辆行驶到排水沟内,有利于提高路面层的交通安全;防止路面层积水过多冲刷路基坡体的底部,有利于提高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将渗水板的底部设置倾斜状态,有利于将进入渗水板内部的积水引流到边沟内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肩挡块通过固定件固定于路面层上;所述固定件包括设于路肩挡块下端面且向背离路肩下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固定柱、设于固定柱下端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呈锥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件,使得路肩挡块的安装更加稳定,通过设置插入部,使得固定柱便于固定于路面层土壤的底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水沟和边沟之间设有一段缓冲坡体;所述缓冲坡体包括沿路基的下坡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坡体、第二坡体、第一坡体;所述第一坡体、第二坡体、第三坡体的坡度依次增大;所述第二坡体和第三坡体之间设有平台;所述平台上设有排水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缓冲坡体,避免坡体顶部的积水水流沿着坡体流下,造成路基表面的土壤松散,将路基整体设置成不同坡度的坡体,使得路基不易发生滑坡现象,从而使得路基结构稳定性更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坡体上铺覆有一层植被层;所述植被层包括铺设于第三坡体的土壤表面上的防护网、播撒有植被种子的种植层;所述防护网靠近第三坡体的端面设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插装于第三坡体的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三坡体的坡度较大,容易造成滑坡现象,设置植被层,使得植被的根系对内部的土壤有更大的抓紧力,使得土壤结构更加夯实,提高对坡体的保护作用,对坡体进行有效防护,使得路基结构更加稳定。通过锚杆将防护网固定于土壤上,对土壤表面的防护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层靠近路肩挡块的一侧自下而上向背离路肩挡块的一侧倾斜设置;位于所述路面层内部铺设有第一防渗土工布;所述渗水板背离边沟一侧的底部与第一防渗土工布的底部平齐;所述路面层靠近路肩挡块的一侧铺设有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位于第一防渗土工布上方;所述渗水板背离边沟的一侧开设有与渗水板内部连通的第二渗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路面层靠近路肩挡块的一侧设置成有坡度,便于积水更快的汇集到设置的第一碎石层,路面层的积水能够沿着第一碎石层流入渗水板内,从而引入边沟中排出,第一防渗土工布,有了利于防止从路面层渗入的积水进一步渗入到路面层更深处,使得排水结构更加通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渗水槽处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周侧设有边框;所述边框固定于渗水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网,有利于防止路面层的土壤流失,另外,防止细粒土壤进入渗水板内造成排水堵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水沟靠近路基坡顶的一侧铺设有第二防渗土工布;所述截水沟内铺设有第二碎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防渗土工布,使得积水不易渗入路基内部,防止造成土壤松散,也有利于积水沿着土壤表层流入截水沟内排出;设置第二碎石层,使得路基坡顶的土壤不易流失到截水沟内,且积水便于从碎石层的孔隙中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截水沟靠近路基顶部的一侧低于截水沟背离路基顶部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截水沟两侧的高度设置成一低一高,便于积水的排出,使得积水过多时也不易流入下面的坡体上,进一步提高了路基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使得路基不易发生滑坡,安全可靠。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设置路肩挡块,便于阻挡积水导致路基滑坡至路面层上,避免妨碍交通,不仅作为排水结构的一部分,还能够避免车辆行驶到排水沟内,有利于提高路面层的交通安全,防止路面层积水过多冲刷路基坡体的底部,有利于提高路基结构的稳定性;由于第三坡体的坡度较大,容易造成滑坡现象,设置植被层,使得植被的根系对内部的土壤有更大的抓紧力,使得土壤结构更加夯实,提高对坡体的保护作用,对坡体进行有效防护,使得路基结构更加稳定;设置过滤网,有利于防止路面层的土壤流失,另外,防止细粒土壤进入渗水板内造成排水堵塞。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路肩挡块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过滤网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路基;2、截水沟;21、第二防渗土工布;22、第二碎石层;3、边沟;4、路面层;41、第一防渗土工布;42、第一碎石层;5、路肩挡块;51、渗水板;511、第一渗水槽;512、排水槽;513、过滤网;514、第二渗水槽;515、边框;52、挡水板;53、固定件;531、固定柱;532、插入部;6、缓冲坡体;61、第一坡体;62、第二坡体;63、第三坡体;64、平台;641、排水沟;7、植被层;71、防护网;72、种植层;73、锚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开挖于路基1坡顶的截水沟2、开挖于路基1底部且靠近路肩的边沟3。路基1坡底的一侧为路面层4。截水沟2靠近路基1顶部的一侧低于截水沟2背离路基1顶部的一侧。截水沟2下方且靠近路基1坡顶的一侧铺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设于路基(1)坡顶的截水沟(2)、设于路基(1)底部且靠近路肩的边沟(3),所述路基(1)坡底的一侧为路面层(4),其特征是:所述边沟(3)背离截水沟(2)的一侧设有路肩挡块(5);所述路肩挡块(5)包括渗水板(51)、垂直设于渗水板(51)上端面且靠近渗水板(51)一侧的挡水板(52);所述渗水板(51)和挡水板(52)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所述渗水板(51)的上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渗水槽(511);所述第一渗水槽(511)沿路肩挡块(5)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渗水板(51)的下端面自下而上向背离边沟(3)的方向倾斜;所述渗水板(51)靠近边沟(3)的端面开设有与边沟(3)连通的排水槽(512);所述排水槽(512)沿路肩挡块(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靠近边沟(3)的上端面;所述渗水板(51)的上端面与边沟(3)的上端面平齐,渗水板(51)的下端面埋设于路面层(4)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包括设于路基(1)坡顶的截水沟(2)、设于路基(1)底部且靠近路肩的边沟(3),所述路基(1)坡底的一侧为路面层(4),其特征是:所述边沟(3)背离截水沟(2)的一侧设有路肩挡块(5);所述路肩挡块(5)包括渗水板(51)、垂直设于渗水板(51)上端面且靠近渗水板(51)一侧的挡水板(52);所述渗水板(51)和挡水板(52)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所述渗水板(51)的上端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渗水槽(511);所述第一渗水槽(511)沿路肩挡块(5)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渗水板(51)的下端面自下而上向背离边沟(3)的方向倾斜;所述渗水板(51)靠近边沟(3)的端面开设有与边沟(3)连通的排水槽(512);所述排水槽(512)沿路肩挡块(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靠近边沟(3)的上端面;所述渗水板(51)的上端面与边沟(3)的上端面平齐,渗水板(51)的下端面埋设于路面层(4)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路肩挡块(5)通过固定件(53)固定于路面层(4)上;所述固定件(53)包括设于路肩挡块(5)下端面且向背离路肩下端面的方向延伸的固定柱(531)、设于固定柱(531)下端的插入部(532);所述插入部(532)呈锥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排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截水沟(2)和边沟(3)之间设有一段缓冲坡体(6);所述缓冲坡体(6)包括沿路基(1)的下坡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坡体(61)、第二坡体(62)、第三坡体(63);所述第一坡体(61)、第二坡体(62)、第三坡体(63)的坡度依次增大;所述第二坡体(62)和第三坡体(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铭余茂辉汪永仕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志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