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及其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1983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及其预处理系统,该多通道井管通过内腔内设置的多个通道并配合各自与外界相通的花管实现抽气或抽水功能,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一根井管可同时满足降水和通风预处理同时使用的需求,实现了抽气和抽水同步进行的目的,更符合高效施工的要求。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预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一次布井,同时设置多个多通道井管,同时完成对非饱和带的抽气好氧稳定处理以及饱和带的降水处理工作,而且降水工程无需额外建井,缩短施工工期,节省成本。

Multichannel well pipe and its pretreatment system for gas extraction and dewatering in landf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及其预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场异位处理工程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及其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异位治理技术采用安全开采—智能分选—分类资源化处置的工艺。其中垃圾开挖前一般未经隐患识别和堆体内垃圾渗滤液导排等前期工作,开挖工作安全系数低,且易出现二次环境和工程量变动等问题,如无组织的垃圾挖方产生大量渗滤液阻碍工程施工进行,扩大污染物工程量;甲烷引起的火灾爆炸安全事故,场内机械作业中跑冒滴漏引起的渗滤液和臭气等二次污染等严重环境和安全事故。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堆体内环境极其复杂,因此在开采阶段通过有效的通风预处理技术,降水技术可有效地控制其物理特征,不仅有助于后期垃圾的分选、运输以及末端处置工作,也为施工安全、环保提供保障,提高治理效率,节省成本。但是,目前针对大体量非正规垃圾填埋点,场内地下水位高、渗滤液量大、稳定化程度潜力高的垃圾堆体,一般采用井点降水工程配合通风预预处理系统设置运行。降水井和通风井采用不同的工艺分别钻孔、建井,对施工挖方和相关工序易产生时间和空间的交叉。且通常两者需同时进行,施工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不能满足环保工程施工的要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降水和抽气预处理可同步进行且施工便捷的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预处理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及其预处理系统,该系统设置多个多通道井管,可在垃圾土层的不同位置进行抽气或降水处理,不受垃圾埋深限制;同时降水工程不再进行额外的建井,缩短施工工期,节省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包括第一井管本体、第二井管本体和封堵件,所述第一井管本体与所述第二井管本体通过所述封堵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管腔中心设有一圆柱型的中心通道,所述中心通道外周侧布设有多个截面为扇形的周侧通道,所述中心通道和多个所述周侧通道间互不连通;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外侧壁上对应多个所述周侧通道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用于抽气或抽水的花管;所述封堵件一端与所述第一井管本体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封堵件内壁抵至多个所述周侧通道的端口将所述周侧通道端口密封,所述封堵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井管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封堵件中部设有通孔,所述中心通道与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管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周侧通道设有6个,6个所述周侧通道的截面形状和面积均相同,且对称布置于所述中心通道外周侧。进一步地,所述花管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花管的开孔位置接触。本专利技术采用接触式液位传感器,位于通道1-6花管第一行开孔,共设置6个。功能:感应通道内渗滤液位置,将液位信号传到排水支管和排气支管电磁阀,自动打开或关闭相应管道,实现排气和排水功能之间的自动切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井管口径大于所述第二井管本体的井管口径。第二井管本体由于仅用于连通中心通道,其口径与中心通道的口径近似。这样封堵件一端口径大一端口径小,结构类似漏斗状。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该多通道井管通过内腔内设置的多个通道并配合各自与外界相通的花管实现抽气或降水功能,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一根井管可同时满足降水和抽气预处理同时使用的需求,实现了抽气和降水同步进行的目的,更符合高效施工的要求。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预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排气泵、排气支管电磁阀、真空水泵、排水支管电磁阀和多个上述的多通道井管;多个多通道井管分别埋设于待处理的垃圾土层内部,所述多通道井管竖直布置且其第二井管本体靠近垃圾堆体底部;所述排气泵和所述真空水泵均布置于垃圾堆体表面,且所述排气泵和所述真空水泵分别位于多个多通道井管的两侧,所述排气泵通过排气干管分别与多个所述排气支管电磁阀连接,多个所述排气支管电磁阀分别通过排气支管与多个所述多通道井管连接,所述真空水泵分别通过排水干管与多个所述排水支管电磁阀连接,多个所述排水支管电磁阀分别通过排水支管与多个所述多通道井管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过滤石层,所述过滤石层设有多个且均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结构,多个所述过滤石层布设于多个所述多通道井管的外侧且其开口端朝上。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石层的外壁厚度为50mm~100mm。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石层距垃圾土层底部的距离为1000mm~5000mm。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预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一次布井,同时设置多个多通道井管,同时完成对非饱和带的抽气好氧稳定处理以及饱和带的降水处理工作,而且降水工程无需额外建井,缩短施工工期,节省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的接线原理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预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附图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预处理系统在工程应用中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方面,参见附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包括第一井管本体12、第二井管本体13和封堵件16,第一井管本体12与第二井管本体13通过封堵件16固定连接;第一井管本体12的管腔中心设有一圆柱型的中心通道,中心通道外周侧布设有多个截面为扇形的周侧通道,中心通道和多个周侧通道间互不连通;第一井管本体12的外侧壁上对应多个周侧通道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用于抽气或抽水的花管17;封堵件16的一端与第一井管本体12一侧端部固定连接,封堵件16内壁抵至多个周侧通道的端口将周侧通道端口密封,封堵件16的另一端与第二井管本体13固定连接,封堵件16的中部设有通孔,中心通道与第一井管本体12的管腔通过通孔连通。在一个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井管本体、第二井管本体和封堵件,所述第一井管本体与所述第二井管本体通过所述封堵件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管腔中心设有一圆柱型的中心通道,所述中心通道外周侧布设有多个截面为扇形的周侧通道,所述中心通道和多个所述周侧通道间互不连通;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外侧壁上对应多个所述周侧通道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用于抽气或抽水的花管;/n所述封堵件一端与所述第一井管本体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封堵件内壁抵至多个所述周侧通道的端口将所述周侧通道端口密封,所述封堵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井管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封堵件中部设有通孔,所述中心通道与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管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井管本体、第二井管本体和封堵件,所述第一井管本体与所述第二井管本体通过所述封堵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管腔中心设有一圆柱型的中心通道,所述中心通道外周侧布设有多个截面为扇形的周侧通道,所述中心通道和多个所述周侧通道间互不连通;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外侧壁上对应多个所述周侧通道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用于抽气或抽水的花管;
所述封堵件一端与所述第一井管本体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封堵件内壁抵至多个所述周侧通道的端口将所述周侧通道端口密封,所述封堵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井管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封堵件中部设有通孔,所述中心通道与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管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周侧通道设有6个,6个所述周侧通道的截面形状和面积均相同,且对称布置于所述中心通道外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管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花管的开孔位置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抽气-降水的多通道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井管本体的井管口径大于所述第二井管本体的井管口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涛袁志业宫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铮实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