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水利工程中为了消除过堰或过坝所形成的水流能量,一般都是利用光面溢洪道或溢流坝进行挑流消能或在下游修建消力池进行水跃消能。并对溢洪道和溢流坝的局部不平整度做了严格的规定,以防产生空蚀破坏。由于现场地势以及环境的因素,适当对溢洪道的设置进行局部的调整,当出现突发洪水的情况下,溢洪道内的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需要对溢洪道溢出的水进行引流。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处于突发洪水的情况下,溢洪道其本身超出泄洪的负荷,导致泄洪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具有较好的泄洪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沿排水的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排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标准段(16)、埋涵出口段(17)、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和出口引渠段(19),相邻段之间的缝隙设置有闭孔泡沫板,所述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出口引渠段(19)均由上下依次铺设的浆砌块石层(4)和碎石垫层(5)组成,所述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排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标准段(16)、埋涵出口段(17)、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和出口引渠段(19),相邻段之间的缝隙设置有闭孔泡沫板,所述进口引渠段(1)、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出口引渠段(19)均由上下依次铺设的浆砌块石层(4)和碎石垫层(5)组成,所述埋涵进口段(13)、埋涵转弯段(14)、第一埋涵标准段(15)、第二埋涵标准段(16)、埋涵出口段(17)均由涵管(6)、素混凝土垫层(7)和碎石土层(8)组成,所述素混凝土垫层(7)铺设在涵管(6)的下方,所述碎石土层(8)填充在涵管(6)、素混凝土垫层(7)的外侧,所述埋涵进口段(13)上靠近浆砌石转弯段(12)处、埋涵出口段(17)上靠近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处均设置有排水沟(3),所述第一浆砌石扭面段(11)、浆砌石转弯段(12)、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均相对连通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排水管(2),相邻所述排水管(2)之间的距离为1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3)连接在涵管(6)的外侧且位于碎石土层(8)上,所述排水沟(3)的竖截面呈U字形,所述排水沟(3)的顶部与对应的浆砌石转弯段(12)上的浆砌块石层(4)的顶部、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上的浆砌块石层(4)的顶部齐平,所述排水沟(3)的顶部低于对应的埋涵进口段(13)的碎石土层(8)、埋涵出口段(17)的碎石土层(8)的最低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水库溢洪道的输水涵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石转弯段(12)与埋涵进口段(13)连接处、第二浆砌石扭面段(18)与埋涵出口段(17)连接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杰,李海东,石强,官旭东,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能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