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32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其包括本体;第一至第四热交换室;冷冻室、冷藏室、温藏室引导装置;反应器;氢气输送管;抽气装置和阀门。本体包括超低温冷冻室、冷冻室、冷藏室和温藏室;第一至第四热交换室具有能与从特定的冷冻室、冷藏室和温藏室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结构;冷冻室、冷藏室、温藏室引导装置可引导冷冻室、冷藏室或温藏室与热交换室间的气体流动;反应器通过吸热和放热反应对各热交换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氢气输送管连接在反应器之间;抽气装置连接在氢气输送管上;阀门可控制氢气流动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在吸入或放出氢气时产生的发热量和吸热量大,反应速度快,且结构简单,系统体积小,噪音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温藏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包括本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热交换室、冷冻室冷气引导装置、冷藏室冷气引导装置、温藏室温气引导装置、反应器、氢气输送管、抽气装置和阀门。所述的本体内部包括由具有冷气通孔的隔板上下划分成相互连通的超低温冷冻室和冷冻室、冷藏室及温藏室;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热交换室具有能够与从特定的超低温冷冻室、冷冻室、冷藏室和温藏室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结构;所述的冷冻室冷气引导装置可引导超低温冷冻室、冷冻室、第一热交换室和第二热交换室之间的冷气流动;所述的冷藏室冷气引导装置可引导冷藏室、第三热交换室和第四热交换室之间的冷气流动;所述的温藏室温气引导装置可引导温藏室、第三热交换室和第四热交换室之间的温气流动;所述的反应器分别设置在各个热交换室的内部,反应器内部填充有储氢合金,通过储氢合金吸入或者排出氢气时交替进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对流入到各个热交换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加热;所述的氢气输送管连接在各个反应器之间,以使氢气在各个反应器之间进行流动;所述的抽气装置连接在氢气输送管上,并可产生使氢气在各个反应器之间流动的压力;所述的阀门可根据控制部的指令选择性地控制氢气的流动方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是利用储氢合金和氢气之间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来进行冷冻、冷藏和温藏操作,因此可以采用环保能源来代替能导致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的一般介质;此外,储氢合金吸入或放出氢气时产生的发热量和吸热量大,反应速度快,并且结构简单,系统体积小,噪音低。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纵向剖视图。图3、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纵向剖视图。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构成冷温藏箱的本体100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分成超低温冷冻室110、冷冻室120、冷藏室130和温藏室140;超低温冷冻室110、冷冻室120、冷藏室130和温藏室140的前面分别设有可以开闭的门110a、130a、140a。超低温冷冻室110和冷冻室120是由隔板115划分成的两个区域;隔板115上设有冷气通孔116,冷气通孔116可用于连通超低温冷冻室110和冷冻室120,并可使冷气在超低温冷冻室110和冷冻室120之间流动。第一热交换室210、第二热交换室220、第三热交换室230、第四热交换室240沿本体100的后壁109后侧依次从上至下设置;第一热交换室210、第二热交换室220、第三热交换室230、第四热交换室240由绝热性能极佳的绝热壁201隔开,并分别与从特定的超低温冷冻室110、冷冻室120、冷藏室130和温藏室140中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反应器10、20、30、40分别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室210、第二热交换室220、第三热交换室230、第四热交换室240的内部;每个反应器的内部都填充有储氢合金,储氢合金在吸入或者排出氢气时交替进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以冷却或者加热热交换室210、220、230、240内部的空气。这时,反应器10和20内部的氢气量要比反应器30和40内部的量多,也可将反应器10和20的尺寸制成比反应器30和40的大,这样可使反应器10和20比反应器30和40具有更强的热交换性能,以使向超低温冷冻室110和冷冻室120内提供的冷气比向冷藏室130内提供的冷气温度低。氢气输送管50a的一端分成两个氢气流路分别连接在反应器10和反应器30上,而另一侧则连接在阀门60上。阀门60按照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的指令来选择性地控制氢气的流动方向。而氢气输送管50b的一端也分成两个氢气流路分别连接在反应器20和反应器40上,另一侧连接在阀门60上。此外,阀门60通过氢气输送管50c、50d连接在抽气装置70上,即抽气装置70设置在氢气输送管50c和50d之间,其强制将氢气在反应器10、30和反应器20、40之间压送,通常由压缩机等构成。冷温藏箱的冷冻室冷气引导装置包括第一冷冻室冷气供应通道311、第一冷冻室冷气返回通道312、第二冷冻室冷气供应通道321、第二冷冻室冷气返回通道322和送风扇311a、321a。第一冷冻室冷气供应通道311和第一冷冻室冷气返回通道312分别用于提供和送回在第一热交换室210、超低温冷冻室110和冷冻室120之间循环的冷气;第二冷冻室冷气供应通道321、第二冷冻室冷气返回通道322分别用于提供和送回在第二热交换室220、超低温冷冻室110和冷冻室120之间循环的冷气;送风扇311a、321a分别设置在各个供应通道311、321内,其可将热交换室210、220内部的空气向超低温冷冻室110侧强制排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冷冻室冷气供应通道311通过后壁109将第一热交换室210和超低温冷冻室110连通;第一冷冻室冷气返回通道312通过后壁109将冷冻室120和第一热交换室210相连通。此外,第二冷冻室冷气供应通道321通过后壁109将第二热交换室220和超低温冷冻室110连通;而第二冷冻室冷气返回通道322则通过后壁109将冷冻室120和第二热交换室220相连通。另外,冷藏室冷气引导装置包括第一冷藏室冷气供应通道331、第一冷藏室冷气返回通道332、第二冷藏室冷气供应通道341、第二冷藏室冷气返回通道342和送风扇331a、341a。第一冷藏室冷气供应通道331和第一冷藏室冷气返回通道332分别用于提供和送回在第三热交换室230和冷藏室130之间循环的冷气;第二冷藏室冷气供应通道341和第二冷藏室冷气返回通道342分别用于提供和送回在第四热交换室240和冷藏室130之间循环的冷气;送风扇331a、341a分别设置在各个供应通道331、341内,其可将热交换室230、240内部的空气向冷藏室130侧强制排出。在此情况下,第一冷藏室冷气供应通道331通过后壁109将第三热交换室230和冷藏室130连通;而第一冷藏室冷气返回通道332通过后壁109将冷藏室130和第三热交换室230相连通。另外,第二冷藏室冷气供应通道341通过后壁109将第四热交换室240和冷藏室130连通;而第二冷藏室冷气返回通道342则通过后壁109将冷藏室130和第四热交换室240相连通。而温藏室温气引导装置包括第一温藏室温气供应通道351、第一温藏室温气返回通道352、第二温藏室温气供应通道361、第二温藏室温气返回通道362和送风扇351a、361a。第一温藏室温气供应通道351和第一温藏室温气返回通道352分别用于提供和送回在第三热交换室230和温藏室140之间循环的温气;第二温藏室温气供应通道361和第二温藏室温气返回通道362分别用于提供和送回在第四热交换室240和温藏室140之间循环的温气;送风扇351a、361a分别设置在温气供应通道351、361内,其可将热交换室230、240内部的空气向温藏室140侧强制排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温藏室温气供应通道351通过后壁109将第三热交换室230和温藏室140连通;第一温藏室温气返回通道352通过后壁109将温藏室140和第三热交换室230相连通。另外,第二温藏室温气供应通道361通过后壁109将第四热交换室240和温藏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利用储氢合金的冷温藏箱包括本体(100)、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热交换室(210、220、230、240)、冷冻室冷气引导装置、冷藏室冷气引导装置、温藏室温气引导装置、反应器(10、20、30、40)、氢气输送管(50a、50b、50c、50d)、抽气装置(70)和阀门(60);所述的本体(100)内部包括由具有冷气通孔(116)的隔板(115)上下划分成相互连通的超低温冷冻室(110)和冷冻室(120)、冷藏室(130)及温 藏室(140);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热交换室(210、220、230、240)具有能够与从特定的超低温冷冻室(110)、冷冻室(120)、冷藏室(130)和温藏室(140)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结构;所述的冷冻室冷气引导装置 可引导超低温冷冻室(110)、冷冻室(120)、第一热交换室(210)和第二热交换室(220)之间的冷气流动;所述的冷藏室冷气引导装置可引导冷藏室(130)、第三热交换室(230)和第四热交换室(240)之间的冷气流动;所述的温藏室 温气引导装置可引导温藏室(140)、第三热交换室(230)和第四热交换室(240)之间的温气流动;所述的反应器(10、20、30、40)分别设置在各个热交换室(210、220、230、240)的内部,反应器(10、20、30、40)内部 具有储氢合金,通过贮罐吸入或者排出氢气时交替进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对流入到各个热交换室(210、220、230、240)内的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加热;所述的氢气输送管(50a、50b、50c、50d)连接在各个反应器(10、20、30、 40)之间,以使氢气在各个反应器(10、20、30、40)之间进行流动;所述的抽气装置(70)连接在氢气输送管(50a、50b、50c、50d)上,并可产生使氢气在各个反应器(10、20、30、40)之间流动的压力;所述的阀门(60 )可根据控制部的指令选择性地控制氢气的流动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寅圭洪尚义具滋亨金映秀金志原朴柄日金敬皓洪暎昊许庆旭姜成熙车刚旭成时庆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