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包括安装在设备上的张紧座,所述张紧座上设置有张紧轮组件,所述张紧轮组件包括压轮,所述压轮套接在压轮轴上,压轮轴穿设入张紧座,所述压轮轴至少一部分固定设置在张紧座内,且所述张紧轮组件和压轮轴之间通过轴承枢转连接,所述压轮轴上连接有直通式压注油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对龙带具有张紧功能,且结构更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的功能;还能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同时满足高速旋转的要求;适用于普通纺纱机的同时也适用于更高速的转杯纺纱机。
A structure of the tension wheel of the rotor spinn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加工领域,主要涉及纺纱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用于多适应的转杯纺纱机。
技术介绍
现有专利:龙带张紧轮(专利号:CN200720081912.1),公开了一种龙带张紧轮,包括带轮、轮轴、轴承,在轮轴端部设置有轮盖;在带轮和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套。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隔套实现了轴承和带轮之间的柔性连接,不但有效地减小了噪声,而且减小了轴承和带轮的配合精度;轮盖能够保持龙带轮内部空间的清洁;另外,由于增大了带轮的外圆尺寸,在锭子转速一定的条件下,张紧轮的转速就相应地降低,可降低至4000转/分钟。现有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由直通式压注油杯、张紧座、轴承、压轮轴、压轮组成。现有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装配不紧凑,占用空间;2、更换轴承及压轮等关键部件繁琐,耗时耗力;3、加油润滑有效性低,4、不适用于更高速的转杯纺纱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对龙带张紧轮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对龙带具有张紧功能,还要对结构进行优化,使优化的结构更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保证装配精度的同时满足高速旋转的要求,适用于普通纺纱机的同时也适用于更高速的转杯纺纱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对龙带具有张紧功能,且结构更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的功能;还能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同时满足高速旋转的要求;适用于普通纺纱机的同时也适用于更高速的转杯纺纱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包括安装在设备上的张紧座,所述张紧座上设置有张紧轮组件,所述张紧轮组件包括压轮,所述压轮套接在压轮轴上,压轮轴穿设入张紧座,所述压轮轴至少一部分固定设置在张紧座内,且所述张紧轮组件和压轮轴之间通过轴承枢转连接,所述压轮轴上连接有直通式压注油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压轮轴内设置有连通所述龙带张紧轮外部和所述张紧轮组件内腔的油路通道,所述油路通道位于龙带张紧轮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直通式压注油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压轮轴内设置有油路通道,所述油路通道一端的注油端与所述压轮轴一端外部连通;所述油路通道另一端的进油端设置在所述压轮轴外周面上,并与张紧轮组件内腔连通。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张紧座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张紧座边沿设置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定位安装孔。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压轮轴一端固定穿设入张紧座的定位孔中,所述压轮轴上午另一端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套设有张紧轮组件。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张紧轮组件通过螺母锁定在压轮轴上。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对龙带具有张紧功能,且结构更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的功能;还能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同时满足高速旋转的要求;适用于普通纺纱机的同时也适用于更高速的转杯纺纱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1-直通式压注油杯,13-轴承,15-压轮,16-前端盖,17-后端盖,2-张紧座,201-螺母,202-压板,21-安装板,211-螺丝,212-垫片,22-安装杆,221-张紧螺杆,23-张紧轮组件,25-螺母,4-压轮轴,5-油路通道,61-安装孔,62-定位孔,63-张紧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由于通过轴承13将压轮轴4枢转连接在张紧座2上,为了更好地支撑压轮轴4,需要在压轮轴4两端均设置有轴承13进行枢转支撑。而压轮15套设在压轮轴4上。压轮15通过压轮轴4枢转连接在张紧座2上。因此,由于压轮轴4上设置的轴承13间隔距离远,因此,相应的轴承13处需要设置有对应的直通式压注油杯1提供润滑剂。现有技术中,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装配不紧凑,占用空间;2、更换轴承及压轮等关键部件繁琐,耗时耗力;3、加油润滑有效性低,4、不适用于更高速的转杯纺纱机。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包括安装在设备上的张紧座2,张紧座2上设置有张紧轮组件23,张紧轮组件23包括压轮15,压轮15套接在压轮轴4上,压轮轴4穿设过张紧座2,且压轮轴4外套设有轴承13,张紧座2上设置有定位孔62,张紧座2边沿设置有固定端,固定端上设置有定位安装孔,压轮轴4一端固定穿设入张紧座2的定位孔62中,压轮轴4上午另一端套设有轴承13,轴承13外套设有张紧轮组件23,且端部旋接有螺母25锁定。张紧轮组件23通过螺母25锁定在压轮轴4上。具体的,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压轮轴4内设置有连通龙带张紧轮外部和张紧轮组件23内腔的油路通道5,油路通道5位于龙带张紧轮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直通式压注油杯1。压轮轴4内设置有油路通道5,油路通道5一端的注油端与压轮轴4一端外部连通;油路通道5另一端的进油端设置在压轮轴4外周面上,并与张紧轮组件23内腔连通。本技术的原理是,如图4~图7所示,龙带张紧轮结构通过张紧座2安装在设备上。张紧座2上设置有安装孔61,通过安装杆211穿设过张紧座2上的安装孔61,利用螺丝211和垫片212的组件,安装固定在设备上,且在张紧座2上还设置有连接张紧螺杆221的张紧孔63,且张紧孔63内设置有螺母201,螺母201通过设置在张紧孔63外部的压板202锁定在张紧孔63内,张紧螺杆221通过与张紧孔内的螺母201旋接,实现连接。压轮轴4一端固定设置在张紧座2上的定位孔中,压轮轴4另一端上套设有张紧轮组件23,张紧轮组件23内设置有轴承13,轴承13套设固定在压轮轴4上,且轴承13上套设张紧轮组件23的一端端部旋接螺母25,将张紧轮组件23锁定在轴承13上,且通过张紧轮组件23与轴承13之间设置的轴承13,在将张紧轮组件23枢转套接在轴承13上。而本技术的油路通道5一端的注油端与压轮轴4一端外部连通;油路通道5另一端的进油端设置在压轮轴4外周面上。注油端内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包括安装在设备上的张紧座(2),所述张紧座(2)上设置有张紧轮组件(23),所述张紧轮组件(23)包括压轮(15),所述压轮(15)套接在压轮轴(4)上,压轮轴(4)穿设入张紧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轴(4)至少一部分固定设置在张紧座(2)内,且所述张紧轮组件(23)和压轮轴(4)之间通过轴承(13)枢转连接,所述压轮轴(4)上连接有直通式压注油杯(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包括安装在设备上的张紧座(2),所述张紧座(2)上设置有张紧轮组件(23),所述张紧轮组件(23)包括压轮(15),所述压轮(15)套接在压轮轴(4)上,压轮轴(4)穿设入张紧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轴(4)至少一部分固定设置在张紧座(2)内,且所述张紧轮组件(23)和压轮轴(4)之间通过轴承(13)枢转连接,所述压轮轴(4)上连接有直通式压注油杯(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轴(4)内设置有连通所述龙带张紧轮外部和所述张紧轮组件(23)内腔的油路通道(5),且所述油路通道(5)位于龙带张紧轮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直通式压注油杯(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杯纺纱机的龙带张紧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轴(4)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伟,徐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多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