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14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蚀刻液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预热区、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所述预热区上开设有进料口,需要反应处理的含铜蚀刻液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预热区,所述第一反应区与所述预热区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区开设有用于添加氨水的加碱口,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均匀混合氨水和含铜蚀刻液,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置有对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过滤的过滤板,所述第二反应区与第一反应区连通,用于在第一反应区内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二次反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蚀刻废液中铜回收率,回收产品多样化的优点。

A reaction device for etching solution containing co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蚀刻液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印刷电路板的产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在印刷电路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蚀刻废液,含铜蚀刻废液属于危险废物,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如果直接排放,不但会严重污染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其蚀刻废液中的铜离子可以回收再利用。现有的除铜方法有离子交换法,即利用铜离子专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铜离子,再将析出的铜从树脂中解吸出来。上述方案存在缺陷:蚀刻废液中铜的回收率较低,且回收的铜存在形式单一,大多以单种产品的形式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具有提高蚀刻废液中铜回收率,回收产品多样化的优点。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包括预热区、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所述预热区上开设有进料口,需要反应处理的含铜蚀刻液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预热区,所述第一反应区与所述预热区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区开设有用于添加氨水的加碱口,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均匀混合氨水和含铜蚀刻液,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置有对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过滤的过滤板,所述第二反应区与第一反应区连通,用于在第一反应区内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二次反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区、所述预热区和所述第二反应区两两之间均通过管道与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过滤板上覆盖有一层滤布,滤布的规格为750B或800A,透气量为60-80之间,所述过滤板将第一反应区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预热区与所述上半部连通,所述第二反应区与下半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热区外壁缠绕设置有加热管道,所述管道与外部蒸汽源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和搅拌轴,所述电机设置在第一反应区外,所述搅拌轴延伸至第一反应区内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应区上开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连通有压滤机和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含铜蚀刻液加入到预热区内后,通过往缠绕设置在预热区外的管道内通水蒸气,使得含铜蚀刻液的温度是上升至合适的温度后,将含铜蚀刻液输送至第一反应区,在第一反应区内加入合适剂量的氨水,第一反应区内会进行中和反应生成化学式为Cu2(OH)3Cl的碱铜,将反应完成后剩下的母液通过泵输送至第二反应区,由于过滤板板的存在,碱铜会留在第一反应区内,在第二反应区内加入氨水,调整好PH值,母液中未在第一反应区析出的碱铜会与氨水反应生成氧化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最大限度的回收了蚀刻液中的铜离子,提高了铜的回收率,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还可以增加回收的产品的多样性,使产品可以直接作为商品销售,氧化铜还可以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制成无水硫酸铜销售。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应区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热区;11、进料口;12、加热管道;2、第一反应区;21、加碱口;22、过滤板;23、上半部;24、下半部;3、第二反应区;31、排料口;32、压滤机;4、搅拌装置;41、电机;42、搅拌轴;5、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包括预热区1、第一反应区2和第二反应区3,预热区1上开设有进料口11,需要反应处理的含铜蚀刻液通过进料口11进入预热区1,第一反应区2与预热区1连通,第一反应区2开设有用于添加氨水的加碱口21,第一反应区2内设置有搅拌装置4,搅拌装置4用于均匀混合氨水和含铜蚀刻液,第一反应区2内设置有对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过滤的过滤板22,第二反应区3与第一反应区2连通,用于在第一反应区2内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二次反应,反应装置的材料均采用耐腐蚀材质。含铜蚀刻液通过进料口11进入到预热区1内后,在缠绕设置在预热区1外的管道内通水蒸气,使得含铜蚀刻液的温度是上升至合适的温度后,泵5工作将含铜蚀刻液输送至第一反应区2,在第一反应区2内加入合适剂量的氨水,第一反应区2内会进行中和反应生成化学式为Cu2(OH)3Cl的碱铜,将反应完成后剩下的母液输送至第二反应区3,由于过滤板22的存在,碱铜会留在第一反应区2内,通过进水口往第一反应区2内加水可以对碱铜进行洗涤,在第二反应区3内加入氨水,调整好PH值,母液中未在第一反应区2析出的碱铜会与氨水反应生成氧化铜,经过整个装置处理后的蚀刻液,其中的铜离子沉淀后得以回收,反应完成后清理装置中的沉淀物,可以得到碱铜和氧化铜两种产品,可以用于直接销售或者进一步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其他产品。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反应区2、预热区1和第二反应区3两两之间均通过管道与泵5连接。通过泵5和管道直接连通两个相邻的反应区,可以实现两个反应区之间的液体的直接输送。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过滤板22上覆盖有一层滤布,滤布的规格为750B或800A,透气量为60-80之间,过滤板22将第一反应区2分为上半部23和下半部24,预热区1与上半部23连通,第二反应区3与下半部24连通。过滤板22上的滤布可以分离液体和析出的铜,液体通过过滤板22进入到下半部24,从而进入到第二反应区3进行下一步反应,析出的铜则被滤板分离出留在第一反应区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预热区1外壁缠绕设置有加热管道12,管道与外部蒸汽源连通。通过蒸汽去预热区1进行加热,使预热区1内的蚀刻液达到反应需要的温度,提高后续反应的速度与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搅拌装置4包括电机41和搅拌轴42,电机41设置在第一反应区2外,搅拌轴42延伸至第一反应区2内部。电机41驱动搅拌轴42对第一反应区2内的含铜蚀刻液和氨水进行搅拌混合,使其得到充分的反应,促进其中铜的析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反应区3上开设有排料口31,排料口31连通有压滤机32和泵5。第二反应区3内反应完成后,通过泵5将反应后的液体和氧化铜从排料口31排出,经过压滤机32后,氧化铜与液体分离。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区、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所述预热区上开设有进料口,需要反应处理的含铜蚀刻液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预热区,所述第一反应区与所述预热区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区开设有用于添加氨水的加碱口,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均匀混合氨水和含铜蚀刻液,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置有对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过滤的过滤板,所述第二反应区与第一反应区连通,用于在所述第一反应区内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二次反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区、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所述预热区上开设有进料口,需要反应处理的含铜蚀刻液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预热区,所述第一反应区与所述预热区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区开设有用于添加氨水的加碱口,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均匀混合氨水和含铜蚀刻液,所述第一反应区内设置有对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过滤的过滤板,所述第二反应区与第一反应区连通,用于在所述第一反应区内反应后的含铜蚀刻液进行二次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铜蚀刻液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区、所述预热区和所述第二反应区两两之间均通过管道与泵连接。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曾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