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13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49
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包括移动板以及固设于所述移动板顶部端面上且前后对称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承载装置,所述补水箱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设有遮挡装置,所述移动板的顶部端面上前后对称固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补水箱,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端面与所述补水箱的底部端面固定配合;本装置采用太阳能蓄能的方式从而减少能源的损耗,同时本装置具备补光功能,可以时植株得到足够的关照,合理的延长和控制光照时间可以更好的使植株生长,本装置还具备自动补水装置,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本装置还设有遮挡机构,该机构用于一些抵挡阳光,从而避免阳光暴晒带来的伤害。

A plant cultivation dev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株栽培
,具体地说是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今的社会中中药的理解和认可度正逐渐得到认可,在现在的中药种植业中大部分仍是在田间种植,而家庭种植中则只是单纯的依靠花盆栽培,在家庭种植中不可能及时的照顾同时也没有较为专业的种植装置,而田间种植天气则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包括移动板以及固设于所述移动板顶部端面上且前后对称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承载装置,所述补水箱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设有遮挡装置,所述移动板的顶部端面上前后对称固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补水箱,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端面与所述补水箱的底部端面固定配合,所述补水箱内设有补水腔,所述补水腔内设有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补水腔底部端壁上的多个第一补水槽,所述第一补水槽的底部端壁上设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补水箱的第二补水槽。所述补水箱的顶部端面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补水腔的第二补水限位槽,所述第二补水限位槽内滑动配合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补水槽的补水限位轴,所述补水限位轴的左侧端面上设有向右延伸的第三补水限位槽,所述第二补水限位槽的内侧端壁上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补水限位槽,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补水限位槽的左侧端壁上固设有第一通电磁铁,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补水限位槽内滑动配设有第二通电磁铁,所述第二通电磁铁的右侧端面上固设有限位楔形块,所述限位楔形块的右侧端面上固设有向右延伸通过所述第三补水限位槽的第一补水限位板,所述第一通电磁铁的顶部端面上设有向上延伸至所述补水箱顶部端面的第一电线。优选地,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补水限位槽的顶部端壁上设有上延伸至所述补水箱顶部端面的第二电线,所述第二电线与所述第二通电磁铁抵触,所述第一电线的顶部端面上固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电线的顶部端面上固设有第二触点,所述补水箱的顶部端面上固设有通电触点,所述通电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所述补水箱的顶部端面上转动配合设有补水控制轴,所述补水控制轴的顶部端面上固设有补水控制板,所述补水控制轴上固设有补水通电联接板,所述补水箱的顶部端面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补水腔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触点右侧。优选地,所述补水箱的上固设有多个第二补水限位板,所述第二补水限位板位于所述补水通电联接板右侧,所述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端面上固设有太阳能板,所述补水箱的底部端面上固设有多个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位于所述第二补水槽下侧且与其相连通,所述通电触点为定时通电的触点从而保证补水的顺利,所述补水通电联接板的用确定通电位置。优选地,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三承载板之间,所述第一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的上侧,所述第一承载板的顶部端面上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底部端面上收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向下延伸的排水管,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底部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排水管相连通的第一排水槽。优选地,所述补水箱的底部端面上固设有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上侧,所述第二承载板的顶部端面上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三承载板的顶部端面上设有第三放置槽,所述排水管向下延伸贯穿所述第二承载板和所述第三承载板,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底部端壁上设有与所述排水管相连通的第二排水槽。优选地,所述第三放置槽的底部端壁上设有与所述排水管相连通的第三排水槽,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底部端面上固设有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底部端面上固设有第三补光灯,所述移动板的底部端面上环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移动板转动配合,所述移动块的底部端面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左侧端壁和右侧端壁之间转动配合设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上固设有移动轮。优选地,所述遮挡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补水箱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前后对称固设有遮挡固定板,位于前侧的所述遮挡固定板的后侧端面上固设有遮挡控制板,所述遮挡控制板的后侧端面上设有遮挡控制槽,所述遮挡固定板之间转动配合设有遮挡轴,所述遮挡轴的前侧端面上设有第一遮挡槽,所述第一遮挡槽的前侧段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遮挡槽。优选地,所述第二遮挡槽贯穿所述第一遮挡槽,位于前侧的所述遮挡固定板的前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遮挡槽连通的遮挡连通槽,所述第一遮挡槽内滑动配合设有向前延伸通过所述遮挡连通槽的遮挡控制轴,所述遮挡控制轴的后侧端面上固设有遮挡控制板,所述遮挡控制板的顶部段与底部段位于所述第二遮挡槽内,所述遮挡控制轴的前侧端面上固设有遮挡复位板,所述遮挡轴上缠绕有遮挡帘。优选地,所述遮挡帘的一侧固设与所述遮挡轴上,所述遮挡轴的另一侧端面上固设有遮挡下坠板,所述遮挡控制板与所述遮挡控制槽配合用以确定所述遮挡装置的工作状态。综上所述,本装置采用太阳能蓄能的方式从而减少能源的损耗,同时本装置具备补光功能,可以时植株得到足够的关照,合理的延长和控制光照时间可以更好的使植株生长,本装置还具备自动补水装置,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本装置还设有遮挡机构,该机构用于一些抵挡阳光,从而避免阳光暴晒带来的伤害,同时本装置采用的为层叠的设计,从而提供空间的利用率,本装置机构简单可靠,适合实验室培育,和田间种植更适合在家庭中进行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4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包括移动板22以及固设于所述移动板22顶部端面上且前后对称的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之间设有承载装置,所述补水箱24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设有遮挡装置,所述移动板22的顶部端面上前后对称固设有支撑轴23,所述支撑轴23上固设有补水箱24,所述支撑板10的顶部端面与所述补水箱24的底部端面固定配合,所述补水箱24内设有补水腔25,所述补水腔25内设有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补水腔25底部端壁上的多个第一补水槽26,所述第一补水槽26的底部端壁上设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补水箱24的第二补水槽27。所述补水箱24的顶部端面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补水腔25的第二补水限位槽40,所述第二补水限位槽40内滑动配合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包括移动板以及固设于所述移动板顶部端面上且前后对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承载装置,所述补水箱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设有遮挡装置,所述移动板的顶部端面上前后对称固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补水箱,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端面与所述补水箱的底部端面固定配合,所述补水箱内设有补水腔,所述补水腔内设有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补水腔底部端壁上的多个第一补水槽,所述第一补水槽的底部端壁上设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补水箱的第二补水槽,所述补水箱的顶部端面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补水腔的第二补水限位槽,所述第二补水限位槽内滑动配合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补水槽的补水限位轴,所述补水限位轴的左侧端面上设有向右延伸的第三补水限位槽,所述第二补水限位槽的内侧端壁上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补水限位槽,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补水限位槽的左侧端壁上固设有第一通电磁铁,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补水限位槽内滑动配设有第二通电磁铁,所述第二通电磁铁的右侧端面上固设有限位楔形块,所述限位楔形块的右侧端面上固设有向右延伸通过所述第三补水限位槽的第一补水限位板,所述第一通电磁铁的顶部端面上设有向上延伸至所述补水箱顶部端面的第一电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包括移动板以及固设于所述移动板顶部端面上且前后对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承载装置,所述补水箱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上设有遮挡装置,所述移动板的顶部端面上前后对称固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补水箱,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端面与所述补水箱的底部端面固定配合,所述补水箱内设有补水腔,所述补水腔内设有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补水腔底部端壁上的多个第一补水槽,所述第一补水槽的底部端壁上设有向下延伸贯穿所述补水箱的第二补水槽,所述补水箱的顶部端面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补水腔的第二补水限位槽,所述第二补水限位槽内滑动配合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补水槽的补水限位轴,所述补水限位轴的左侧端面上设有向右延伸的第三补水限位槽,所述第二补水限位槽的内侧端壁上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补水限位槽,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补水限位槽的左侧端壁上固设有第一通电磁铁,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补水限位槽内滑动配设有第二通电磁铁,所述第二通电磁铁的右侧端面上固设有限位楔形块,所述限位楔形块的右侧端面上固设有向右延伸通过所述第三补水限位槽的第一补水限位板,所述第一通电磁铁的顶部端面上设有向上延伸至所述补水箱顶部端面的第一电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补水限位槽的顶部端壁上设有上延伸至所述补水箱顶部端面的第二电线,所述第二电线与所述第二通电磁铁抵触,所述第一电线的顶部端面上固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电线的顶部端面上固设有第二触点,所述补水箱的顶部端面上固设有通电触点,所述通电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所述补水箱的顶部端面上转动配合设有补水控制轴,所述补水控制轴的顶部端面上固设有补水控制板,所述补水控制轴上固设有补水通电联接板,所述补水箱的顶部端面上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补水腔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触点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的上固设有多个第二补水限位板,所述第二补水限位板位于所述补水通电联接板右侧,所述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端面上固设有太阳能板,所述补水箱的底部端面上固设有多个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位于所述第二补水槽下侧且与其相连通,所述通电触点为定时通电的触点从而保证补水的顺利,所述补水通电联接板的用确定通电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慧
申请(专利权)人:象山长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