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包括:滑板砖本体包括第一等腰梯形部分、矩形部分、第二等腰梯形部分和弓形部分;环形凸起部分设置于矩形部分的中部的上端面;滑板砖流钢孔开设于环形凸起部分的中部,并且滑板砖流钢孔贯通至矩形部分的下端面;凸榫设置于环形凸起部分的上缘;滑板砖钢箍套设于滑板砖本体的外缘;钢套覆盖于滑板砖钢箍的外侧面、滑板砖本体的上端面以及位于凸榫以下的环形凸起部分的外侧面;耐火泥填充于滑板砖本体和环形凸起部分的外侧面与钢套的内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弓形部分能够减轻滑板整体重量,并且减小应力分布。
A kind of slide brick for slag blocking and tapping of converter slid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
本技术涉及滑板砖的
,尤其涉及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转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钢渣是有害的,故在转炉出钢时需尽可能将钢渣堵在转炉内,不使钢渣进入钢包中;为此专利技术了转炉滑板法挡渣出钢技术。日前,转炉滑板法挡渣出钢的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大型转炉已全面推广,为实现节能降耗,转炉采用低温快速出钢技术,要求扩大滑板砖出钢口孔径,缩短出钢时间,必须开发一种大型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新型滑板砖,同时实现系列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现设计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能够在扩大滑板砖出钢口孔径,缩短出钢时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其中,包括:滑板砖本体,所述滑板砖本体包括第一等腰梯形部分、矩形部分、第二等腰梯形部分和弓形部分;所述矩形部分的两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等腰梯形部分的大端所在端面和所述第二等腰梯形的大端所在端面;所述第二等腰梯形的小端所在端面连接于所述弓形部分的直边所在端面;环形凸起部分,所述环形凸起部分设置于所述矩形部分的中部的上端面;滑板砖流钢孔,所述滑板砖流钢孔开设于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中部,并且所述滑板砖流钢孔贯通至所述矩形部分的下端面;凸榫,所述凸榫设置于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上缘;滑板砖钢箍,所述滑板砖钢箍套设于所述滑板砖本体的外缘;钢套,所述钢套覆盖于所述滑板砖钢箍的外侧面、所述滑板砖本体的上端面以及位于所述凸榫以下的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外侧面;耐火泥,所述耐火泥填充于所述滑板砖本体和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钢套的内壁之间。上述的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其中,若干第一凹槽和若干第二凹槽;若干所述第一凹槽和若干所述第二凹槽均设置于所述钢套的上表面,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沿着所述第一梯形部分一斜边设置,若干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梯形部分的另一斜边设置。上述的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其中,两第三凹槽和两第四凹槽;两所述第三凹槽和两所述第四凹槽均设置于所述钢套的上表面,两所述第三凹槽和两所述第四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等腰梯形部分和所述弓形部分的上方。上述的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其中,所述滑板砖本体的长度等于所述滑板砖流钢孔的直径的4~5倍;所述滑板砖流钢孔的圆心至所述第一等腰梯形部分的小端的距离等于所述滑板砖流钢孔的直径的1.5倍;所述矩形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滑板砖流钢孔的直径的2~2.5倍;所述弓形部分的半径为所述滑板砖流钢孔的直径的0.6~0.9倍。上述的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其中,所述滑板砖本体的下端面为平面。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弓形部分能够减轻滑板砖整体重量,并且减小应力分布。2、本技术能够在保证滑板砖整体的强度下,扩大滑板砖流钢孔的孔径,从而缩短出钢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的下端面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E-E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F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的立体图。附图中:1、滑板砖本体;11、第一等腰梯形部分;12、矩形部分;13、第二等腰梯形部分;14、弓形部分;2、环形凸起部分;3、滑板砖流钢孔;4、凸榫;5、滑板砖钢箍;6、钢套;61、第一凹槽;62、第二凹槽;63、第三凹槽;64、第四凹槽;7、耐火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的下端面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E-E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F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的立体图。此外,图1中的虚线为表示滑板砖本体划分的区域。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包括:滑板砖本体1,滑板砖本体1包括第一等腰梯形部分11、矩形部分12、第二等腰梯形部分13和弓形部分14;矩形部分12的两侧面分别连接于第一等腰梯形部分11的大端所在端面和第二等腰梯形13的大端所在端面;第二等腰梯形13的小端所在端面连接于弓形部分14的直边所在端面。环形凸起部分2,环形凸起部分2设置于矩形部分12的中部的上端面。滑板砖流钢孔3,滑板砖流钢孔3开设于环形凸起部分2的中部,并且滑板砖流钢孔3贯通至矩形部分12的下端面。凸榫4,凸榫4设置于环形凸起部分2的上缘。滑板砖钢箍5,滑板砖钢箍5套设于滑板砖本体1的外缘。钢套6,钢套6覆盖于滑板砖钢箍5的外侧面、滑板砖本体1的上端面以及位于凸榫4以下的环形凸起部分2的外侧面。耐火泥7,耐火泥7填充于滑板砖本体1和环形凸起部分2的外侧面与钢套6的内壁之间。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滑板砖本体1的外缘套设有滑板砖钢箍5,是为了提高滑板砖使用寿命,防止滑板砖本体1使用时产生裂纹。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若干第一凹槽61和若干第二凹槽62;若干第一凹槽61和若干第二凹槽62均设置于钢套6的上表面,若干第一凹槽61沿着第一梯形部分11的一斜边设置,若干第二凹槽62沿第一梯形部分11的另一斜边设置。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两第三凹槽63和两第四凹槽64;两第三凹槽63和两第四凹槽64均设置于钢套6的上表面,两第三凹槽63和两第四凹槽64位于第二等腰梯形部分13和弓形部分14的上方。具体的,第一凹槽61、第二凹槽62、第三凹槽63和第四凹槽64的用途是组装时候固定和滑板之间的火泥。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滑板砖本体1的长度A等于滑板砖流钢孔3的直径D的4~5倍;滑板砖流钢孔3的圆心至第一等腰梯形部分11的小端的距离A1等于滑板砖流钢孔3的直径D的1~1.5倍;矩形部分12的宽度B等于滑板砖流钢孔3的直径D的2~2.5倍;第一等腰梯形部分11的小端的长度B1等于滑板砖流钢孔3的直径D的1~1.5倍;弓形部分14的半径R为滑板砖流钢孔3的直径D的0.6~0.9倍。参数详见下表: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实施例参数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滑板砖本体1的下端面为平面。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具有如下的制造方法:步骤S1:将滑板砖钢箍5加热后套在滑板砖本体1上;步骤S2:研磨滑板砖本体1的滑动面(滑板砖本体1的下端面);步骤S3:将耐火泥7设置于钢套6内并且将耐火泥7烘干;步骤S4:将组装在钢套6烘干组装件在车床上按需求的滑板厚度车平钢套5,滑板砖本体1的滑动面涂料后即为成品。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砖本体,钢箍,钢套和耐火泥;/n滑板砖本体,所述滑板砖本体包括第一等腰梯形部分、矩形部分、第二等腰梯形部分和弓形部分;所述矩形部分的两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等腰梯形部分的大端所在端面和所述第二等腰梯形的大端所在端面;所述第二等腰梯形的小端所在端面连接于所述弓形部分的直边所在端面;/n环形凸起部分,所述环形凸起部分设置于所述矩形部分的中部的上端面;/n滑板砖流钢孔,所述滑板砖流钢孔开设于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中部,并且所述滑板砖流钢孔贯通至所述矩形部分的下端面;/n凸榫,所述凸榫设置于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上缘;/n滑板砖钢箍,所述滑板砖钢箍套设于所述滑板砖本体的外缘;/n钢套,所述钢套覆盖于所述滑板砖钢箍的外侧面、所述滑板砖本体的上端面以及所述环形凸起部分位于所述凸榫以下的外侧面;/n耐火泥,所述耐火泥填充于所述滑板砖本体和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钢套的内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滑板挡渣出钢用滑板砖,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砖本体,钢箍,钢套和耐火泥;
滑板砖本体,所述滑板砖本体包括第一等腰梯形部分、矩形部分、第二等腰梯形部分和弓形部分;所述矩形部分的两侧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等腰梯形部分的大端所在端面和所述第二等腰梯形的大端所在端面;所述第二等腰梯形的小端所在端面连接于所述弓形部分的直边所在端面;
环形凸起部分,所述环形凸起部分设置于所述矩形部分的中部的上端面;
滑板砖流钢孔,所述滑板砖流钢孔开设于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中部,并且所述滑板砖流钢孔贯通至所述矩形部分的下端面;
凸榫,所述凸榫设置于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上缘;
滑板砖钢箍,所述滑板砖钢箍套设于所述滑板砖本体的外缘;
钢套,所述钢套覆盖于所述滑板砖钢箍的外侧面、所述滑板砖本体的上端面以及所述环形凸起部分位于所述凸榫以下的外侧面;
耐火泥,所述耐火泥填充于所述滑板砖本体和所述环形凸起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钢套的内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滑板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奕,杨奕涵,王雯丽,王丽坤,杨玉富,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雨山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