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启付专利>正文

一种花苗育种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020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花苗育种装置,一种花苗育种用装置,其通过铰接的车架和第一板,可实现车架的翻转,通过通过第一板和第二板配合,使得夹爪片和楔块可临时锁定,在车架翻转后,踩踏踏板后,通过一系列的连杆和拉杆,实现对第二板的承托,使得夹爪片打开,育苗杯下落。本装置的一系列操作均可直立完成,不需要操作人员反复弯腰操作,本装置的结构简单,可极大的提高花苗育苗工作效率,单人操作一天完成700‑800杯花苗填装,大幅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雇佣人员的成本。

A device for flower and seedling br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苗育种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花苗育种装置,特别是花苗育种时使用的用于将花苗栽盆码垛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花苗育种时,需要将花苗载入塑料杯中,再在大棚内整齐码垛。现在没有一种专门使用的装置替代人工搬运码垛工作,通常情况下,手工将花苗放入塑料杯中后填土,然后人工搬运至大棚内再逐一码垛,逐一栽苗填土耗时,搬运困难,摆放也耗时费力,农民劳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花苗育种用装置,可方便花苗栽培、搬运和摆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苗育种用装置,包括推车、第一板、第二板、释放组件,其中推车包括车架、车轮和扶手,所述第一板设置在车架的顶部,车架和第一板形成矩形框架式结构,且第一板以及车架四边角的连接处铰接,所述扶手上设有用于控制车架处于直立状态的状态控制结构,所述第一板垂向开设若干个孔眼,且孔眼下方设有至少两个夹爪片,且每一孔眼下方的夹爪片组合形成可开合且底面敞开的锥桶装结构,每一所述夹爪片的外部设有倒置的楔块,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有若干个孔洞,且该空洞与所述孔眼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板通过孔洞套装在夹爪片外部,且楔块抵接在第二板上以避免第二板脱落;所述释放组件包括踏板、以及两组分别设置在车架两侧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拉杆、第三连杆和托板,其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端部连接形成“L”形结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处铰接在车架尾部,第一连杆向车架后方延伸并分别与踏板连接,第二连杆的自由端设有通孔,第三连杆铰接在车架的前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连杆主体穿过第二连杆的通孔,且连杆的第二端设有避免连杆第二端从通孔中滑出的端帽,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托板;车架和第一板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所述托板承托第二板的边缘,并在下压踏板时,通过连杆和托板带动第二板上移,使楔块和第二板的契合配合失效。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板靠近推车尾部的位置设有用于手持控制车架缓慢翻转的拉带。作为优选的,所述车架的尾部设有用于在车架处于直立状态时辅助支撑车架的车尾支架。作为优选的,所述车架的头部设有用于在车架处于翻转状态时辅助支撑车架的车头支架。作为优选的,所述状态控制结构为弯折的金属片,该金属片对装在扶手上,所述车架的尾部可卡入两个对装的金属片之间。作为优选的,所述车架的翻转状态时,所述拉杆上的端帽与第二连杆抵接。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板的顶部设有辅助架,所述辅助架主体为板状结构,且其与第一板的大小匹配,所述辅助架上设有活干个与孔眼位置对应的孔洞,所述辅助架的四周设有向上延伸的围板。作为优选的,所述辅助架孔洞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导向板,使得辅助架上的孔洞和第一板上的孔洞对接。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直立状态时,可将育苗杯放置在第一板的孔眼中,然后在插入花苗后向育苗杯内填土,此过程操作者处于站立状态,不需要下蹲弯腰,在填装好后通过推车将育苗杯搬运到指定地点后,将推车翻转,在推车翻转后托板托住第二板的侧面,踩踏踏板,踏板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拉杆、第四连杆的连续杠杆远离配合,使得托板连同第二板上移,此时育苗杯通过自身重力带动夹爪片张开,育苗杯自动落到地下,完成操作。本装置的结构简单,可极大的提高花苗育苗工作效率,单人操作一天完成700-800杯花苗填装,大幅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雇佣人员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花苗育种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花苗育种用装置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花苗育种用装置托板和第二板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花苗育种用装置承托育苗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花苗育种用装置释放育苗杯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花苗育种用装置辅助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花苗育种用装置第一板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0-车架,110-车轮,120-扶手,130-状态控制结构,140-拉带,150-车尾支架,160-车头支架,210-第一板,211-夹爪片,212-楔块,213-孔眼,220-第二板,230-辅助架,231-围板,232-导向板,310-第一连杆,320-第二连杆,330-踏板,340-拉杆,341-端帽,350-第三连杆,360-托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花苗育种用装置,包括推车、第一板210、第二板220、释放组件,其中推车包括车架100、车轮110和扶手120,第一板210设置在车架100的顶部,车架100和第一板210形成矩形框架式结构,且第一板210以及车架100四边角的连接处铰接,扶手120上设有用于控制车架100处于直立状态的状态控制结构130,第一板210垂向开设若干个孔眼213,且孔眼213下方设有至少两个夹爪片211,且每一孔眼213下方的夹爪片211组合形成可开合且底面敞开的锥桶装结构,每一夹爪片211的外部设有倒置的楔块212,第二板220上开设有有若干个孔洞,且该空洞与孔眼213位置对应,第二板220通过孔洞套装在夹爪片211外部,且楔块212抵接在第二板220上以避免第二板220脱落;释放组件包括踏板330、以及两组分别设置在车架100两侧的第一连杆310、第二连杆320、拉杆340、第三连杆350和托板360,其中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端部连接形成“L”形结构,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的连接处铰接在车架100尾部,第一连杆310向车架100后方延伸并分别与踏板330连接,第二连杆320的自由端设有通孔,第三连杆350铰接在车架100的前部,拉杆340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350固定连接,连杆主体穿过第二连杆320的通孔,且连杆的第二端设有避免连杆第二端从通孔中滑出的端帽341,第三连杆350上设有托板360;车架100和第一板210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托板360承托第二板220的边缘,并在下压踏板330时,通过连杆和托板360带动第二板220上移,使楔块212和第二板220的契合配合失效。如图1所示,在直立状态时,车架100的主体成直立状态,此时车尾支架150支撑在底面上,车尾支架150固定连接在车架100的尾部,其配合车轮110使得车架100可放置在底面保持稳定。车架100和第一板210的连接后,第一板210两个侧面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和车架100上的同侧的两个竖杆铰接,车架100一侧的两个竖杆下端分别和底板铰接,使得侧架和第一板210在侧面看时形成四个边角均铰接的结构。扶手120上的状态控制结构130在本实施例中为弯折的金属片,该金属片对装在扶手120上,车架100的尾部可卡入两个对装的金属片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快速解锁装置,例如销钉等。在其翻转后,其结构大体上如图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花苗育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第一板、第二板、释放组件,其中推车包括车架、车轮和扶手,所述第一板设置在车架的顶部,车架和第一板形成矩形框架式结构,且第一板以及车架四边角的连接处铰接,所述扶手上设有用于控制车架处于直立状态的状态控制结构,所述第一板垂向开设若干个孔眼,且孔眼下方设有至少两个夹爪片,且每一孔眼下方的夹爪片组合形成可开合且底面敞开的锥桶装结构,每一所述夹爪片的外部设有倒置的楔块,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有若干个孔洞,且该空洞与所述孔眼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板通过孔洞套装在夹爪片外部,且楔块抵接在第二板上以避免第二板脱落;所述释放组件包括踏板、以及两组分别设置在车架两侧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拉杆、第三连杆和托板,其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端部连接形成“L”形结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处铰接在车架尾部,第一连杆向车架后方延伸并分别与踏板连接,第二连杆的自由端设有通孔,第三连杆铰接在车架的前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连杆主体穿过第二连杆的通孔,且连杆的第二端设有避免连杆第二端从通孔中滑出的端帽,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托板;/n车架和第一板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所述托板承托第二板的边缘,并在下压踏板时,通过连杆和托板带动第二板上移,使楔块和第二板的契合配合失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苗育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第一板、第二板、释放组件,其中推车包括车架、车轮和扶手,所述第一板设置在车架的顶部,车架和第一板形成矩形框架式结构,且第一板以及车架四边角的连接处铰接,所述扶手上设有用于控制车架处于直立状态的状态控制结构,所述第一板垂向开设若干个孔眼,且孔眼下方设有至少两个夹爪片,且每一孔眼下方的夹爪片组合形成可开合且底面敞开的锥桶装结构,每一所述夹爪片的外部设有倒置的楔块,所述第二板上开设有有若干个孔洞,且该空洞与所述孔眼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板通过孔洞套装在夹爪片外部,且楔块抵接在第二板上以避免第二板脱落;所述释放组件包括踏板、以及两组分别设置在车架两侧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拉杆、第三连杆和托板,其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端部连接形成“L”形结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处铰接在车架尾部,第一连杆向车架后方延伸并分别与踏板连接,第二连杆的自由端设有通孔,第三连杆铰接在车架的前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连杆主体穿过第二连杆的通孔,且连杆的第二端设有避免连杆第二端从通孔中滑出的端帽,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托板;
车架和第一板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所述托板承托第二板的边缘,并在下压踏板时,通过连杆和托板带动第二板上移,使楔块和第二板的契合配合失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启付
申请(专利权)人:赵启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