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90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包括壳体、引流装置、面藻引入装置、纳米气浮装置、混流絮化器、文丘里装置组成,所述壳体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周边设有浮箱,设有滤网框,所述导入孔内设有混流絮化器,所述导入孔的底板外沿设有溢流门,所述导入孔的底板外沿处向外拼接有的导引板,所述文丘里装置设于壳体外围,通过多级分离过滤的方式,做到高效净化污染水域,整体结构设计巧妙,防止已分离的蓝藻和净水再次混合,大大减小了絮凝剂对水域的污染,降低了净化水域工作的实施成本。

An immersive platform for cyanobacteria collection and dehyd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
本技术涉及水面使用的专用环保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内湖水面的蓝藻越来越多。尤其是在那种受风吹浪打的一些港湾及叉河口,一旦气候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快速繁殖,聚积,死鱼,甚至发臭。如不及时打捞就会日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此,各地政府都花巨资建设了诸多固定蓝藻收集站及与之相配套的藻水分离厂,动则上千万甚至上亿,且都收效甚微。另一种移动式陆地收藻设备虽投入不大,但其收效更不及人意,原因是这类收藻设备在具体作业时普遍的都是直接采用水泵抽吸的老办法,故不可避免的将大量处于面层蓝藻以下的水一同抽吸进入,同时把已经自然分离出来的面层蓝藻经泵叶转打之后重新混合于水中。更为重要的是,若要将这些含水量较高的藻水重新相互分离,必须投入足量的聚凝剂对混合藻水进行絮化。这不仅增加了后续的处理成本和难度,还会产生更多的含有聚凝剂残液的回流水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蓝藻固定收集站、移动式陆地收藻设备的诸多不足,设计了一种不仅能把各种自然形态(零散、稀薄、悬浮、聚积层叠)的蓝藻手机起来,且还能将进一步进行脱水的一种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的一种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包括壳体、引流装置、面藻引入装置、纳米气浮装置、混流絮化器、文丘里装置组成,所述壳体内设有似长方体状的内腔,所述内腔周边设有呈画框状的浮箱,所述内腔内通过设置夹仓板将内腔分为藻浆仓、置泵仓,所述藻浆仓内设有滤网框,所述浮箱上开设有呈似长方体形状并足够大的导入孔,且前后贯通,周边与浮箱密封,所述导入孔内设有混流絮化器,所述导入孔的底板外沿设有向内倾斜的溢流门,溢流门关闭时能与外界密封,开启时能靠自身重量落下,并可随意调节角度,所述导入孔的底板外沿处向外拼接有八字状的导引板,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泵、引流井,所述面藻引入装置包括置泵仓、引藻泵,所述纳米气浮装置设于壳体外围,且纳米气浮装置通过气管连通进壳体内,所述文丘里装置设于壳体外围,所述文丘里装置包括文丘里原理机、藻水分离罐及抽吸管,所述置泵仓内设有灌水阀。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夹仓板的上沿高出于壳体外的设计水面,且夹仓板的两侧沿与内腔的内侧壁密封焊接,所述夹仓板的底侧沿设有贯通藻浆仓和置泵仓的长方形空隙。更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滤网框为四个侧面及一个底面构成的框状结构,所述滤网框的上沿除前侧外高出于壳体外的设计水面,且滤网框通过点状连接的方式固定于藻浆仓内壁上,所述滤网框设有五个面,每个面均与藻浆仓的内壁之间设有空隙。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混流絮化器通过一“U”型支座固定于导入孔内,所述“U”型支座的底边低于导入孔底面一定距离,所述“U”型支座的侧板平齐于导入孔的侧面,所述“U”型支座的长度为约为藻浆仓内腔宽度的一半,所述“U”型支座内腔内设有三块等间分布的混流板,所述三块混流板的两侧边分别与“U”型支座之间均设有密封的活动链接,且首、尾两块混流板的底边与“U”型支座底板密封活动连接,所述首、尾两块混流板上沿均低于壳体外水面,所述首、尾两块混流板上沿均设有呈似长方形的并可随意调节面藻水流量的溢流板门,所述位于中间的混流板的上沿高于壳体外水面,且该位于中间的混流板其底边与“U”型支座的底板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引流井设于“U”型支座的前三分之一段底下的孔洞,所述且引流井进口与周边焊接密封,所述引流井连通至设于置泵仓内的引流泵,所述引流泵的排出口设于壳体外壁高于设计外水面的位置处。更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引藻泵设于置泵仓内底板上,所述引藻泵的进口设于置泵仓内,所述引藻泵的出口连接至设于导入孔顶面设有的扁平箱体上,所述的扁平箱体底部设有密集小孔。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纳米气浮装置通过气管分三路通向壳体内,分别设于导引板上方、滤网框的底网下方、滤网框的底网的上方,且三路气管上均设有独立的调节阀门。更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壳体外围设有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的聚凝剂箱体设于壳体外围,所述喷洒装置由聚凝剂箱体分两路加料管分别通向溢流门上沿位置的放料口和文丘里装置抽吸管道前的进料口,所述放料口为顶头封堵、管面钻有匀称的密集小孔的圆管状。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藻水分离罐外部呈陀螺状,所述藻水分离罐底部设有密封性较好的大口径藻泥出卸阀,所述藻水分离罐上部内腔设有滤网圈,且滤网圈与罐壁之间设有渗水间隙,所述藻水分离罐的的底部偏上位置设有渗水排放阀及出卸管通向污水处理设施,所述藻水分离罐的上盖上设有抽吸管出卸口和连通文丘里原理机的接口,所述文丘里原理机,所述在靠近其抽吸管吸口的位置并接着喷洒装置的其中一路管线的喷口。更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内外贯通的辅助吸藻管,所述辅助吸藻管的出口设于藻浆仑内,并设有独立阀门,前端还设有可随水位沉降的的吸口。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壳体底部的四个角上与河床水底设有固定装置,且壳体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位置,且固定装置可以是滑轮、滑轨结构能使壳体自由沉降,所述导入孔两侧设有向壳体外八字状展开的围栏,所述围栏上设有若干固定锚,以活动并能自然沉浮的方式,定位于水下底床,围栏断面的上面部分的内部为轻质浮性材料,外部用软性包裹布加以保护连接,中心位置串有承拉钢索绳,下半部分还挂连着滤布,在滤布的底沿还设置有承拉钢绳索,并兼作置重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和特点:利用自然风浪,将大范围、多种形态显现的层面蓝藻,在围栏载引下飘往装置导入口。同时通过引流的方法吧这些呈自然漂浮形态的层面蓝藻,通过初级挡水、二级汾水、三级絮化、四级滤水、末级上岸进一步絮化脱水的多级分离藻水的办法。有效的避免了已自然分离的层面蓝藻被认为的泵叶打散重新混入大量净水的传统方法。使后续处理难度变小,打捞效果大大提高,成本明显降低,且设备投入小,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减少,更为重要的是二次污染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2所示,一种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包括装置壳体1、引流装置2、面藻引入装置3、纳米气浮装置4、混流絮化器6、文丘里装置8组成,所述壳体1内设有似长方体状的内腔10,所述内腔10周边设有呈画框状的浮箱11,所述内腔10内通过设置夹仓板12将内腔分为藻浆仓13、置泵仓14,所述藻浆仓13内设有滤网框7,所述浮箱11上开设有呈似长方体形状并足够大的导入孔15,且前后贯通,周边于浮箱11密封,所述导入孔15内设有混流絮化器6,所述导入孔15的底板外沿设有向内倾斜的溢流门18,溢流门关闭时能与外界密封,开启时能靠自身重量落下,并可随意调节角度,所述导入孔15的底板外沿处向外拼接有八字状的导引板16,所述引流装置2包括引流泵19、引流井21,所述面藻引入装置3包括置泵仓14、引藻泵20,所述纳米气浮装置4设于壳体外围,且纳米气浮装置4通过气管连通进壳体内,所述文丘里装置8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包括壳体(1)、引流装置(2)、面藻引入装置(3)、纳米气浮装置(4)、混流絮化器(6)、文丘里装置(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内腔(10),所述内腔(10)周边设有浮箱(11),所述内腔(10)内通过设置夹仓板(12)将内腔分为藻浆仓(13)、置泵仓(14),所述藻浆仓(13)内设有滤网框(7),所述浮箱(11)上开设有导入孔(15),且前后贯通,周边于浮箱(11)密封,所述导入孔(15)内设有混流絮化器(6),所述导入孔(15)的底板外沿设有向内倾斜的溢流门(18),所述导入孔(15)的底板外沿处向外拼接有的导引板(16),所述引流装置(2)包括引流泵(19)、引流井(21),所述面藻引入装置(3)包括置泵仓(14)、引藻泵(20),所述纳米气浮装置(4)设于壳体外围,且纳米气浮装置(4)通过气管连通进壳体内,所述文丘里装置(8)设于壳体(1)外围,所述文丘里装置(8)包括文丘里原理机(22)、藻水分离罐(23)及抽吸管, 所述置泵仓(14)内设有灌水阀(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包括壳体(1)、引流装置(2)、面藻引入装置(3)、纳米气浮装置(4)、混流絮化器(6)、文丘里装置(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内腔(10),所述内腔(10)周边设有浮箱(11),所述内腔(10)内通过设置夹仓板(12)将内腔分为藻浆仓(13)、置泵仓(14),所述藻浆仓(13)内设有滤网框(7),所述浮箱(11)上开设有导入孔(15),且前后贯通,周边于浮箱(11)密封,所述导入孔(15)内设有混流絮化器(6),所述导入孔(15)的底板外沿设有向内倾斜的溢流门(18),所述导入孔(15)的底板外沿处向外拼接有的导引板(16),所述引流装置(2)包括引流泵(19)、引流井(21),所述面藻引入装置(3)包括置泵仓(14)、引藻泵(20),所述纳米气浮装置(4)设于壳体外围,且纳米气浮装置(4)通过气管连通进壳体内,所述文丘里装置(8)设于壳体(1)外围,所述文丘里装置(8)包括文丘里原理机(22)、藻水分离罐(23)及抽吸管,所述置泵仓(14)内设有灌水阀(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仓板(12)的上沿高出于壳体(1)外的设计水面,且夹仓板(12)的两侧与内腔(10)的内侧壁密封焊接,所述夹仓板(12)的底侧设有贯通藻浆仓(13)和置泵仓(14)的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框(7)为四个侧面及一个底面构成的框状结构,所述滤网框(7)的上沿除前侧外高出于壳体(1)外的设计水面,且滤网框(7)通过点状连接的方式固定于藻浆仓(13)内壁上,所述滤网框(7)设有五个面,每个面均与藻浆仓(13)的内壁之间设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浸式蓝藻收集脱水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絮化器(6)通过一“U”型支座固定于导入孔(15)内,所述“U”型支座的底边低于导入孔(15)底面一定距离,所述“U”型支座的侧板平齐于导入孔(15)的侧面,所述“U”型支座的长度为约为藻浆仓(13)内腔宽度的一半,所述“U”型支座内腔内设有三块等间分布的混流板,所述三块混流板的两侧边及底边均与“U”型支座之间均设有密封的活动链接,所述首、尾两块混流板上沿均低于壳体(1)外水面,所述首、尾两块混流板上沿均设有溢流板门,所述位于中间的混流板的上沿高于壳体(1)外水面,且该位于中间的混流板其底边与“U”型支座的底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水成韩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盛吉金属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