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87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控制工程附属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本体以及升降机本体上的升降台,升降台的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衔接板块,衔接板块的两侧表面上开设有滑槽,衔接板块的上方设置有置物壳体,启动衔接板块上的气缸,在气缸输出端连带着连杆的动力作用下,使得置物壳体朝向合适的方向进行移动,便于工作人员对置物壳体内部仪器物品的拿取,同时工作人员可手握把手的部分在转轴的转动配合下,对衔接板块的基本位置进行改变,增加了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更多的可调节性,通过置物壳体内置物槽的凹形放置以及各个隔板上的防护层,对仪器的运输过程起到了较好的保护效果。

A lifting device for control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
本技术属于控制工程附属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是一种用于机械控制工程运行中,对仪器进行升降的装置,其在控制工程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常见的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就是升降机,现有的控制工程升降的升降机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水平方向的固定性,当工作面板将一些仪器升至一定高度时,由于在高空中工作人员不便移动且间距较远,不利于对仪器的快速拾取,由于实际情况水平地面上的限制性,升降机装置的底盘部分无法进行有效的位置移动,令现有控制工程升降的升降机装置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运输的仪器没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使得仪器易收到外部外力等因素的干扰,不能稳定的进行传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控制工程升降装置的使用效率和工程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具有对运送的仪器等物品有着一定位置调节效果和稳定传输作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本体以及升降机本体上的升降台,升降台的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衔接板块,衔接板块的两侧表面上开设有滑槽,衔接板块的上方设置有置物壳体,衔接板块的两侧一体成型有移动块,移动块异于置物壳体的一端熔接有卡块,置物壳体通过移动块和卡块与衔接板块滑动连接,衔接板块内部底面上靠近置物壳体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安装连接有连杆,置物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置物槽,置物槽中分布有多个隔板,置物壳体上表面的四角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把手。优选的,移动块内表面上靠近滑槽的位置处安装有滑轮,衔接板块内部与卡块端部相匹配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优选的,置物槽内壁上靠近隔板侧边的位置处熔接有固定块,隔板的表面上通过胶水粘合连接有防护层,防护层为复合构件。优选的,把手呈倒U状结构,并且把手的外部套合有防滑套,防滑套为橡胶构件。优选的,连杆为分叉式结构且其异于气缸的一端与置物壳体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优选的,衔接板块表面上靠近滑槽的位置处熔接有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启动衔接板块上的气缸,在气缸输出端连带着连杆的动力作用下,使得置物壳体朝向合适的方向进行移动,便于工作人员对置物壳体内部仪器物品的拿取,同时工作人员可手握把手的部分在转轴的转动配合下,对衔接板块的基本位置进行改变,从而保证置物壳体正常的朝向工作人员工作的路径方向进行移动,增加了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更多的可调节性,通过置物壳体内置物槽的凹形放置以及各个隔板上的防护层,对仪器的运输过程起到了较好的保护效果,在受到外力因素时,依旧能够稳定的运输,保证了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仪器物品运输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升降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置物壳体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置物壳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升降机本体;2、升降台;3、转轴;4、衔接板块;5、滑槽;6、移动块;7、置物壳体;8、把手;9、限位块;10、滑轮;11、防滑套;12、连杆;13、气缸;14、卡块;15、隔板;16、防护层;17、固定块;18、置物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本体1以及升降机本体1上的升降台2,升降台2的上方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有衔接板块4,衔接板块4的两侧表面上开设有滑槽5,衔接板块4的上方设置有置物壳体7,衔接板块4的两侧一体成型有移动块6,移动块6异于置物壳体7的一端熔接有卡块14,置物壳体7通过移动块6和卡块14与衔接板块4滑动连接,衔接板块4内部底面上靠近置物壳体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13,本实施例中,气缸13的型号为CQMB12-5,气缸13的输出端安装连接有连杆12,置物壳体7的内部开设有置物槽18,置物槽18中分布有多个隔板15,置物壳体7上表面的四角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把手8,利用相应的移动组件和稳定、防护构件,增加了升降机装置的使用实用性和更多的功能性效果。具体的,移动块6内表面上靠近滑槽5的位置处安装有滑轮10,衔接板块4内部与卡块14端部相匹配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卡块14与滑轮10的存在为置物壳体7的移动均起到较好的辅助效果,在保证其中正常移动的同时,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具体的,置物槽18内壁上靠近隔板15侧边的位置处熔接有固定块17,隔板15的表面上通过胶水粘合连接有防护层16,防护层16为复合构件,复合构件为从内之外由橡胶层与棉层复合而成,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缓冲外部外力的干扰。具体的,把手8呈倒U状结构,并且把手8的外部套合有防滑套11,防滑套11为橡胶构件,工作人员可手握把手8的部分在转轴3的转动配合下,对衔接板块4的基本位置进行改变。具体的,连杆12为分叉式结构且其异于气缸13的一端与置物壳体7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增加了置物壳体7的受力面积,连杆12将气缸13的动力进行有效的传输,为置物壳体7的移动提供了作用力,保证了置物壳体7正常的移动效果。具体的,衔接板块4表面上靠近滑槽5的位置处熔接有限位块9,限位块9的存在对置物壳体7的移动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在移动到一定位置的时候,移动块6与置物壳体7相接触,阻止置物壳体7的进一步传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整个控制工程升降装置移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处,使其在地面上的位置尽量靠近高空作用工作人员的水平位置,而后将各类的仪器物品有序的摆放在置物壳体7内置物槽18各隔板15所形成的空间里,而后启动升降机本体1上的传输装置,令升降台2产生一定的上升运动,当衔接板块4上的置物壳体7靠近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即可对内部的仪器物品进行快速取用,若是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性,置物壳体7距离工作人员较远时,启动衔接板块4上的气缸13,在气缸13的动力作用下,使得连杆12对置物壳体7有着一定的推力效果,令置物壳体7朝向工作人员的方向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移动块6上的滑轮10在衔接板块4上的滑槽5中进行正常的滑动作用,卡块14的一侧也在衔接板块4内有着一定的移动效果,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高空移动后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本体(1)以及升降机本体(1)上的升降台(2),其特征在于:升降台(2)的上方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有衔接板块(4),衔接板块(4)的两侧表面上开设有滑槽(5),衔接板块(4)的上方设置有置物壳体(7),衔接板块(4)的两侧一体成型有移动块(6),移动块(6)异于置物壳体(7)的一端熔接有卡块(14),置物壳体(7)通过移动块(6)和卡块(14)与衔接板块(4)滑动连接,衔接板块(4)内部底面上靠近置物壳体(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13),气缸(13)的输出端安装连接有连杆(12),置物壳体(7)的内部开设有置物槽(18),置物槽(18)中分布有多个隔板(15),置物壳体(7)上表面的四角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把手(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本体(1)以及升降机本体(1)上的升降台(2),其特征在于:升降台(2)的上方通过转轴(3)转动连接有衔接板块(4),衔接板块(4)的两侧表面上开设有滑槽(5),衔接板块(4)的上方设置有置物壳体(7),衔接板块(4)的两侧一体成型有移动块(6),移动块(6)异于置物壳体(7)的一端熔接有卡块(14),置物壳体(7)通过移动块(6)和卡块(14)与衔接板块(4)滑动连接,衔接板块(4)内部底面上靠近置物壳体(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缸(13),气缸(13)的输出端安装连接有连杆(12),置物壳体(7)的内部开设有置物槽(18),置物槽(18)中分布有多个隔板(15),置物壳体(7)上表面的四角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把手(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工程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块(6)内表面上靠近滑槽(5)的位置处安装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敏鹏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