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809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包括壳体、管体和固定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管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法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法兰的端部,所述基座与法兰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基座安装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基座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与限位槽相互对应且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圆槽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具有通过设计的基座、定位柱、顶板和卡槽,基座安装在顶板的卡槽内部,按压板通过细绳索控制定位柱的位移,基座通过定位柱与顶板固定牢靠即管体与壳体固定牢靠。

A dust absorption device at the discharge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
技术介绍
工厂内部罐体其下料口十分容易扬起灰尘等杂质,身处粉尘污染环境会引起心血管、呼吸道疾病等,而且过多的粉尘容易滋生病菌病毒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对于皮肤健康也会有极大的危害,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不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769405U所公开的一种新型粉尘吸附装置,虽然实现了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大大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利于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但是并未解决现有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与管体之间通常使用螺栓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导致安装或拆卸均较为繁琐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与管体之间通常使用螺栓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导致安装或拆卸均较为繁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包括壳体、管体和固定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管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法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法兰的端部,所述基座与法兰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基座安装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基座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与限位槽相互对应且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圆槽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安装在限位槽的内部,所述管体与壳体之间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表面开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的底部端口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外侧表面开设有方孔。优选的,所述方孔的底部端口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方孔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安装在限位板的顶端。优选的,所述隔板与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安装在限位板的顶端内部,所述隔板与限位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橡皮筋。优选的,所述定位柱与圆槽的内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所述圆槽的端口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定位柱贯穿限位环与限位槽相互卡合。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两端表面均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收纳槽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收纳槽与圆槽之间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开设在基座的内部,所述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细绳索。优选的,所述细绳索的一端贯穿圆槽固定在定位柱的底端表面,所述细绳索的另一端贯穿收纳槽固定在按压板的端部外壁。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计的基座、定位柱、顶板和卡槽,解决了现有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与管体之间通常使用螺栓进行安装固定,从而导致安装或拆卸均较为繁琐的问题,基座安装在顶板的卡槽内部,按压板通过细绳索控制定位柱的位移,基座通过定位柱与顶板固定牢靠即管体与壳体固定牢靠。2、通过设计的盖板、隔板、转轴和橡皮筋,解决了现有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其管道内部难免会堆积些许灰尘,且管体倾斜状安装固定容易导致内部灰尘倒落的问题,盖板与隔板覆盖住吸尘口的底部端口,隔板在装置启动后通过引力以转轴向上旋转倾斜,隔板不影响吸尘口的正常使用,装置关闭后隔板在橡皮筋的拉动下自动复位,隔板防止管体内部灰尘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按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壳体,2、顶板,3、管体,4、基座,5、收纳槽,6、限位槽,7、固定螺栓,8、定位柱,9、卡槽,10、法兰,11、细绳索,12、复位弹簧,13、按压板,14、限位环,15、固定弹簧,16、连接孔,17、圆槽,18、吸尘口,19、盖板,20、隔板,21、转轴,22、方孔,23、橡皮筋,24、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包括壳体1、管体3和固定机构:壳体1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2,顶板2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卡槽9,卡槽9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6,管体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法兰10,固定机构包括基座4,基座4固定在法兰10的端部,基座4与法兰10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7,基座4安装在卡槽9的内部,基座4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圆槽17,圆槽17与限位槽6相互对应且在一条直线上,圆槽17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8,定位柱8的端部安装在限位槽6的内部,管体3与壳体1之间相互连通,便于管体3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固定与拆卸更换。壳体1的底部表面开设有吸尘口18,吸尘口18的底部端口固定连接有盖板19,盖板19的外侧表面开设有方孔22。方孔22的底部端口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4,方孔2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0,隔板20安装在限位板24的顶端。隔板20与方孔2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21,转轴21安装在限位板24的顶端内部,隔板20与限位板24之间固定连接有橡皮筋23。定位柱8与圆槽17的内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15,圆槽17的端口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4,定位柱8贯穿限位环14与限位槽6相互卡合。基座4的两端表面均开设有收纳槽5,收纳槽5的内部设置有按压板13,按压板13与收纳槽5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收纳槽5与圆槽17之间开设有连接孔16,连接孔16开设在基座4的内部,连接孔16的内部设置有细绳索11。细绳索11的一端贯穿圆槽17固定在定位柱8的底端表面,细绳索11的另一端贯穿收纳槽5固定在按压板13的端部外壁。本技术提供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该装置安装完成后,推动基座4两端收纳槽5内部的按压板13,按压板13通过细绳索11拉动圆槽17内部定位柱8,细绳索11沿连接孔16在基座4内部滑动,定位柱8在细绳索11拉动下收缩至圆槽17内部,基座4安装固定在壳体1顶端顶板2的卡槽9内部,安装完毕随即松开按压板13,定位柱8在固定弹簧15推动下贯穿限位环14与卡槽9的限位槽6相互卡合,基座4通过定位柱8与顶板2固定牢靠,即管体3与壳体1之间安装牢靠,盖板19与隔板20覆盖住吸尘口18的底部端口,隔板20在装置启动后通过引力以转轴21向上旋转倾斜,隔板20不影响吸尘口18的正常使用,装置关闭后隔板20在橡皮筋23的拉动下自动复位,隔板20防止管体3内部灰尘掉落。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计的基座4、定位柱8、顶板2和卡槽9,解决了现有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与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管体(3)和固定机构:所述壳体(1)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6),所述管体(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法兰(10),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基座(4),所述基座(4)固定在法兰(10)的端部,所述基座(4)与法兰(10)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7),所述基座(4)安装在卡槽(9)的内部,所述基座(4)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圆槽(17),所述圆槽(17)与限位槽(6)相互对应且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圆槽(17)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的端部安装在限位槽(6)的内部,所述管体(3)与壳体(1)之间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管体(3)和固定机构:所述壳体(1)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6),所述管体(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法兰(10),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基座(4),所述基座(4)固定在法兰(10)的端部,所述基座(4)与法兰(10)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7),所述基座(4)安装在卡槽(9)的内部,所述基座(4)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圆槽(17),所述圆槽(17)与限位槽(6)相互对应且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圆槽(17)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的端部安装在限位槽(6)的内部,所述管体(3)与壳体(1)之间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表面开设有吸尘口(18),所述吸尘口(18)的底部端口固定连接有盖板(19),所述盖板(19)的外侧表面开设有方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口吸粉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孔(22)的底部端口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4),所述方孔(2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0),所述隔板(20)安装在限位板(24)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九州宋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合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