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772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包括输送装置和润滑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传动机构;所述润滑装置包括气源产生单元、雾化单元和润滑剂存储腔;所述雾化单元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润滑剂存储腔与所述雾化单元连通;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雾化单元的进气口,润滑剂存储腔内的润滑剂通过雾化单元形成雾化的润滑剂后,在气体的输送下,雾化的润滑剂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向所述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金属废料输送带,通过润滑装置将气态的润滑剂通入到输送带的传动机构上,使润滑剂均匀得覆盖在传动机构上,大大增加了润滑效果,尤其是适合长距离链式输送带。

A kind of metal waste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
技术介绍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如果是由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多种合金就称为特殊黄铜。黄铜有较强的耐磨性能,黄铜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黄铜棒拉拔工序中需要将毛坯铜棒经拉拔剥皮,在剥皮时会产生大量的铜沫,通过输送带将铜沫从拉拔机构输送至回收装置,而其中传动链条经常需要进行润滑,人工润滑需要耗很多时间,导致生产成本大大增加。现有的润滑方式是通过电磁阀控制储油箱的润滑油的输出量,使润滑油不断滴在传动链条上,但是这样的润滑方式存在润滑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包括输送装置和润滑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输送带运转;所述润滑装置包括气源产生单元、雾化单元和润滑剂存储腔;所述雾化单元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润滑剂存储腔与所述雾化单元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通道连通;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雾化单元的进气口,润滑剂存储腔内的润滑剂通过雾化单元形成雾化的润滑剂后,在气体的输送下,雾化的润滑剂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向所述传动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金属废料输送带,通过润滑装置将雾化的润滑剂通入到输送带的传动机构上,使润滑剂均匀得覆盖在传动机构上,大大增加了润滑效果,尤其是适合长距离链式输送带。进一步,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源为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能更好输送雾化润滑剂,并且有助于雾化润滑剂的雾化过程。进一步,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气压调节单元,所述气压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的管路上。能够调节压缩空气的气压强度,从而调节输送雾化润滑剂的输送速度。进一步,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滤气单元,所述滤气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的管路上。能够过滤压缩空气中含有的水分、杂质等,净化压缩空气。进一步,所述雾化单元包括气体流通管道、空气单向阀、引射孔、油管和油单向阀,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空气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气体流通管道内壁并与所述润滑剂存储腔连通,所述引射孔设置在所述气体流通管道内壁,所述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引射孔连通,所述油管另一端伸入所述润滑剂存储腔内,所述油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油管中。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封闭外壳,所述输送带和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封闭外壳内部,所述封闭外壳在接近所述输送带的两末端处设置有供物料通过的开口;所述出气口通过从所述开口伸入的管道将雾化润滑剂排向所述传动机构,或者,所述出气口通过贯穿所述封闭外壳的管道将雾化润滑剂排向所述传动机构。封闭外壳能够吸附部分雾化的润滑剂,从而避免进一步,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雾化单元的出气口、进气口或者是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连接的管道上。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关闭阀门保证润滑装置的安全性。进一步,还包括感应报警装置,所述感应报警装置包括光电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感应区域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方;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发光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光器发出的感应光束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上方,所述接收器接收到在金属废料上发生反射的感应光束时,所述接收器向所述报警装置传输报警信号;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光电传感器连接,接收到所述报警信号时报警。感应报警装置能够感应金属废料在输送带上的堆积,堆积时报警装置响起能够提醒员工处理,防止金属废料卡死输送带。进一步,所述发光器发出的感应光束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面平行。避免感应光束受角度的影响而误报警。进一步,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输送带末端的上方,所述发光器发出的感应光束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因为感应光束是直线路径,沿输送带输送方向平行能够扩大范围地检测。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金属废料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金属废料输送带沿输送方向一侧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金属废料输送带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雾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其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金属废料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该金属废料输送带11,包括输送装置、润滑装置20和感应报警装置42;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11、传动机构12和封闭外壳13,所述传动机构12在动力源的驱动下传动输送带11运输金属废料;请参阅图2,是图1所示的金属废料输送带11沿输送方向一侧的剖视图,所述输送带11和所述传动机构12设置在所述封闭外壳13内部。需要说明的是,传动机构12根据不同的输送带11而有很多种,例如链条式,滚筒式等传输方式,链条传动式的输送带11通过将链条安装在输送带11两侧,链齿安装在输送带11的输送面两端的下侧,链条和链齿啮合连接,此时只需要将润滑装置20的雾化润滑剂排向链条和链齿的啮合部就能实现润滑作用,而滚筒式的则将雾化润滑剂排向滚筒的转轴上。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输送带11的传动机构12需要润滑的部位来安装润滑装置20,从而实现润滑。所述封闭外壳13在接近所述输送带11的两末端处设置有供物料通过的开口。所述润滑装置20包括气源产生单元21,雾化单元22和润滑剂存储腔23;所述雾化单元22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源产生单元21与所述雾化单元22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润滑剂存储腔23与所述雾化单元22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通道连通;所述气源产生单元21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雾化单元22的进气口,润滑剂存储腔23内的润滑剂通过雾化单元22形成雾化的润滑剂后,在气体的输送下,雾化的润滑剂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向所述输送带11的传动机构12上,当然所述出气口也可以接连管道,管道的出口端接近传动机构12,从而将雾化润滑剂排向传动机构12。所述出气口通过从所述封闭外壳13的开口伸入的管道将雾化润滑剂排向所述传动机构12上,或者,所述出气口通过贯穿所述封闭外壳13的管道将雾化润滑剂排向所述传动机构12上。当然,因为输送带11沿输送方向的两侧多具有传动机构12时,可以将管道分支分别导向输送带11沿输送方向两侧的传动机构12,或者,设置更多的润滑装置20,来实现多处的润滑。需要说明的是,雾化单元22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是相通的。进一步的,对所述雾化单元2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润滑装置;/n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输送带运转;/n所述润滑装置包括气源产生单元、雾化单元和润滑剂存储腔;/n所述雾化单元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润滑剂存储腔与所述雾化单元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通道连通;/n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雾化单元的进气口,润滑剂存储腔内的润滑剂通过雾化单元形成雾化的润滑剂后,在气体的输送下,雾化的润滑剂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向所述传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润滑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输送带运转;
所述润滑装置包括气源产生单元、雾化单元和润滑剂存储腔;
所述雾化单元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润滑剂存储腔与所述雾化单元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通道连通;
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体通过所述雾化单元的进气口,润滑剂存储腔内的润滑剂通过雾化单元形成雾化的润滑剂后,在气体的输送下,雾化的润滑剂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向所述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产生的气源为压缩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气压调节单元,所述气压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还包括滤气单元,所述滤气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源产生单元与所述雾化单元连接的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废料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单元包括气体流通管道、空气单向阀、引射孔、油管和油单向阀,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空气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气体流通管道内壁并与所述润滑剂存储腔连通,所述引射孔设置在所述气体流通管道内壁,所述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引射孔连通,所述油管另一端伸入所述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李卫东路剑邵宗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