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702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电冰箱方面的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讲,是关于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发明专利技术。为提供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可以使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简单化增大风量,能够均匀地冷却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包括有:冷气流入口、第1冷气通道和第2冷气通道,上述冷气流入口形成在冷藏室一侧壁上,可以使从冷气供应部供应的冷气流入;上述第1冷气通道与上述冷气流入口相连通,向冷藏室一侧供应冷气;上述第2冷气通道和上述第1冷气通道同时与上述冷气流入口相连通,向冷藏室另一侧供应冷气。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电冰箱方面的专利技术,进一步讲,是关于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并列式电冰箱是将冷冻室和冷藏室左右分离能够收纳很多食物的电冰箱。图1提示出已有技术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平断面图。如图1所示,中间隔壁20把储藏空间左右划分成冷冻室F和冷藏室R。上述冷冻室F的后方设置有送风机10,上述送风机10用于循环在蒸发器(图纸中没有提示出)周边产生的冷气。上述冷藏室R的后方设置有节气门(DAMPER)部24,上述节气门部24包括有节气阀(图纸中没有提示出),上述节气门用于调节流入到上述冷藏室R的冷气。为了使通过上述送风机10进行循环的冷气流入到储藏空间内,上述冷冻室F的后侧壁11面上设置有冷气流入口12。上述冷藏室R的后侧壁21面上设置有第1冷气流入口26;上述冷藏室R的左侧壁22面上设置有第2冷气流入口28。下面,对通过上述结构将冷气供应给上述冷藏室R内的路径进行说明。向形成在上述冷藏室R的后侧壁21面上的第1冷气流入口26供应冷气时,从上述送风机10沿着直线路径向上述第1冷气流入口26进行移动;向形成在上述冷藏室R的左侧壁21面上的第2冷气流入口28供应冷气时,从上述送风机10垂直折向上述中间隔壁20内部进行移动。图2提示出已有技术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正面结构图。如图2所示,上述冷藏室R的后侧壁21面上部形成有第1冷气流入口26;上述冷藏室R的后侧壁21面上部具备有第1冷气通道30,上述第1冷气通道30与上述第1冷气流入口26相连通。上述第1冷气通道30连通在上述第1冷气流入口26上,向右侧壁23延长,然后重新沿着上述右侧壁23弯曲。上述冷藏室R的后侧壁21面上形成有多个第1冷气排出孔32,上述第1冷气排出孔32与上述第1冷气通道30相连通。另外,上述冷藏室R的左侧壁21面上部形成有第2冷气流入口28。图3和图4是图2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右侧面图和左侧面图。图3提示出延长设置在上述冷藏室R的右侧壁上的第1冷气通道30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从上述第1冷气流入口26相连通向右侧壁23延长的第1冷气通道30从上述右侧壁23弯曲,向右侧壁23的前端延长,然后重新向上述前端的下部延长。上述右侧壁23面的前端形成有多个第2冷气排出孔34,上述第2冷气排出孔34与上述第1冷气通道30相连通。另外,图4提示出设置在上述冷藏室R的左侧壁上的第2冷气通道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上述冷藏室R的左侧壁22面上部设置有第2冷气通道40,上述第2冷气通道40向上述左侧壁22的前端延长,然后重新向上述前端的下部延长;上述第2冷气通道40与第2冷气流入口28相连通。上述左侧壁22面上形成有多个第3冷气排出孔34,上述第3冷气排出孔34与上述第2冷气通道40相连通。下面对上述冷气流入结构中,冷藏室R内部的冷气流动路径进行说明。供应给上述第1冷气流入口26的冷气中,通过形成在冷藏室后侧壁21面上的第1冷气排出孔32将一部分冷气排入到冷藏室R后侧,剩余的一部分冷气沿着第1冷气通道30向冷藏室右侧壁23移动,移动到上述右侧壁23的冷气通过形成在右侧壁23前端的第2冷气排出孔34向冷藏室R右侧排出。另外,供应给上述第2冷气流入口28的冷气,沿着第2冷气通道40向冷藏室左侧壁22前端移动,通过形成在上述左侧壁22面前端的第3冷气排出孔42向冷藏室R左侧排出。分别向上述冷藏室R后侧、左侧和右侧排出的冷气冷却上述冷藏室R内部。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的冷藏室流路结构具有如下缺点。在已有技术的冷藏室流路结构中,由于通过不同路径向冷藏室右侧壁面的冷气流入口和冷藏室左侧壁面的第2冷气流入口供应冷气,导致供应到冷藏室的右侧和左侧的冷气的风量不同。也就是说,由于将从蒸发器通过直线流路进行移动的冷气供应给上述冷藏室右侧,将通过垂直弯折的流路进行移动的冷气供应给冷藏室左侧,使得供应给冷藏室左侧壁的冷气比供应给上述第1冷气流入口的冷气受到比较多的流路阻尼,导致上述冷藏使得左右侧的冷藏状态不同。于是,降低了冷藏室的冷藏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可以使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简单化增大风量,能够均匀地冷却内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包括有冷气流入口、第1冷气通道和第2冷气通道,上述冷气流入口形成在冷藏室一侧壁上,可以使从冷气供应部供应的冷气流入;上述第1冷气通道与上述冷气流入口相连通,向冷藏室一侧供应冷气;上述第2冷气通道和上述第1冷气通道同时与上述冷气流入口相连通,向冷藏室另一侧供应冷气。其中,所述冷气流入口形成在冷藏室后侧壁上;所述第1冷气通道和第2冷气通道左右相对称地形成;并且还可以所述第1冷气通道和第2冷气通道分别沿着所述冷藏室后侧壁面向右侧壁和左侧壁的上部前端延长,然后重新向下部延长而成;通过形成在冷藏室后侧壁面和左右侧壁面前端的多个冷气排出孔供应冷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由于上述第2冷气通道和上述第1冷气通道同时与上述冷气流入口相连通,向冷藏室另一侧供应冷气,因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使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简单化增大风量,能够均匀地冷却内部。附图说明图1提示出已有技术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平断面图。图2提示出已有技术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正面结构图。图3是图2提示出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右侧面图。图4是图2提示出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左侧面图。图5提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平断面图。图6提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正面结构图,并作为摘要附图。图7是图6提示出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右侧面图。图8是图6提示出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的左侧面图。图纸的主要部分符号说明110送风机 120中间隔壁121后侧壁 122左侧壁123右侧壁 126冷气流入口130第1冷气通道(DUCK)132第2冷气排出孔134第3冷气排出孔140第2冷气通道142第1冷气排出孔144第4冷气排出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有如下结构为特征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冷气流入口、第1冷气通道和第2冷气通道。上述冷气流入口形成在冷藏室一侧壁上,可以使从冷气供应部供应的冷气流入;上述第1冷气通道和上述冷气流入口相连通,向冷藏室一侧供应冷气;上述第2冷气通道和上述第1冷气通道同时与上述冷气流入口相连通,向冷藏室另一侧供应冷气。上述冷气流入口只形成在冷藏室后侧壁上;上述第1冷气通道和第2冷气通道左右相对称地形成。根据一实施例,上述第1冷气通道和第2冷气通道分别沿着上述冷藏室后侧壁面向右侧壁和左侧壁的上部前端延长,然后重新向下部延长而成;通过形成在冷藏室后侧壁面和左右侧壁面前端的多个冷气排出孔供应冷气。下面参照后附图纸提示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5提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并列式电冰箱的平断面图。如图5所示,中间隔壁120把储藏空间左右划分成冷冻室F和冷藏室R。上述冷冻室F的后方设置有送风机110,上述送风机110用于循环在蒸发器(图纸中没有提示出)周边产生的冷气。上述冷藏室R的后方设置有节气门部1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列式电冰箱的冷藏室冷气流路结构包括有:冷气流入口、第1冷气通道和第2冷气通道,上述冷气流入口形成在冷藏室一侧壁上,可以使从冷气供应部供应的冷气流入;上述第1冷气通道与上述冷气流入口相连通,向冷藏室一侧供应冷气;其特征是,上述第 2冷气通道和上述第1冷气通道同时与上述冷气流入口相连通,向冷藏室另一侧供应冷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成浩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