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器具底座包括第一主板体,第一主板体上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一围墙,在第一围墙和第一主板体之间又形成有一圈第一环槽;器具环板四角处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器具环板的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三折痕,所述第三折痕由第一三角体和第二三角体连接形成;器具上盖包括第二主板体,第二主板体下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二围墙,第二主板体内还设有一圈第二环槽,在第二环槽和第二围墙之间设有一圈阻挡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器具环板通过设计的折痕可以轻易的进行折叠,再将折叠之后的器具环板直接置于器具底座,然后将器具上盖盖于器具底座即可实现成套回收。
A recycling device for complete recyc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
本技术涉及储存、运输物品的箱体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循环器具包括器具底座,器具底座上设有器具环板,器具底座和器具环板之间从而构成一个可以储存物品的空间,器具环板上盖有器具上盖。该循环器具在不使用状态下需要进行回收时,是将各器具底座、器具环板和器具上盖分别腾出空间进行回收的;如果涉及多个循环器具回收时,可以将器具底座和器具底座之间进行相互配合层叠,器具上盖和器具上盖之间进行相互配合层叠,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空间的浪费。但是上述循环器具因为各个组件是零散回收的,在进行组装使用时存在组装不方便的问题,组装工人需要从三个地方分别取拿器具底座、器具环板和器具上盖来进行组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循环器具存在各个组件零散回收,在进行组装使用时存在组装不方便的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所述循环器具由塑料材料制成,包括器具底座,所述器具底座上插设有器具环板,所述器具环板上盖有器具上盖;所述器具底座包括第一主板体,第一主板体上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一围墙,在第一围墙和第一主板体之间又形成有一圈第一环槽,该第一环槽供器具环板的一端插入;所述器具环板四角处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器具环板的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三折痕,所述第三折痕由第一三角体和第二三角体连接形成;所述器具上盖包括第二主板体,第二主板体下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二围墙,在第二主板体内还设有一圈第二环槽,该第二环槽供器具环板的另一端插入,在第二环槽和第二围墙之间设有一圈阻挡面;所述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墙与阻挡面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围墙和阻挡面的宽度相等。其中,所述第一围墙外墙面竖直均布有若干第一三角形凹体。其中,所述第二围墙外墙面竖直均布有若干第二三角形凹体。其中,所述第一三角形凹体与第二三角形凹体非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围墙外墙面包括一斜墙体和竖墙体。其中,所述器具底座底部设有若干脚垫和第一柱形孔。其中,所述器具上盖顶部设有若干脚垫座,反面设有若干第二柱形孔。其中,所述器具环板由耐折叠的PP材料制成。其中,所述阻挡面的深度等于竖墙体的高度。其中,所述器具底座、器具上盖均采用双层吸塑工艺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器具环板通过设计的折痕可以轻易的进行折叠,再将折叠之后的器具环板直接置于器具底座,然后将器具上盖盖于器具底座即可实现成套回收,需要组装使用的情况下又可以快速的取拿组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器具底座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器具底座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器具底座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器具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器具环板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器具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的成套回收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的成套回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如图1、2、3、4、5、6、7、8、9、10、11、12所示,所述循环器具34由塑料材料制成,包括器具底座1,器具底座上插设有器具环板2,器具环板具有储存物品的空间3,所述器具环板上盖有器具上盖4。器具底座底部设有若干脚垫5和第一柱形孔6,脚垫反面形成有脚垫槽40,脚垫用于与地面直接接触,第一柱形孔用于加强器具底座的结构强度。所述器具上盖顶部设有若干脚垫座7以及横纵设置的加强条8,反面设有若干第二柱形孔9。脚垫座用于与脚垫进行配套,即当多个循环器具要进行堆垛时,那么上层的循环器具的脚垫便会与下层循环器具的脚垫座配套,第二柱形孔用于加强器具底座的结构强度。器具底座包括第一主板体10,第一主板体上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一围墙11,在第一围墙和第一主板体之间又形成有一圈第一环槽12,该第一环槽供器具环板的一端插入。所述器具环板四角处13、14、15、16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一折痕17、第二折痕18,器具环板的左右两侧中部19、20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三折痕21,所述第三折痕由第一三角体35和第二三角体36连接形成,本实施例的器具环板的厚度为10mm,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第三折痕的厚度均为3mm,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第三折痕可以反复折叠不断裂。所述器具环板由耐折叠的PP材料制成。PP材料,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半透明固体物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为无色半透明的热塑性轻质通用塑料,器具环板折叠时,首先折叠左右两侧中部的第三折痕,然后在折叠四角处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如此,便可将器具环板进行折叠,折叠之后的器具环板厚度正好等于竖墙体22的高度。器具上盖包括第二主板体23,第二主板体下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二围墙24,在第二主板体内还设有一圈第二环槽25,该第二环槽供器具环板的另一端插入,在第二环槽和第二围墙之间设有一圈阻挡面26。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墙与阻挡面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围墙和阻挡面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围墙外墙面包括一斜墙体27和竖墙体,该斜墙体的设计是为了在组装循环器具时,具有足够的空间使得使用者的手可以不受干涉的将器具上盖打开。所述阻挡面的深度等于竖墙体的高度。当器具上盖盖于器具底座上时,第一围墙将处于第二围墙的内墙面29内,第二围墙将完全盖住竖墙体,同时当第一围墙的顶面30与阻挡面接触时,阻挡面会阻挡器具上盖的盖入深度,从而保证器具底座和器具上盖之间形成的空间31足够使折叠后的器具环板有足够的安全间隙。所述第一围墙外墙面竖直均布有若干用于加强第一围墙结构强度的第一三角形凹体32。所述第二围墙外墙面竖直均布有若干用于加强第二围墙结构强度的第二三角形凹体33。所述第一三角形凹体与第二三角形凹体非相对设置。所述器具底座、器具上盖均采用双层吸塑工艺制作而成,双层吸塑工艺为上、下片材分别平铺在具有保温隔热的上、下两个托架上,上托架将上片材送入模具的上模内并在上模内吸塑成型出具体结构,下托架将下片材送入模具的下模内并在下模内吸塑成型出具体结构。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合模,上片材和下片材贴合在一起,热合制得产品。本技术器具环板通过设计的折痕可以轻易的进行折叠,再将折叠之后的器具环板直接置于器具底座上,然后将器具上盖盖于器具底座即可实现成套回收,需要组装使用的情况下又可以快速的取拿组装。以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所述循环器具由塑料材料制成,包括器具底座,所述器具底座上插设有器具环板,所述器具环板上盖有器具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底座包括第一主板体,第一主板体上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一围墙,在第一围墙和第一主板体之间又形成有一圈第一环槽,该第一环槽供器具环板的一端插入;所述器具环板四角处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器具环板的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三折痕,所述第三折痕由第一三角体和第二三角体连接形成;所述器具上盖包括第二主板体,第二主板体下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二围墙,在第二主板体内还设有一圈第二环槽,该第二环槽供器具环板的另一端插入,在第二环槽和第二围墙之间设有一圈阻挡面;所述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墙与阻挡面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围墙和阻挡面的宽度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所述循环器具由塑料材料制成,包括器具底座,所述器具底座上插设有器具环板,所述器具环板上盖有器具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具底座包括第一主板体,第一主板体上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一围墙,在第一围墙和第一主板体之间又形成有一圈第一环槽,该第一环槽供器具环板的一端插入;所述器具环板四角处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一折痕、第二折痕,器具环板的左右两侧中部分别设有可折叠的第三折痕,所述第三折痕由第一三角体和第二三角体连接形成;所述器具上盖包括第二主板体,第二主板体下部四周环设有一圈第二围墙,在第二主板体内还设有一圈第二环槽,该第二环槽供器具环板的另一端插入,在第二环槽和第二围墙之间设有一圈阻挡面;所述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墙与阻挡面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围墙和阻挡面的宽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墙外墙面竖直均布有若干第一三角形凹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进行成套回收的循环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墙外墙面竖直均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火,叶世明,李宁,罗胤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喜悦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