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车灯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487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车灯控制结构,具体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包括灯体外壳,所述灯体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板的一端均与灯体外壳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一侧设置有风扇,所述灯体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通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动板与通气孔,通过运动板可以把两个滑动板之间的距离挡住,让滑动板以及运动板向灯管处移动,从而把因灯管产生热空气向一侧推动,通过通气孔可以让空气快速流动,从而可以快速的对灯体外壳内部进行降温处理,对车灯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提高车灯的使用寿命。

An adaptive light contro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车灯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灯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车灯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车灯,为保证安全行车而安装在汽车上的各种交通灯。分照明灯和信号灯两类。1905到1912年,为解决前方道路照明,始装用聚光灯式乙炔前照灯,并配备1只煤油灯为后牌照灯。1945到1947年,最低程度必须配备的各种外部灯具已最后定型。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7579724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自适应调节越野车灯,包括车灯本体,所述车灯本体上还包括强力吸盘,所述强力吸盘设置在车灯本体的下端两侧处,且与车灯本体配合连接;所述车灯本体上设有凹槽、灯珠、光敏传感器、电源接口、连接块和固定架,所述电源接口上设有电源线,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一螺栓,所述凹槽开设在车灯本体的正面处;所述车灯本体内部设有单片机、亮度调节器和蓄电池,所述单片机设置在车灯本体的内部中间处,且与车灯本体固定连接,该一种可自适应调节越野车灯,能够通过设有的光敏传感器,通过光敏传感器感应,然后通过单片机控制亮度调节器调节亮度,从而实现了自适应调节灯珠的亮度,结构简单,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车灯控制结构,包括灯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运动板(2),所述运动板(2)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板(3),所述滑动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板(3)的一端均与灯体外壳(1)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板(3)的一侧设置有风扇(4);/n所述灯体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表面设置有通气孔(6),所述固定板(5)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板(7),所述固定板(5)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壳(8),所述保护壳(8)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9),所述电动推杆(9)的一侧设置有圆杆(10),所述圆杆(10)的一端设置有凸块(11),所述固定板(5)的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车灯控制结构,包括灯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运动板(2),所述运动板(2)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板(3),所述滑动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板(3)的一端均与灯体外壳(1)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滑动板(3)的一侧设置有风扇(4);
所述灯体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表面设置有通气孔(6),所述固定板(5)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板(7),所述固定板(5)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壳(8),所述保护壳(8)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9),所述电动推杆(9)的一侧设置有圆杆(10),所述圆杆(10)的一端设置有凸块(11),所述固定板(5)的另一侧设置有灯管(12),所述圆杆(10)与固定板(5)活动连接,所述灯体外壳(1)的顶壁与底壁均设置有凹槽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车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板(13)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圆筒(14),所述圆筒(14)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弹簧(15),所述连接弹簧(15)的一侧设置有导杆(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车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6)与圆筒(14)活动连接,所述导杆(16)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庆郭乐敏解延军黄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润深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