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4486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包含车厢、两端对应车厢前后设于车厢内部的主机基座、固定于主机基座上方的机箱和固定安装在机箱内的CT/DR系统;车厢上设有若干个位于主机基座下方以用于支撑主机基座的减振底座和位于主机基座两侧以用于夹持主机基座的若干个减振侧座;所述减振底座包含从竖直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底面减振器;所述减振侧座包含从汽车行驶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侧面减振器;所述侧面减振器和底面减振器分别与主机基座的侧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工业CT/DR系统在车辆载运中路面振动对系统主机的机械精度和精密电元气部件的损伤的问题。

Vibration reduction system of main engine of vehicle mounted Industrial CT / D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载减振系统
,具体涉及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直接转换为数字化图像,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工业CT(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手段,它能通过数字化图像形式直观、清晰、准确的呈现被测工件的内部特征。工业CT系统和工业DR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重要工业领域,为了便于在各种场所使用,通常使用汽车运输的方式运输。由于工业CT系统和工业DR系统是以X射线为检查手段,而电离辐射对人体具有较大危害,因此需要在汽车和使用地点采取屏蔽辐射的防护措施,一般使用带有特殊隔离材料的专用主机基座。而到达目的地后,当处于恶劣环境和紧急情况下使用时,无法迅速打开并进行固定和校准。并且,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撞击,对CT/DR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很大。由于工业CT/DR系统对主机运动部件的机械精度和精度保持性的要求不高,在车载工业CT/DR系统减振方面多采用分别在主机基座、射线源和探测器安装滑板上添加多个橡胶减振器的方式来实现对车辆振动的隔离和消减对主机和精密电气元部件的影响,尽管如此,车载DR系统的故障率和维保频率仍显高于相同配置的固定式DR系统,为了提高减震效果使用多个橡胶减震器挤占了安装空间,使得车载CT/DR系统过于紧凑,影响了CT/DR系统的扫描检测行程,降低了CT/DR系统的检测效果。为了车载工业CT/DR系统实现高质量的稳定扫描成像要求,主机减振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工业CT/DR系统在车辆载运中路面振动对系统主机的机械精度和精密电元气部件的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包含车厢、设于车厢内部的主机基座、固定于主机基座上方的机箱和固定安装在机箱内的CT/DR系统;车厢上设有若干个位于主机基座下方以用于支撑主机基座的减振底座和位于主机基座两侧以用于夹持主机基座的若干个减振侧座;所述减振底座包含从竖直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底面减振器;所述减振侧座包含从汽车行驶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侧面减振器;所述侧面减振器和底面减振器分别与主机基座的侧部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CT/DR系统总成固定设置在主机基座内部,并在主机基座与车厢之间设置多个减振底座和减振侧座,提高了主机基座的抗震性能,加强了对CT/DR系统的保护;并且通过底面减振器对主机基座底部的减振作用,侧面减振器对主机基座侧部的减振作用,使主机基座从X(横向)、Y(纵向)、Z(竖向)三个方向上全面隔离和削减车辆振动对系统主机机械精度和精密电气元部件的损伤,防止CT/DR系统在操作和检修时受到车辆振动的损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的仰视图;图3为所述减振底座的示意图;图4为所述减振侧座的示意图;图5为所述辅助支撑机构额示意图。附图标记包含:主机基座1、竖直固定板2、底部连接板3、安装螺杆4、减振钢丝绳5、钢丝绳连接座6、隔离墙7、辅助支撑机构8、连接底座81、限位板82、连接柱83、底部钢丝绳9、销孔10、侧面安装板11、水平固定板13、底面安装板14、限位孔15、机箱16、底部支撑板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包含车厢、位于车厢内部的主机基座1、固定于主机基座1上方的机箱16和固定安装在机箱16内的CT/DR系统;主机基座1和车厢底板之间设有若干个位于主机基座1下方以用于支撑主机基座1的减振底座和位于主机基座1两侧以用于夹持主机基座1的若干个减振侧座;所述减振底座包含从竖直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底面减振器;所述减振侧座包含从汽车行驶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侧面减振器;所述侧面减振器和底面减振器分别与主机基座1的侧部连接。具体的,车厢和主机基座1均为包含存储空间的长方体,减振底座为六个,减振侧座为四个,且减振底座和减振侧座分别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在主机基座1外侧的底部,主机基座1的尺寸小于车厢内部空间的尺寸。六个减振底座呈矩形分布于主机基座1底部,其中,六个减振底座分成分别置于主机基座1两侧的两列且每一列减振底座分别沿车辆行驶方向设置在主机基座1外侧的底部;四个减振侧座围绕着车厢一周即围绕着六个减振底座呈矩形分布,四个减振侧座分成分别置于主机基座1两侧的两列且每一列减振侧座也分别沿车辆行驶方向设置在主机基座1外侧的底部,且各个减振侧座均分布在同一列相邻两个减振底座之间。由于减振底座位于主机基座1底部,并且主机基座1整体较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振底座带动着主机基座1削减了车辆振动对主机基座1整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影响。而四个减振侧座分别位于主机基座1两侧壁与车厢内侧壁之间,侧面减振器与主机基座1侧部连接,从而降低车辆换向时在水平方向上对主机基座1产生的影响,增强了主机基座1的稳定性。由于侧面减振器沿车辆行驶方向设置,还加强了在车辆变速和启停时由于车厢惯性对主机基座1行驶方向上造成的冲击力。上述方案的减振底座和减振侧座模块化组装在车厢内,充分利用了车厢的有限空间,满足于道路运输限高和安全性的要求,还增大了CT/DR系统的扫描检测行程,便于运输和使用。如图3所示,所述减振底座还包含用于安装在车厢底板上的底部连接板3、竖直连接在主机基座1一侧且位于底部连接板3上方的底面安装板14以及水平连接在底面安装板14背离主机基座1一侧的水平固定板13;所述底面减振器连接在水平固定板13和底部连接板3之间。其中,水平固定板13平行于底部连接板,且通过底面减振器与底部连接板3弹性连接,底面减振器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水平固定板13和底部连接板3上;底面安装板14竖直安装在水平固定板13面向车厢一端,底面安装板14高度高于水平固定板13,使得水平固定板13支撑在主机基座1底部的同时底面安装板14向上延伸直至可通过螺栓安装在主机基座1的侧部。如图4所示,所述减振侧座还包含安装在车厢上的底部支撑板17、竖直连接在底部支撑板17上的竖直固定板2以及竖直连接在主机基座1一侧的侧面安装板11;所述侧面减振器连接在侧面安装板11与竖直固定板2之间。其中,竖直固定板2的底部沿底部支撑板17的水平方向延伸并通过螺栓安装在底部支撑板17上,竖直固定板2的上部面向主机基座1侧壁一侧通过侧面减振器与侧面安装板11连接。侧面安装板11与竖直固定板2平行且通过螺栓安装在主机基座1侧部。侧面减振器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侧面安装板11和竖直固定板2上。具体的,底部连接板和侧面安装板11上均设有通过安装螺杆4固定在车厢底板上的六个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包含车厢、位于车厢内部的主机基座、固定于主机基座上方的机箱和固定安装在机箱内的CT/DR系统;其特征在于:车厢上设有若干个位于主机基座下方以用于支撑主机基座的减振底座和位于主机基座两侧以用于夹持主机基座的若干个减振侧座;所述减振底座包含从竖直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底面减振器;所述减振侧座包含从汽车行驶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侧面减振器;所述侧面减振器和底面减振器分别与主机基座侧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包含车厢、位于车厢内部的主机基座、固定于主机基座上方的机箱和固定安装在机箱内的CT/DR系统;其特征在于:车厢上设有若干个位于主机基座下方以用于支撑主机基座的减振底座和位于主机基座两侧以用于夹持主机基座的若干个减振侧座;所述减振底座包含从竖直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底面减振器;所述减振侧座包含从汽车行驶方向提供减振作用的侧面减振器;所述侧面减振器和底面减振器分别与主机基座侧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底座还包含安装在车厢上的底部连接板、竖直连接在主机基座一侧且位于底部连接板上方的底面安装板以及水平连接在底面安装板背离主机基座一侧的水平固定板;所述底面减振器连接在水平固定板和底部连接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侧座还包含安装在车厢上的底部支撑板、竖直连接在底部支撑板上的竖直固定板以及竖直连接在主机基座一侧的侧面安装板;所述侧面减振器连接在侧面安装板与竖直固定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工业CT/DR系统主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基座底部的四周上分别设有辅助支撑机构,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含固定在车厢的底座、竖直固定在底座上的连接柱以及连接柱上设有的限位板;所述主机基座上设有用于供限位板在其内活动的限位孔;所述连接柱上端抵在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邱广兴陈研薛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