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480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的底部安装座部位装设有转向电机,图像采集设备的图片信号输出端与内部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近场通讯模块、存储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和图像处理组件,图像处理组件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缺陷像素检测模块和面部识别模块,无线发射模块与外部的云服务器、报警平台、安保监控台和便携式移动终端连接。该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通过加设实时通讯的无线发射模块使得摄像机的数据传输更加快捷方便,加设的面部识别和运动捕捉功能使得监控摄像的安全防护性能得到提高,加设的像素检测模块能够与控制器配合提高摄像取图的质量。

A kind of network camera monitoring equipment with high security protection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摄像机
,具体为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摄像机,防水数码摄像机,摄像机种类繁多,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把光学图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即得到了“视频信号”。光电信号很微弱,需通过预放电路进行放大,再经过各种电路进行处理和调整,最后得到的标准信号可以送到录像机等记录媒介上记录下来,或通过传播系统传播或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网络摄像机是一种结合传统摄像机与网络技术所产生的新一代摄像机,它可以将影像通过网络传至地球另一端。现有的用于各种监控现场的网络摄像机,通常仅具有单向传输视频数据的功能,常用的网络摄像机存在监控能力弱、安全防护性能低的缺点,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底部安装座部位装设有转向电机,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的图片信号输出端与内部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近场通讯模块,所述近场通讯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图像采集设备的供电电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存储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的外部连接有图像处理组件,所述图像处理组件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缺陷像素检测模块和面部识别模块,所述图像处理组件的结果输出端还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无线信号分别与装置外部的云服务器、报警平台、安保监控台和便携式移动终端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还通过导线与转向电机连接。优选的,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GPRS数据发射模块。优选的,所述存储模块的输出端还通过导线与无线发射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通过加设实时通讯的无线发射模块使得摄像机的数据传输更加快捷方便,加设的面部识别和运动捕捉功能使得监控摄像的安全防护性能得到提高,加设的像素检测模块能够与控制器配合提高摄像取图的质量,与外部报警和监控平台的无线连接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监控能力和安全防护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的结构框图。图中:1为图像采集设备,2为转向电机,3为控制器,4为近场通讯模块,5为存储模块,6为无线发射模块,7为图像处理组件,71为人体红外传感器,72为缺陷像素检测模块,73为面部识别模块,8为云服务器,9为报警平台,10为安保监控台,11为便携式移动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设备1、转向电机2、控制器3、近场通讯模块4、存储模块5、无线发射模块6、图像处理组件7、人体红外传感器71、缺陷像素检测模块72、面部识别模块73、云服务器8、报警平台9、安保监控台10和便携式移动终端11,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的底部安装座部位装设有转向电机2,实时的进行全方位周向的图像录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的图片信号输出端与内部的控制器3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入端还连接有近场通讯模块4,所述近场通讯模块4的信号输出端与图像采集设备1的供电电路相连接,工作人员通过近场通讯模块实现身份的识别,比如射频卡等,可控制供电电路的通断,即提高摄像头工作的私密性,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存储模块5和无线发射模块6,用于发射监控结果和图像数据,所述存储模块5的外部连接有图像处理组件7,所述图像处理组件7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71、缺陷像素检测模块72和面部识别模块73,人体红外传感器71的型号为HC-SR501人体红外传感器,可捕捉监控对象的运动轨迹,缺陷像素检测模块72采用“CN201520203206.4一种监控图像处理设备”内相同结构,将监控的图像进行分析,若有像素坏点,则重新进行图像摄制,提高图像采集的精度和质量,面部识别模块73也为常见的公知的技术,普遍用于手机解锁等行业,图像处理组件7的结果输出端还与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3通过面部识别模块73跟踪摄像头内人员的运动,通过控制图像采集设备1的安装座转向实时的跟随人员的运动轨迹进行监控,提高监控的强度,所述图像处理组件7的结果输出端还与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本技术的电子元件:控制器3、近场通讯模块4、存储模块5、无线发射模块6、图像处理组件7、人体红外传感器71、缺陷像素检测模块72、面部识别模块73均集成装设于图像采集设备1的内部,所述无线发射模块6通过无线信号分别与装置外部的云服务器8、报警平台9、安保监控台10和便携式移动终端11连接,实时的与报警系统进行联系,提高监控的力度。控制器3的输出端还通过导线与转向电机2连接。无线发射模块6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GPRS数据发射模块。存储模块5的输出端还通过导线与无线发射模块6连接实时的与报警系统进行联系,提高监控的力度,无线发射模块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GPRS数据发射模块。本技术所采用的“人体红外传感器71、缺陷像素检测模块72和面部识别模块73”,均为现有技术的实体产品,即刷卡机、手机或电脑内的图片识别软件等,均为具有相关功能的实体产品,且均为公知的技术,申请人认为此为对实物的改进,即通过增减目前常见的电子装置或改变相关结构的连接方式、顺序等实现申请文件中所具有的功能,在中国已授权的技术专利:“具安全机制的近场通讯功能行动通讯装置(专利号CN201220224402.6)”、“运动捕捉装置(专利号:CN201120230322.7)”、“通过图像识别方式实现文件传输的方法与系统(专利号:CN201410810945.X)”“一种手机拨号面部识别门禁装置(专利号:CN201420865003.7)”、“CN201520203206.4一种监控图像处理设备”等中已经提出相关的功能、技术,即为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的底部安装座部位装设有转向电机(2),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的图片信号输出端与内部的控制器(3)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入端还连接有近场通讯模块(4),所述近场通讯模块(4)的信号输出端与图像采集设备(1)的供电电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存储模块(5)和无线发射模块(6),所述存储模块(5)的外部连接有图像处理组件(7),所述图像处理组件(7)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71)、缺陷像素检测模块(72)和面部识别模块(73),所述图像处理组件(7)的结果输出端还与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6)通过无线信号分别与装置外部的云服务器(8)、报警平台(9)、安保监控台(10)和便携式移动终端(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安全防护性能的网络摄像监测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的底部安装座部位装设有转向电机(2),所述图像采集设备(1)的图片信号输出端与内部的控制器(3)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入端还连接有近场通讯模块(4),所述近场通讯模块(4)的信号输出端与图像采集设备(1)的供电电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存储模块(5)和无线发射模块(6),所述存储模块(5)的外部连接有图像处理组件(7),所述图像处理组件(7)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71)、缺陷像素检测模块(72)和面部识别模块(73),所述图像处理组件(7)的结果输出端还与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胜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轩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