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376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直流电源、第二直流电源、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和双向开关;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连接电容的一端、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正极和双向开关的第二引脚,第一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的负极、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直流电源的负极;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双向开关的第一引脚;电感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的负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正极,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双向开关的第三引脚。具有选择功能,能够在制动需求小时不使用动力回收功能;增加了乘车体验感和驾驶员对车辆的制动控制掌握度。

A bidirectional DC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动力回收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
技术介绍
双向直流变换器用于两个直流电源间进行双向的能量传输,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工业领域,如电动车能量管理系统、混合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不间断电源、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光伏混合发电系统和电池充电器等方面。电瓶车、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使用的双向直流变换器具有动力回收功能,当车辆运行时,电源给电机输送直流电;刹车时,在双向直流变换器的作用下,电机反过来给与电源输送直流电,进而完成动力回收。但是动力回收时电机在切割磁感线时会有阻力,导致驾驶人在选择轻微制动时仍然具有很强的制动力,降低了乘车舒适感和驾驶员对车辆的制动控制掌握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具有选择功能,能够在制动需求小时不使用动力回收功能;增加了乘车体验感和驾驶员对车辆的制动控制掌握度。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直流电源、第二直流电源、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和双向开关;第一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连接电容的一端、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正极和双向开关的第二引脚,第一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的负极、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直流电源的负极;第二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双向开关的第一引脚;电感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的负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正极,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双向开关的第三引脚。优选的,所述双向开关的连接选择由车辆刹车系统控制;所述车辆刹车系统根据第二直流电源的运行阻力和刹车的需求阻力选择连通双向开关连通第二引脚或第三引脚;当刹车的需求阻力小于第二直流电源的运行阻力时,选择连通双向开关连通第二引脚;当刹车的需求阻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直流电源的运行阻力时,选择连通双向开关连通第三引脚。优选的,所述双向开关的连接选择由车辆刹车系统的踏板控制;所述车辆刹车系统的踏板踩动量小于可踩动总量的10%时,双向开关连通第二引脚;所述车辆刹车系统的踏板踩动量大于或等于可踩动总量的10%时,双向开关连通第三引脚。优选的,所述双向开关的连接选择由车辆刹车系统的闸线控制;所述车辆刹车系统的闸线拉动量小于可拉动总量的10%时,双向开关连通第二引脚;所述车辆刹车系统的闸线拉动量大于或等于可拉动总量的10%时,双向开关连通第三引脚。优选的,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和第二功率开关管都由MOS管和功率二极管组成,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MOS管的漏极连接,阳极与MOS管的源极连接,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为功率开关管的正极端,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为功率开关管的负极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和第二功率开关管都由IGBT管和功率二极管组成,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IGBT管集电极连接,阳极与IGB管发射极连接,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为功率开关管的正极端,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为功率开关管的负极端。优选的,所述电感为分立电感或者耦合电感。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具有选择功能,能够在制动需求小时不使用动力回收功能;增加了乘车体验感和驾驶员对车辆的制动控制掌握度。2、本技术结构简单,系统改动量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直流电源V1、第二直流电源V2、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和双向开关S3;第一直流电源V1的正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正极和双向开关S3的第二引脚,第一直流电源V1的负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二直流电源V2的负极;第二直流电源V2的正极连接双向开关S3的第一引脚;电感L1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负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正极,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双向开关S3的第三引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向开关S3的连接选择由车辆刹车系统控制;所述车辆刹车系统根据第二直流电源V2的运行阻力和刹车的需求阻力选择连通双向开关S3连通第二引脚或第三引脚;当刹车的需求阻力小于第二直流电源V2的运行阻力时,选择连通双向开关S3连通第二引脚;当刹车的需求阻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直流电源V2的运行阻力时,选择连通双向开关S3连通第三引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向开关S3的连接选择由车辆刹车系统的踏板控制;所述车辆刹车系统的踏板踩动量小于可踩动总量的10%时,双向开关S3连通第二引脚;所述车辆刹车系统的踏板踩动量大于或等于可踩动总量的10%时,双向开关S3连通第三引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向开关S3的连接选择由车辆刹车系统的闸线控制;所述车辆刹车系统的闸线拉动量小于可拉动总量的10%时,双向开关S3连通第二引脚;所述车辆刹车系统的闸线拉动量大于或等于可拉动总量的10%时,双向开关S3连通第三引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都由MOS管和功率二极管组成,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MOS管的漏极连接,阳极与MOS管的源极连接,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为功率开关管的正极端,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为功率开关管的负极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都由IGBT管和功率二极管组成,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与IGBT管集电极连接,阳极与IGB管发射极连接,功率二极管的阴极为功率开关管的正极端,功率二极管的阳极为功率开关管的负极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感L1为分立电感或者耦合电感。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流电源(V1)、第二直流电源(V2)、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和双向开关(S3);第一直流电源(V1)的正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正极和双向开关(S3)的第二引脚,第一直流电源(V1)的负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二直流电源(V2)的负极;第二直流电源(V2)的正极连接双向开关(S3)的第一引脚;电感(L1)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负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正极,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双向开关(S3)的第三引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流电源(V1)、第二直流电源(V2)、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和双向开关(S3);第一直流电源(V1)的正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正极和双向开关(S3)的第二引脚,第一直流电源(V1)的负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二直流电源(V2)的负极;第二直流电源(V2)的正极连接双向开关(S3)的第一引脚;电感(L1)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负极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正极,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双向开关(S3)的第三引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开关(S3)的连接选择由车辆刹车系统控制;所述车辆刹车系统根据第二直流电源(V2)的运行阻力和刹车的需求阻力选择连通双向开关(S3)连通第二引脚或第三引脚;当刹车的需求阻力小于第二直流电源(V2)的运行阻力时,选择连通双向开关(S3)连通第二引脚;当刹车的需求阻力大于或等于第二直流电源(V2)的运行阻力时,选择连通双向开关(S3)连通第三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开关(S3)的连接选择由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路京利赵玉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