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限位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体,包括相互同轴布置的围壁、中心筒,围壁位于中心筒外侧,围壁、中心筒的同一侧轴端共同垂直连接有顶壳;加强筋,若干个加强筋绕中心筒的自身轴线环形阵列,加强筋凸起于顶壳表面,并且连接围壁、中心筒;部分加强筋中具备膨胀筋,膨胀筋仅与顶壳、围壁连接,膨胀筋的顶部具备垂直于中心筒自身轴线的限位面,膨胀筋的轴向凸起高度大于加强筋的轴向凸起高度;沿中心筒自身轴线的视角,膨胀筋绕中心筒自身周向的宽度大于加强筋沿周向的宽度,膨胀筋与加强筋的交界处构成凸曲面,凸曲面的母线与中心筒的自身轴线平行。采用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对加强筋膨胀整形,提供了限位面,保护了电机内部零件。
A motor end cover with lim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限位的电机端盖
本技术涉及电机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限位的电机端盖。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机的端盖主要的功效是起到密封、保护电机轴端的作用。如果想要对电机内部定子、转子得到进一步得限位保护,则一般是借助另外的缓冲部件。但是这样就势必增加了零件数量,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限位的电机端盖,利用对加强筋膨胀整形,提供了限位面,保护了电机内部零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限位的电机端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限位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体,包括相互同轴布置的围壁、中心筒,围壁位于中心筒外侧,围壁、中心筒的同一侧轴端共同垂直连接有顶壳;加强筋,若干个加强筋绕中心筒的自身轴线环形阵列,加强筋凸起于顶壳表面,并且连接围壁、中心筒;部分加强筋中具备膨胀筋,膨胀筋仅与顶壳、围壁连接,膨胀筋的顶部具备垂直于中心筒自身轴线的限位面,膨胀筋的轴向凸起高度大于加强筋的轴向凸起高度;沿中心筒自身轴线的视角,膨胀筋绕中心筒自身周向的宽度大于加强筋沿周向的宽度,膨胀筋与加强筋的交界处构成凸曲面,凸曲面的母线与中心筒的自身轴线平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盖体主体能起到密封保护电机轴端的作用,同时中心筒可以供动力轴穿过,加强筋强化了围壁、中心筒、顶壳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适度膨胀已有的加强筋,便提供了供限位电机内部部件的限位面,限位面可以控制电机内部零件的轴向位移。主体是一个一体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因为膨胀筋是在加强筋的基础上膨胀而来,对端盖的质量增量不大,满足轻量化要求。膨胀筋与加强筋的交界处构成的凸曲面使得交界处应力集中少,同时保证限位面边沿也是圆滑的,边沿圆滑的限位面不易出现挤压电机内部零件的局部面,从而保护被限位的零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膨胀筋之间呈等间隔交替布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等间隔布置,使得限位面与其他部件的接触时,整个压力是相对对称的。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膨胀筋的数量是三个,相邻膨胀筋之间仅具备一个加强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膨胀筋的数量比较合适。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膨胀筋的两侧具备与顶壳垂直的侧立面,侧立面与凸曲面相切过渡,中心筒的自身轴线位于侧立面所在的空间平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立面的方向保证了膨胀筋在沿径向向外方向上,膨胀筋自身的周向宽度是渐宽的,保证限位面的面积,保证与围壁的连接强度。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加强筋与中心筒的连接处具备斜向筋,沿径向向内方向,斜向筋的轴向凸起高度渐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向筋进一步强化了此处加强筋的结构强度,保证中心筒与围壁的同轴度。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围壁具备若干个径向向外凸起的凸耳,凸耳绕围壁自身轴线呈环形阵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耳便于布设螺纹孔,用于与其他零件的固定。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凸耳的轴向长度小于围壁的轴向长度,每个凸耳沿平行于围壁自身轴线的方向上均连接有凹陷于围壁表面的凹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槽便于与人员手指接触,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方便人员拿取或者旋转端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1-围壁;2-顶壳;3-通孔;4-凸耳;5-中心筒;6-加强筋;7-斜向筋;8-膨胀筋;8a-凸曲面;8b-侧立面;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一种带限位的电机端盖,包括:端盖体,包括相互同轴布置的围壁1、中心筒5,围壁1位于中心筒5外侧,围壁1、中心筒5的同一侧轴端共同垂直连接有顶壳2;加强筋6,若干个加强筋6绕中心筒5的自身轴线环形阵列,加强筋6凸起于顶壳2表面,并且连接围壁1、中心筒5;部分加强筋6中具备膨胀筋8,膨胀筋8仅与顶壳2、围壁1连接,膨胀筋8的顶部具备垂直于中心筒5自身轴线的限位面,膨胀筋8的轴向凸起高度大于加强筋6的轴向凸起高度;沿中心筒5自身轴线的视角,膨胀筋8绕中心筒5自身周向的宽度大于加强筋6沿周向的宽度,膨胀筋8与加强筋6的交界处构成凸曲面8a,凸曲面8a的母线与中心筒5的自身轴线平行。顶壳2的形心处具备通孔3,通孔3位于中心筒5的一侧轴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盖体主体能起到密封保护电机轴端的作用,同时中心筒可以供动力轴穿过,加强筋强化了围壁、中心筒、顶壳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适度膨胀已有的加强筋,便提供了供限位电机内部部件的限位面,限位面可以控制电机内部零件的轴向位移。主体是一个一体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因为膨胀筋是在加强筋的基础上膨胀而来,对端盖的质量增量不大,满足轻量化要求。膨胀筋与加强筋的交界处构成的凸曲面使得交界处应力集中少,同时保证限位面边沿也是圆滑的,边沿圆滑的限位面不易出现挤压电机内部零件的局部面,从而保护被限位的零件。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膨胀筋8之间呈等间隔交替布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等间隔布置,使得限位面与其他部件的接触时,整个压力是相对对称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膨胀筋8的数量是三个,相邻膨胀筋8之间仅具备一个加强筋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膨胀筋的数量比较合适。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膨胀筋8的两侧具备与顶壳2垂直的侧立面8b,侧立面8b与凸曲面8a相切过渡,中心筒5的自身轴线位于侧立面8b所在的空间平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侧立面的方向保证了膨胀筋在沿径向向外方向上,膨胀筋自身的周向宽度是渐宽的,保证限位面的面积,保证与围壁的连接强度。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筋6与中心筒5的连接处具备斜向筋7,沿径向向内方向,斜向筋7的轴向凸起高度渐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向筋进一步强化了此处加强筋的结构强度,保证中心筒与围壁的同轴度。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围壁1具备若干个径向向外凸起的凸耳4,凸耳4绕围壁1自身轴线呈环形阵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耳便于布设螺纹孔,用于与其他零件的固定。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耳4的轴向长度小于围壁1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限位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n端盖体,包括相互同轴布置的围壁、中心筒,所述围壁位于中心筒外侧,所述围壁、中心筒的同一侧轴端共同垂直连接有顶壳;/n加强筋,若干个加强筋绕中心筒的自身轴线环形阵列,所述加强筋凸起于顶壳表面,并且连接围壁、中心筒;部分加强筋中具备膨胀筋,所述膨胀筋仅与顶壳、围壁连接,所述膨胀筋的顶部具备垂直于中心筒自身轴线的限位面,所述膨胀筋的轴向凸起高度大于加强筋的轴向凸起高度;沿中心筒自身轴线的视角,所述膨胀筋绕中心筒自身周向的宽度大于加强筋沿周向的宽度,所述膨胀筋与加强筋的交界处构成凸曲面,所述凸曲面的母线与中心筒的自身轴线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限位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体,包括相互同轴布置的围壁、中心筒,所述围壁位于中心筒外侧,所述围壁、中心筒的同一侧轴端共同垂直连接有顶壳;
加强筋,若干个加强筋绕中心筒的自身轴线环形阵列,所述加强筋凸起于顶壳表面,并且连接围壁、中心筒;部分加强筋中具备膨胀筋,所述膨胀筋仅与顶壳、围壁连接,所述膨胀筋的顶部具备垂直于中心筒自身轴线的限位面,所述膨胀筋的轴向凸起高度大于加强筋的轴向凸起高度;沿中心筒自身轴线的视角,所述膨胀筋绕中心筒自身周向的宽度大于加强筋沿周向的宽度,所述膨胀筋与加强筋的交界处构成凸曲面,所述凸曲面的母线与中心筒的自身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限位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筋之间呈等间隔交替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限位的电机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刚,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南洋电机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