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和动模的表面均设置有模芯,所述定模的侧表面固定有限位杆,所述动模的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安装有与定位凹槽相适配的定位凸条,所述限位杆插入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定模和动模的表面均开设有排气孔;通过限位杆表面开设的定位凹槽以及限位槽内表面安装的定位凸条,使得限位杆插入到限位槽的内部时,定位凸条在定位凹槽的内部滑动,使得限位杆安装在限位槽内部时通过定位凹槽和定位凸条进行定位,避免定模和动模反向贴合时,避免了定模和动模表面设置的模芯错位造成的磕碰。
An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现有的模具在使用时,定模和动模在初次安装时,容易装反,造成模芯损坏,同时模芯内部的空气排出不便捷,容易造成注塑件中出现空隙,同时注塑件脱模时接触面积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具有定模和动模连接时不易反装,增加了模具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注塑件脱模便捷,且模芯内空气便于排出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和动模的表面均设置有模芯,所述定模的侧表面固定有限位杆,所述动模的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安装有与定位凹槽相适配的定位凸条,所述限位杆插入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定模和动模的表面均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定模的内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表面焊接有顶针杆,所述顶针杆的外部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焊接有顶针头,且顶针头嵌入到定模位于模芯的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模具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模侧表面固定的限位杆以及动模侧表面开设的限位槽均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限位杆表面开设定位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模具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凹槽的宽度比定位凸条的厚度小1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模具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气孔为沿着轴二分之一处截取的圆台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模具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针头的端部开设有脱模槽,且脱模槽弧形槽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模具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缩弹簧为螺旋结构,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定模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杆表面开设的定位凹槽以及限位槽内表面安装的定位凸条,使得限位杆插入到限位槽的内部时,定位凸条在定位凹槽的内部滑动,使得限位杆安装在限位槽内部时通过定位凹槽和定位凸条进行定位,避免定模和动模反向贴合时,避免了定模和动模表面设置的模芯错位造成的磕碰,提高了定模和动模贴合时的安全性,同时定模和动模表面开设的排气孔,便于模芯内部注塑时空气通过排气孔向外排出,降低注塑件中掺杂空气,提高了注塑件生产的合格率,通过连杆、顶针杆和压缩弹簧连接的顶针头,同时顶针头嵌入到定模位于模芯的表面,便于模芯内部的注塑件进行脱模。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限位杆、限位槽、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排气孔、连杆、顶针杆、压缩弹簧和顶针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顶针头和脱模槽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模;2、动模;3、模芯;4、限位杆;5、限位槽;6、定位凹槽;7、定位凸条;8、排气孔;9、连杆;10、顶针杆;11、压缩弹簧;12、顶针头;13、脱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定模1和动模2的表面均设置有模芯3,定模1的侧表面固定有限位杆4,动模2的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5,限位杆4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凹槽6,限位槽5的内表面安装有与定位凹槽6相适配的定位凸条7,限位杆4插入到限位槽5的内部,定模1和动模2的表面均开设有排气孔8,定模1的内部设置有连杆9,连杆9的表面焊接有顶针杆10,顶针杆10的外部套接有压缩弹簧11,压缩弹簧11的一端焊接有顶针头12,且顶针头12嵌入到定模1位于模芯3的表面。本实施方案中,通过限位杆4表面开设的定位凹槽6以及限位槽5内表面安装的定位凸条7,使得限位杆4插入到限位槽5的内部时,定位凸条7在定位凹槽6的内部滑动,使得限位杆4安装在限位槽5内部时通过定位凹槽6和定位凸条7进行定位,避免定模1和动模2反向贴合时,避免了定模1和动模2表面设置的模芯3错位造成的磕碰,提高了定模1和动模2贴合时的安全性,同时定模1和动模2表面开设的排气孔8,便于模芯3内部注塑时空气通过排气孔8向外排出,降低注塑件中掺杂空气,提高了注塑件生产的合格率,通过连杆9、顶针杆10和压缩弹簧11连接的顶针头12,同时顶针头12嵌入到定模1位于模芯3的表面,便于模芯3内部的注塑件进行脱模。具体的,定模1侧表面固定的限位杆4以及动模2侧表面开设的限位槽5均设置有四个,四个限位杆4表面开设定位凹槽6的开口方向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四个限位杆4表面开设定位凹槽6的开口方向相同,避免定模1和动模2闭合时出现反向造成的模芯3出现碰撞,增加了定模1和动模2使用的安全性。具体的,定位凹槽6的宽度比定位凸条7的厚度小1mm。本实施例中,通过宽度比定位凸条7的厚度小1mm的定位凹槽6,便于定位凸条7安装在定位凹槽6的内部。具体的,排气孔8为沿着轴二分之一处截取的圆台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为沿着轴二分之一处截取的圆台结构的排气孔8,便于模芯3内部的空气向外排出。具体的,顶针头12的端部开设有脱模槽13,且脱模槽13弧形槽状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端部开设有脱模槽13的顶针头12,增加了顶针头12端部的表面积,便于注塑件进行脱模。具体的,压缩弹簧11为螺旋结构,压缩弹簧11的一端与连杆9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1的另一端与定模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为螺旋结构的压缩弹簧11,同时压缩弹簧11的一端与连杆9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1的另一端与定模1固定连接,增加了顶针头12移动的灵活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把定模1和动模2分别固定在设备上,注塑时,动模2缓和靠近定模1,同时定模1侧表面安装的限位杆4插入到限位槽5的内部,同时定位凸条7在限位杆4表面开设定位凹槽6的内部滑动,使得定模1和动模2表面开设的模芯3相互闭合,把原料注入到模芯3的内部,同时模芯3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孔8向外排出,注塑件脱模时,动模2与定模1分离,同时顶针头12在压缩弹簧11和顶针杆10的作用下移动到模芯3的内部,使得模芯3内部的注塑件与模芯3分离。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1)和动模(2)的表面均设置有模芯(3),所述定模(1)的侧表面固定有限位杆(4),所述动模(2)的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限位杆(4)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凹槽(6),所述限位槽(5)的内表面安装有与定位凹槽(6)相适配的定位凸条(7),所述限位杆(4)插入到限位槽(5)的内部,所述定模(1)和动模(2)的表面均开设有排气孔(8),所述定模(1)的内部设置有连杆(9),所述连杆(9)的表面焊接有顶针杆(10),所述顶针杆(10)的外部套接有压缩弹簧(11),所述压缩弹簧(11)的一端焊接有顶针头(12),且顶针头(12)嵌入到定模(1)位于模芯(3)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1)和动模(2)的表面均设置有模芯(3),所述定模(1)的侧表面固定有限位杆(4),所述动模(2)的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限位杆(4)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凹槽(6),所述限位槽(5)的内表面安装有与定位凹槽(6)相适配的定位凸条(7),所述限位杆(4)插入到限位槽(5)的内部,所述定模(1)和动模(2)的表面均开设有排气孔(8),所述定模(1)的内部设置有连杆(9),所述连杆(9)的表面焊接有顶针杆(10),所述顶针杆(10)的外部套接有压缩弹簧(11),所述压缩弹簧(11)的一端焊接有顶针头(12),且顶针头(12)嵌入到定模(1)位于模芯(3)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1)侧表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平道,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平强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