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4133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汇流软铜带,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至少设置一条,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上连接至少一个旋紧式黄铜地线夹;设备接地线,所述设备接地线一端连接设备即锅炉,另一端连接相对应的旋紧式黄铜地线夹。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铺设在井场硬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障油田燃气活动注汽锅炉设备可靠接地,进而充分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实现人身和设备安全,提高设备运行时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

A grounding device for movable steam injection boiler in oil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注汽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稠油开采规模的不断增大和深入,注汽锅炉作为油田稠油开采的重要设备,作业地域范围正在拓展。由于注汽施工井场多数为建筑垃圾甚至水泥铺垫,厚度普遍大于20cm,地线难以穿透。加上注汽设备数量较多(10件以上),传统接地方法中使用铁锤将每件设备的地线分别砸入地下,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且相对土层而言,建筑垃圾孔隙度大、导电性差,即使采用强力手段穿透地表,设备接地电阻也很难达到标准要求。传统注汽锅炉的接地方式由于接地不良,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随着油田注汽锅炉燃料由燃油改为燃气,对活动注汽锅炉的安全要求更加苛刻,解决注汽锅炉可靠接地的问题迫在眉睫。申请号:201822246553.1,申请日:2018-12-29提出用于锅炉尾部烟道气体采样、测量装置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包括导线、保护层和导电夹;所述导线外壁处覆有保护层;所述导线为以铜丝编织的编织绞线结构;所述导电夹分设于导线两端并与编织绞线结构电性连接;所述导线一端以导电夹连接气体取样装置,另一端以导电夹连接接地端;本技术能够在烟道气体采样时应用,拆装携带方便,可以对地泄放在烟道中引入的电荷。申请号:201710619461.0,申请日:2017-07-26提供一种还原炉电源接地保护装置,其包括采集单元、转换与判断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实时采集电源控制系统零线与大地之间的接地电阻上流过的对地泄漏电流信号;所述转换与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对地泄漏电流值是否超过其内预设的报警触发值,并在超过时持续发送接地故障开关量信号至控制器,直至不超过为止;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断其接收到的接地故障开关量信号是否满足其内预设的条件,并在满足时发出关断信号至电源控制系统,以使其停止工作。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还原炉电源接地保护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接地误报警。申请号:201721447863.9,申请日:2017-11-02涉及一种电烤炉加热管的接地保护装置,包括炉体、安装在炉体内腔侧壁上的加热管(1)、保护插片(2)以及接地端头(3),保护插片(2)安装于炉体内腔侧壁上且卡接于加热管(1)的端部,接地端头(3)一端与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电连接,另一端连接于保护插片(2)上,在保护插片下部开有与加热管管径相匹配的若干卡孔(201)及与接地端头匹配的连接孔(202),保护插片两侧开有锁固孔(203),保护插片上部水平延伸有一遮挡部(204)。本技术通过保护插片的设置,不仅加固固定了加热管,减轻接口端部所受油污影响,还实现了加热管、炉体整机、接地漏电保护装置之间稳定的电性连接,防止意外静电/漏电情况,保证了使用过程安全。申请号:201721021974.3,申请日:2017-08-15涉及一种电陶炉金属外壳接地线安装装置:包括金属外框,所述的金属外框内侧表面设置有铆接片,所述的铆接片上设置有接地端子,所述的接地端子通过抽芯铆钉铆接在金属外框的铆接片上;所述的接地端子包括端子基座,所述的端子基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的端子基座两侧边缘设置呈对称分布的防转挡板,所述的防转挡板卡接在铆接片的两侧;所述的端子基座上端连接有1个插接片,所述的插接片上插接有地线。本技术可使喷涂金属外框时,无须包裹地线,简化喷涂工艺,降低对地线的耐温要求;接地端子基座两侧边缘设置呈对称分布的防转挡板,可起到防转的作用,避免喷涂后,因转动而引起铆接片的未喷涂面裸露在空气中,导致生锈。以上公开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均与本技术不相同,针对本技术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以上公开技术文件均不存在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保障油田燃气活动注汽锅炉设备可靠接地,进而充分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实现人身和设备安全,提高设备运行时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汇流软铜带,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至少设置一条,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上连接至少一个旋紧式黄铜地线夹;设备接地线,所述设备接地线一端连接设备即锅炉,另一端连接相对应的旋紧式黄铜地线夹。进一步地,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铺设在硬化井场地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接地线焊接在锅炉上的焊接点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电阻报警仪,所述电阻报警仪连接接地汇流软铜带。进一步地,还包括:系统接地针,所述系统接地针与接地汇流软铜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接地针下端为锥形,系统接地针下端夯入井场外缘非硬化土层内,深度大于1.7m。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接地针上端设置固定螺栓。进一步地,接地汇流软铜带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栓上。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接地针采用直径5cm,长度2米的黄铜柱。进一步地,所述电阻报警仪通过人工设定接地电阻值为4Ω。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接地针上端设置用于连接接地汇流软铜带的铜线鼻子,铜线鼻子被所述固定螺栓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接地针上端设置活动折叠转把。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接地针外壁设置45°三角形锥板。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锥板上开直径20mm撬杠抬起孔,便于使用撬杠抬起装置出土。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接地针外壁还刻画有入土深度标线。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接地针末端采用螺旋钻纹。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接地针露出地面上的部位上还可以设立三级警示防护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利用了接地汇流软铜带、设备接地线、系统接地针、接地电阻报警仪。接地汇流软铜带通过并联敷设在设备密集区域并延伸至井场边缘非硬化土层,避开了井场表层低导电特性的建筑垃圾层,保障了锅炉的接地电阻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兼顾了多台设备接地的需求。设备接地线通过旋紧式黄铜地线夹与接地汇流软铜带进行连接,实现牢固可靠接地,兼顾操作便捷。系统接地针通过选用直径5cm,长度2米的黄铜柱,比传统镀锌管地线导电性更强、接地面积更大、入地深度更深。接地电阻报警仪实现接地电阻全天候实时监控,杜绝接地不良造成的人身、设备危险,同时起到防盗作用。本技术具有接地电阻低、系统安全性高、敷设简单便捷。且自动化程度高、实时监测接地电阻、安全防盗等特点。可为燃气活动锅炉提供人身和设备安全运行保障,实现活动锅炉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应用本接地装置后,进一步降低了活动锅炉转场布署难度,提高了注汽锅炉运行时率。是一种适合油田活动注汽锅炉,在硬化厚度大于20cm井场施工时的接地的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系统接地针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井场外缘非硬化土层1、硬化井场地面2、电阻报警仪3、焊接点4、设备5、接地汇流软铜带6、固定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接地汇流软铜带,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至少设置一条,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上连接至少一个旋紧式黄铜地线夹;/n设备接地线,所述设备接地线一端连接设备即锅炉,另一端连接相对应的旋紧式黄铜地线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地汇流软铜带,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至少设置一条,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上连接至少一个旋紧式黄铜地线夹;
设备接地线,所述设备接地线一端连接设备即锅炉,另一端连接相对应的旋紧式黄铜地线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汇流软铜带铺设在硬化井场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接地线焊接在锅炉上的焊接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阻报警仪,所述电阻报警仪连接接地汇流软铜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系统接地针,所述系统接地针与接地汇流软铜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接地针下端为锥形,系统接地针下端夯入井场外缘非硬化土层内,深度大于1.7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接地针上端设置固定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油田活动注汽锅炉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地汇流软铜带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栓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峰李中华刘洪强孔庆华张雁葛凡代凤梅崔尚红郭建国陈建青崔宪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注汽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