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10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前后两侧壁均与壳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壳体的上下左右四个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U形弹性板,多个U形弹性板的水平部均与电池本体的外壁相抵设置,壳体的上端左右两侧竖直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外电极柱,且两个外电极柱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外部,电池本体的上端与两个外电极柱的位置对应处均设有内电极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在温度过高时可对电池内部进行泄压,防止电池出现鼓包,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锂电池的抗震性。

Shell of a new type of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由于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电容量较大、充电速度较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各类数码、通讯产品上。现有的锂电池产品的外壳当锂电池内部过热时容易发生鼓包,降低了锂电池的性能和寿命,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自燃和爆炸,所以我们推出了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内部过热时容易发生鼓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的前后两侧壁均与壳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上下左右四个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U形弹性板,多个所述U形弹性板的水平部均与电池本体的外壁相抵设置,所述壳体的上端左右两侧竖直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外电极柱,且两个外电极柱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外部,所述电池本体的上端与两个外电极柱的位置对应处均设有内电极柱,且两个内电极柱的上端均贯穿U形弹性板并固定连接有导线,两个所述导线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内部并与外电极柱的下端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U形弹性板的水平部上端中心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池本体的上端位于第二通孔内部处对称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槽底部均为半圆形,且两个凹槽内均设有泄压机构。优选的,所述泄压机构包括活动杆、弹簧、限位块、弧形块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水平设置在凹槽的上侧开口内沿,且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均与凹槽的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杆壁上侧中部竖直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限位块水平设置在固定杆的上侧,所述弧形块设置在凹槽的底部,且弧形块的弧形部与凹槽的槽底部相抵设置,所述活动杆的杆壁与第三通孔的孔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延伸至第三通孔的外部并与限位块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活动杆的下端与弧形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活动杆的杆壁位于固定杆和弧形块之间处活动套接,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泄压孔。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从上至下对称水平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孔。优选的,多个所述散热孔的远离电池本体的一侧开口处内沿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拐角处均固定套接有楔形防护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通过设有的泄压机构,在温度过高时可对电池内部进行泄压,防止电池出现鼓包,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2、该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通过设有的U形弹性板,提高了锂电池的抗震性。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不仅在温度过高时可对电池内部进行泄压,防止电池出现鼓包,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锂电池的抗震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防尘网、2楔形防护套、3U形弹性板、4外电极柱、5壳体、6导线、7内电极柱、8电池本体、9弧形块、10固定杆、11活动杆、12限位块、1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包括壳体5以及设置在壳体5内部的电池本体8,电池本体8的前后两侧壁均与壳体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壳体5的上下左右四个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U形弹性板3,多个U形弹性板3的水平部均与电池本体8的外壁相抵设置,壳体5的上端左右两侧竖直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外电极柱4,且两个外电极柱4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外部,电池本体8的上端与两个外电极柱4的位置对应处均设有内电极柱7,且两个内电极柱7的上端均贯穿U形弹性板3并固定连接有导线6,两个导线6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内部并与外电极柱4的下端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U形弹性板3的水平部上端中心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电池本体8的上端位于第二通孔内部处对称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槽底部均为半圆形,且两个凹槽内均设有泄压机构,泄压机构包括活动杆11、弹簧13、限位块12、弧形块9和固定杆10,固定杆10水平设置在凹槽的上侧开口内沿,且固定杆10的左右两端均与凹槽的槽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杆10的杆壁上侧中部竖直开设有第三通孔,限位块12水平设置在固定杆10的上侧,弧形块9设置在凹槽的底部,且弧形块9的弧形部与凹槽的槽底部相抵设置,活动杆11的杆壁与第三通孔的孔壁滑动连接,活动杆11的上端延伸至第三通孔的外部并与限位块12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活动杆11的下端与弧形块9的上端固定连接,弹簧13与活动杆11的杆壁位于固定杆10和弧形块9之间处活动套接,凹槽的底部开设有泄压孔,壳体5的左右两侧壁从上至下对称水平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孔,多个散热孔的远离电池本体8的一侧开口处内沿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壳体5的拐角处均固定套接有楔形防护套2。本技术中,使用时,当电池本体8内部温度过高时,内部高温产生的气体推动弧形块9向上移动,弧形块9挤压弹簧13的同时带动活动杆11向上滑动,气体从泄压孔流入凹槽内,再通过散热孔离开壳体5,不仅在温度过高时可对电池内部进行泄压,防止电池出现鼓包,提高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当电池本体8受到震动时,电池本体8挤压受力方向相对的U形弹性板3,U形弹性板3对电池本体8进行缓冲,防止电池本体8受到的冲击力过大而导致破损,提高了锂电池的抗震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包括壳体(5)以及设置在壳体(5)内部的电池本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8)的前后两侧壁均与壳体(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5)的上下左右四个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U形弹性板(3),多个所述U形弹性板(3)的水平部均与电池本体(8)的外壁相抵设置,所述壳体(5)的上端左右两侧竖直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外电极柱(4),且两个外电极柱(4)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外部,所述电池本体(8)的上端与两个外电极柱(4)的位置对应处均设有内电极柱(7),且两个内电极柱(7)的上端均贯穿U形弹性板(3)并固定连接有导线(6),两个所述导线(6)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内部并与外电极柱(4)的下端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U形弹性板(3)的水平部上端中心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池本体(8)的上端位于第二通孔内部处对称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槽底部均为半圆形,且两个凹槽内均设有泄压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包括壳体(5)以及设置在壳体(5)内部的电池本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本体(8)的前后两侧壁均与壳体(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5)的上下左右四个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U形弹性板(3),多个所述U形弹性板(3)的水平部均与电池本体(8)的外壁相抵设置,所述壳体(5)的上端左右两侧竖直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外电极柱(4),且两个外电极柱(4)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外部,所述电池本体(8)的上端与两个外电极柱(4)的位置对应处均设有内电极柱(7),且两个内电极柱(7)的上端均贯穿U形弹性板(3)并固定连接有导线(6),两个所述导线(6)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内部并与外电极柱(4)的下端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U形弹性板(3)的水平部上端中心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电池本体(8)的上端位于第二通孔内部处对称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槽底部均为半圆形,且两个凹槽内均设有泄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电池产品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包括活动杆(11)、弹簧(13)、限位块(12)、弧形块(9)和固定杆(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忠祥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慧融臻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