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电池单体、电池电堆及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097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包括多孔导电介质层,具有输送反应气体、传导电流、传导反应生成热、排出反应生成水的基本功能;集流板,支撑并配合在所述多孔导电介质层的上面和/或下面,在其与多孔导电介质层配合的一面分布有多个集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极板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变形还公开了另外一种极板结构,并利用两种极板结构获得了电池单体、电池电堆和电池单元。

Plate structure, cell unit, battery stack and cell unit of fuel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电池单体、电池电堆及电池单元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电池单体、电池电堆及电池单元。
技术介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下简称燃料电池)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本工作原理,能够直接将反应气体的化学能转化为直流电流,同时释放出一定的热量。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层、扩散层和集流板,在实际组装过程中,质子交换膜、阴阳极催化层和阴阳极扩散层共同构成了膜电极,膜电极的两侧紧接集流板,集流板上有气体通道,为膜电极上的化学反应提供气体,同时能够将反应生成水及时排出燃料电池。对于较大功率的燃料电池电堆,集流板上还包含冷却水通道,用于及时带走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的热量。为了实现导电、集流、导热、送气、排水的目的,一般是在极板上刻蚀一定的流场结构,目前的极板材料包括石墨极板、金属极板和复合极板。良好的流场板设计,还需要在满足基本物质输运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反应气体的均匀性,从而有利于电流产生的均匀性以及产热的均匀性,最终有利于提高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孔导电介质层,具有输送反应气体、传导电流、传导反应生成热、排出反应生成水的基本功能;/n集流板,支撑并配合在所述多孔导电介质层的上面和/或下面,在其与多孔导电介质层配合的一面分布有多个集流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孔导电介质层,具有输送反应气体、传导电流、传导反应生成热、排出反应生成水的基本功能;
集流板,支撑并配合在所述多孔导电介质层的上面和/或下面,在其与多孔导电介质层配合的一面分布有多个集流槽。


2.一种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孔导电介质层,具有输送反应气体、传导电流、传导反应生成热、排出反应生成水的基本功能;
集流板,支撑并配合在所述多孔导电介质层的内部,在其与多孔导电介质层配合的两面均分布有多个集流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集流槽和多孔导电介质层接触的表面形成多个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集流板具有凸凹相间的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板还在所述多个集流槽之间间隔的设有多个冷却介质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介质通道和多个集流槽间隔交错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介质通道具有与多孔导电介质层平面接触的凸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板具有上下对称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2、4-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电介质层为多孔金属介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由不锈钢金属丝与PTFE溶液混合后热压形成。


11.一种燃料电池单体,包括一极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张威肖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