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08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组件,锂电池,顶盖组件和底座组件,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导热硅胶片进行热量的收集和传导,将热量传导到导热铝板上,通过散热柱和散热凸块进行热量的散失,提高锂电池的散热效果,避免锂电池工作过程中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保证锂电池长时间稳定安全的工作;通过设置底座组件,底座对散热柱起到防护的作用,热量通过散热孔进行散失,保证散热柱的散热效果,设置的防尘网避免粉尘等杂质通过散热孔进入底座的内部,保证底座内部的清洁度,底板便于进行锂电池的散热结构的安装作业;通过设置顶盖组件,顶盖板对外壳起到封闭的作用,限位块抵触在锂电池的上方,避免工作过程中锂电池出现晃动的现象。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of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具备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成为动力电池的首选,其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高灵活性等优点,成为目前电动车辆普遍使用的动力电池,但是,锂电池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温度过高,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爆炸,考虑到其使用的安全性及长时间的稳定工作,就必须妥善解决锂电池工作过程中散热的问题,因此急需研制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为此,提出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设置的散热组件,锂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热量,导热硅胶片进行热量的收集和传导,将热量传导到导热铝板上,通过散热柱和散热凸块进行热量的散失,提高锂电池的散热效果,避免锂电池工作过程中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保证锂电池长时间稳定安全的工作,设置的底座组件,底座对散热柱起到防护的作用,热量通过散热孔进行散失,保证散热柱的散热效果,设置的防尘网避免粉尘等杂质通过散热孔进入底座的内部,保证底座内部的清洁度,底板便于进行锂电池的散热结构的安装作业,且提高固定的稳定性,设置的顶盖组件,顶盖板对外壳起到封闭的作用,限位块抵触在锂电池的上方,避免工作过程中锂电池出现晃动的现象,防止锂电池出现摩擦生热的现象,保证锂电池平稳高效运行,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包括散热组件,锂电池,顶盖组件和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组件的下方;所述锂电池采用多个,且锂电池卡接在散热组件的内部;所述顶盖组件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在散热组件上方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外壳,导热硅胶片,导热铝板,散热凸块和散热柱,所述导热铝板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在外壳内部的下方;所述散热柱采用多个,且散热柱设置在导热铝板的下方,该散热柱的下端贯穿至外壳的下方;所述导热硅胶片采用多个,且导热硅胶片焊接在导热铝板的上方,该导热硅胶片的外侧与外壳的内壁贴合;所述散热凸块采用多个,且散热凸块焊接在导热硅胶片的外侧,该散热凸块的末端贯穿至外壳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导热硅胶片等间距设置,且导热硅胶片之间的距离与锂电池的直径相等;所述导热铝板与导热硅胶片采用相同的厚度;所述散热凸块的末端采用圆弧形;所述散热柱采用圆柱形,且散热柱与导热铝板为一体式设置。优选的,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限位块和紧固孔,所述顶盖板的尺寸与外壳的尺寸匹配;所述限位块采用多个,且限位块粘接在顶盖板的下端,该限位块与锂电池对齐;所述紧固孔采用多个,且紧固孔开设在顶盖板外侧的下方。优选的,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散热孔,防尘网,底板和安装孔,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壳的下方,且底座位于散热柱的外侧;所述散热孔采用多个,且散热孔开设在底座的外侧;所述防尘网采用四个,且防尘网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孔的外侧;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下方;所述安装孔采用四个,且安装孔开设在底板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散热组件,锂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热量,导热硅胶片进行热量的收集和传导,将热量传导到导热铝板上,通过散热柱和散热凸块进行热量的散失,提高锂电池的散热效果,避免锂电池工作过程中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保证锂电池长时间稳定安全的工作;2、本技术,通过设置底座组件,底座对散热柱起到防护的作用,热量通过散热孔进行散失,保证散热柱的散热效果,设置的防尘网避免粉尘等杂质通过散热孔进入底座的内部,保证底座内部的清洁度,底板便于进行锂电池的散热结构的安装作业,且提高固定的稳定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顶盖组件,顶盖板对外壳起到封闭的作用,限位块抵触在锂电池的上方,避免工作过程中锂电池出现晃动的现象,防止锂电池出现摩擦生热的现象,保证锂电池平稳高效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散热组件;11、外壳;12、导热硅胶片;13、导热铝板;14、散热凸块;15、散热柱;2、锂电池;3、顶盖组件;31、顶盖板;32、限位块;33、紧固孔;4、底座组件;41、底座;42、散热孔;43、防尘网;44、底板;45、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散热组件1,锂电池2,顶盖组件3和底座组件4,所述底座组件4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组件1的下方;所述锂电池2采用多个,且锂电池2卡接在散热组件1的内部;所述顶盖组件3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在散热组件1上方的外侧。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外壳11,导热硅胶片12,导热铝板13,散热凸块14和散热柱15,所述导热铝板13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在外壳11内部的下方;所述散热柱15采用多个,且散热柱15设置在导热铝板13的下方,该散热柱15的下端贯穿至外壳11的下方;所述导热硅胶片12采用多个,且导热硅胶片12焊接在导热铝板13的上方,该导热硅胶片12的外侧与外壳11的内壁贴合;所述散热凸块14采用多个,且散热凸块14焊接在导热硅胶片12的外侧,该散热凸块14的末端贯穿至外壳11的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锂电池2运行过程中产生热量,导热硅胶片12进行热量的收集和传导,将热量传导到导热铝板13上,通过散热柱15和散热凸块14进行热量的散失,提高锂电池2的散热效果,避免锂电池2工作过程中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保证锂电池2长时间稳定安全的工作。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热硅胶片12等间距设置,且导热硅胶片12之间的距离与锂电池2的直径相等;所述导热铝板13与导热硅胶片12采用相同的厚度;所述散热凸块14的末端采用圆弧形;所述散热柱15采用圆柱形,且散热柱15与导热铝板13为一体式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凸块14的末端为圆弧形,提高散热凸块14的散热效果,且避免触碰到人体而造成伤害。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顶盖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组件(1),锂电池(2),顶盖组件(3)和底座组件(4),所述底座组件(4)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组件(1)的下方;所述锂电池(2)采用多个,且锂电池(2)卡接在散热组件(1)的内部;所述顶盖组件(3)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在散热组件(1)上方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组件(1),锂电池(2),顶盖组件(3)和底座组件(4),所述底座组件(4)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组件(1)的下方;所述锂电池(2)采用多个,且锂电池(2)卡接在散热组件(1)的内部;所述顶盖组件(3)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在散热组件(1)上方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外壳(11),导热硅胶片(12),导热铝板(13),散热凸块(14)和散热柱(15),所述导热铝板(13)通过沉孔螺栓固定在外壳(11)内部的下方;所述散热柱(15)采用多个,且散热柱(15)设置在导热铝板(13)的下方,该散热柱(15)的下端贯穿至外壳(11)的下方;所述导热硅胶片(12)采用多个,且导热硅胶片(12)焊接在导热铝板(13)的上方,该导热硅胶片(12)的外侧与外壳(11)的内壁贴合;所述散热凸块(14)采用多个,且散热凸块(14)焊接在导热硅胶片(12)的外侧,该散热凸块(14)的末端贯穿至外壳(1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硅胶片(12)等间距设置,且导热硅胶片(12)之间的距离与锂电池(2)的直径相等;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蕾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传媒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