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明良专利>正文

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860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包括人体模型本体、腹部脏器模型、膈肌模型、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肺泡模型、心脏模型以及心肺复苏结构,所述人体模型本体为透明半截人体心肺复苏模型,内为中空结构,所述腹部脏器模型安装于人体模型本体内底部,所述膈肌模型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上,为曲面状,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安装于膈肌模型上两端,所述肺泡模型填充在肺脏模型内,所述心脏模型安装于膈肌模型上,且位于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A transparent and practical human body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
本技术涉及心肺复苏领域,具体为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
技术介绍
心肺复苏术的普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不管是在医学院校教学还是在社会公众场所培训,人体模型都是必备的教学设备,传统人体模型只是一个静态的模型,没办法看见实施心肺复苏术时人体各脏器随腹胸腔压力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学员只能凭想象来理解膈肌上下移动,肺泡的膨胀回缩,这就影响了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解决了心肺复苏培训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包括人体模型本体、腹部脏器模型、膈肌模型、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肺泡模型、心脏模型以及心肺复苏结构,所述人体模型本体为透明半截人体心肺复苏模型,内为中空结构,所述腹部脏器模型安装于人体模型本体内底部,所述膈肌模型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上,为曲面状,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安装于膈肌模型上两端,所述肺泡模型填充在肺脏模型内,所述心脏模型安装于膈肌模型上,且位于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之间;所述心肺复苏结构,且包括:按压板、位移传感器、受力板、压力传感器、压力弹簧、气囊管道、第一传感器、一组大小相同的支气管道、气管道、呼吸气囊以及第二传感器;所述按压板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内顶部,所述位移传感器安装于按压板底部一端,所述受力板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内底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受力板内,所述压力弹簧一端与按压板连接另一端与受力板连接,所述气囊管道一端与腹部脏器模型连通另一端与心脏模型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于心脏模型内,所述一组大小相同的支气管道安装于心脏模型上,且与所述肺泡模型连通,所述气管道安装于支气管道上,且与所述支气管道连通,所述呼吸气囊安装于人体模型本体内顶部,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于呼吸气囊内。优选的,所述腹部脏器模型为肝、脾、胰、左右肾、胃等。优选的,所述腹部脏器模型为填充气囊。优选的,所述膈肌模型为受挤压易变形的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肺泡模型由若干个肺泡构成。优选的,所述心脏模型为填充气囊。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能够让学员能够亲眼看见人体内部构造,并能动态的展示出整个的心肺复苏过程,尤其是对腹部心肺复苏术的展示更直接更生动,因此实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实用与教学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心脏供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肺脏呼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腹部脏器模型剖视图。图中:1、人体模型本体;2、腹部脏器模型;3、膈肌模型;4、肺脏模型;5、肺泡模型;6、心脏模型;7、按压板;8、位移传感器;9、受力板;10、压力传感器;11、压力弹簧;12、气囊管道;13、第一传感器;14、支气管道;15、气管道;16、呼吸气囊;17、第二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包括人体模型本体1、腹部脏器模型2、膈肌模型3、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4、肺泡模型5、心脏模型6以及心肺复苏结构,所述人体模型本体1为透明半截人体心肺复苏模型,内为中空结构,所述腹部脏器模型2安装于人体模型本体1内底部,所述膈肌模型3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2上,为曲面状,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4安装于膈肌模型2上两端,所述肺泡模型5填充在肺脏模型4内,所述心脏模型6安装于膈肌模型3上,且位于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4之间;所述心肺复苏结构,且包括:按压板7、位移传感器8、受力板9、压力传感器10、压力弹簧11、气囊管道12、第一传感器13、一组大小相同的支气管道14、气管道15、呼吸气囊16以及第二传感器17;所述按压板7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2内顶部,所述位移传感器8安装于按压板7底部一端,所述受力板9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2内底部,所述压力传感器10安装于受力板9内,所述压力弹簧10一端与按压板7连接另一端与受力板9连接,所述气囊管道12一端与腹部脏器模型2连通另一端与心脏模型6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13安装于心脏模型6内,所述一组大小相同的支气管道14安装于心脏模型6上,且与所述肺泡模型5连通,所述气管道15安装于支气管道14上,且与所述支气管道14连通,所述呼吸气囊16安装于人体模型本体1内顶部,所述第二传感器17安装于呼吸气囊16内;所述腹部脏器模型2为肝、脾、胰、左右肾、胃等;所述腹部脏器模型2为填充气囊;所述膈肌模型3为受挤压易变形的橡胶材质;所述肺泡模型5由若干个肺泡构成;所述心脏模型6为填充气囊。下列为本案中使用的电器件型号:位移传感器:GEFRANPK直线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PT124B-129智能数显型熔体压力变送器。第一传感器:ME3-O2气体传感器。第二传感器:ME3-O2气体传感器。下列为本案中器件的材质及形状说明:腹部脏器模型:橡胶材质。心脏模型:橡胶材质。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实施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主要机制是腹泵,胸泵与肺泵相结合,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按压腹部脏器模型2,按压板7受力,通过压力弹簧11对受力板9施加压力,压力传感器10收集并检测受力板9的压力,用来反应使用者按压强度是否正确,移传感器8收集并检测按压板7的位移,用来反应使用者的按压深度是否正确,腹部脏器模型2通过气囊管道12与心脏模型6连通,按压时,腹部脏器模型2压力增加,促进腹部脏器模型2内的气体流入心脏模型6内,第一传应器13收集并检测心脏模型6内气体信号,同时膈肌模型3也因腹部脏器模型2压力增加受压上移,肺脏模型4受压回缩,肺脏模型4内肺泡模型5气体通过支气管道14排出,支气管道14通过气管道15与呼吸气囊16连通,气体最后流入呼吸气囊16内,第二传感器17收集并检测呼吸气囊16内的气体,完成呼气动作;提拉腹部脏器模型2时,腹部脏器模型2压力迅速减低,膈肌模型3最大限度下移,肺脏模型4膨胀使气体通过呼吸气囊16回流入肺泡模型5内,完成吸气动作,同时,心脏模型6舒张,心脏模型6内的气体回流入腹部脏器模型2内,一压一提不间断,整个过程动态的展示在学员面前。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包括人体模型本体(1)、腹部脏器模型(2)、膈肌模型(3)、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4)、肺泡模型(5)、心脏模型(6)以及心肺复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模型本体(1)为透明半截人体心肺复苏模型,内为中空结构,所述腹部脏器模型(2)安装于人体模型本体(1)内底部,所述膈肌模型(3)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2)上,为曲面状,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4)安装于膈肌模型(3)上两端,所述肺泡模型(5)填充在肺脏模型(4)内,所述心脏模型(6)安装于膈肌模型(3)上,且位于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4)之间;/n所述心肺复苏结构,且包括:按压板(7)、位移传感器(8)、受力板(9)、压力传感器(10)、压力弹簧(11)、气囊管道(12)、第一传感器(13)、一组大小相同的支气管道(14)、气管道(15)、呼吸气囊(16)以及第二传感器(17);/n所述按压板(7)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2)内顶部,所述位移传感器(8)安装于按压板(7)底部一端,所述受力板(9)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2)内底部,所述压力传感器(10)安装于受力板(9)内,所述压力弹簧(11)一端与按压板(7)连接另一端与受力板(9)连接,所述气囊管道(12)一端与腹部脏器模型(2)连通另一端与心脏模型(6)连通,所述第一传感器(13)安装于心脏模型(6)内,所述一组大小相同的支气管道(14)安装于心脏模型(6)上,且与所述肺泡模型(5)连通,所述气管道(15)安装于支气管道(14)上,且与所述支气管道(14)连通,所述呼吸气囊(16)安装于人体模型本体(1)内顶部,所述第二传感器(17)安装于呼吸气囊(1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实用性人体模型,包括人体模型本体(1)、腹部脏器模型(2)、膈肌模型(3)、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4)、肺泡模型(5)、心脏模型(6)以及心肺复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模型本体(1)为透明半截人体心肺复苏模型,内为中空结构,所述腹部脏器模型(2)安装于人体模型本体(1)内底部,所述膈肌模型(3)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2)上,为曲面状,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4)安装于膈肌模型(3)上两端,所述肺泡模型(5)填充在肺脏模型(4)内,所述心脏模型(6)安装于膈肌模型(3)上,且位于所述一组相对的肺脏模型(4)之间;
所述心肺复苏结构,且包括:按压板(7)、位移传感器(8)、受力板(9)、压力传感器(10)、压力弹簧(11)、气囊管道(12)、第一传感器(13)、一组大小相同的支气管道(14)、气管道(15)、呼吸气囊(16)以及第二传感器(17);
所述按压板(7)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2)内顶部,所述位移传感器(8)安装于按压板(7)底部一端,所述受力板(9)安装于腹部脏器模型(2)内底部,所述压力传感器(10)安装于受力板(9)内,所述压力弹簧(11)一端与按压板(7)连接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瑛骐李芳陈莹
申请(专利权)人:孙明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