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845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5:06
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涉及教学设备领域,包括底座、第一板块、气压杆、盘体以及第二板块,第一板块通过气压杆可升降且可旋转地水平设置于底座;盘体通过正棱柱配合盲孔内啮合于第一板块;底座设有用于放置盘体的收藏部;第二板块可伸缩地设置于底座并位于第一板块的下方。将盘体安装于第一板块时可作为陶瓷转台,将盘体收起时可作为课椅;将盘体安装于第一板块时可作为陶瓷转台,并将伸出的第二板块可作为课椅进行使用;还可将第一板块作为课桌,将伸出的第二板块作为课椅进行使用。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多功能化,装卸方便,无法远距离来回搬运盘体等优点。

A multifunctional ceramic teach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
本技术涉及教学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
技术介绍
在陶艺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是陶艺转台,主要有底座已经可转动设置于底座上方的转盘构成。为了让学生轻松些,通常将陶瓷转台摆放置于课桌或者高台上,学生则坐于课椅,通过手动旋转陶艺转台对陶器或瓷器不同部位进行观察或者美术加工。上述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需要在教学用具房与课桌之间来回搬动陶瓷转台,既费力又不安全,而且还浪费时间;(2)课桌容易被陶瓷转台磨损,影响美观;(3)陶艺转台、课椅以及课桌为三个相互独立的教学用具,需各种购买,采购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其目的在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包括底座、第一板块以及气压杆,所述第一板块通过气压杆可升降且可旋转地水平设置于底座;还包括用于放置陶器或瓷器的盘体,所述盘体的底部设有正棱柱,所述第一板块的中心位置设有一盲孔,所述正棱柱可拆卸地内啮合于所述盲孔;所述底座设有用于放置盘体的收藏部。进一步,所述底座倾斜设置有一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上端中部设有一与所述正棱柱相配合的缺口,所述底座还水平设置有一凸块,该凸块与支撑板之间形成所述收藏部。进一步,所述第一板块和盘体均呈圆形,且盘体等于或大于第一板块。进一步,所述盘体的上端面边缘处设有环形翻边。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板块,该第二板块可水平伸缩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并位于第一板块的下方。<br>更进一步,所述底座水平固设有至少一轨道,所述第二板块的底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且第二板块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支撑脚。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一、本技术包括底座、第一板块、气压杆以及盘体,第一板块通过气压杆可升降且可旋转地水平设置于底座;盘体通过正棱柱配合盲孔内啮合于第一板块;底座设有用于放置盘体的收藏部。将盘体安装于第一板块时可作为陶瓷转台,将盘体收起时可作为课椅。可见,本技术具有多功能化,装卸方便,无法远距离来回搬运盘体等优点。其二、本技术还包括第二板块,该第二板块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并位于第一板块的下方。将盘体安装于第一板块时可作为陶瓷转台,并将伸出的第二板块可作为课椅进行使用。此外,还可将第一板块作为课桌,将伸出的第二板块作为课椅进行使用。可见,本技术多功能化,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并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作为课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作为课桌和课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作为陶瓷转台和课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3,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包括底座1、气压杆2以及、第一板块3、盘体4、第二板块5以及用于放置盘体4的收藏部6。第一板块3通过气压杆2可升降且可旋转地水平设置于底座1。第一板块3、气压杆2以及底座1之间的具体装配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现有可旋转办公椅,在此不再赘述。参照图1至图3,盘体4用于放置陶器或瓷器。盘体4的底部设有正棱柱41,第一板块3的中心位置设有一盲孔31,正棱柱41可拆卸地内啮合于盲孔31。作为优选,第一板块3和盘体4均呈圆形,且盘体4等于或大于第一板块3。为了便于好取放盘体4,盘体4采用轻质的硬性材料制造而成,如硬质塑料等。还可以在盘体4的上端面边缘处设置环形翻边(图中未体现),用于承接杂物。此外,为了提高第一板块3作为座椅椅面的舒适性,可在第一板块3的上端面设置弹性层。并且盘体4安装于第一板块时,盘体4的下端面与第一板块3的上端面相分离,既方便拿取盘体4,又可以避免上述弹性层受损。参照图1至图3,底座1在第一板块3的下方隐藏地设置有用于放置盘体4的收藏部6。具体地,底座1倾斜设置有一支撑板61,该支撑板61的上端中部设有一与正棱柱41相配合的缺口610。底座1还水平设置有一凸块62,该凸块62与支撑板61之间形成收藏部6。参照图1至图3,底座1在第一板块3的下方水平固设有一个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的轨道7,第二板块8的底部设有与轨道7相配合的滑槽,第二板块8通过滑槽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轨道7上,并且第二板块8的底部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排布的支撑脚81。其中,支撑脚81的数量以及轨道7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大,只要保证第二板块8朝右伸出时稳定性足够乘坐人体即可。作为优选,第二板块8呈四边形或者半圆形。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使用方法:(1)如图1所示,将盘体4和第二板块8收起时,该用具可以作为课椅进行使用。其中第一板块3为课椅的椅面。(2)如图2所示,将盘体4收起且第二板块8拉出时,该用具可以作为课椅、课桌进行使用。其中,第一板块3为课桌的桌面,第二板块8为课椅为椅面。(3)如图3所示,将盘体4安装于第一板块3且第二板块8拉出时,该用具可以作为陶瓷转台和课椅进行使用。其中,盘体4为陶瓷转台,第二板块8为课椅为椅面。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包括底座、第一板块以及气压杆,所述第一板块通过气压杆可升降且可旋转地水平设置于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陶器或瓷器的盘体,所述盘体的底部设有正棱柱,所述第一板块的中心位置设有一盲孔,所述正棱柱可拆卸地内啮合于所述盲孔;所述底座设有用于放置盘体的收藏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包括底座、第一板块以及气压杆,所述第一板块通过气压杆可升降且可旋转地水平设置于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置陶器或瓷器的盘体,所述盘体的底部设有正棱柱,所述第一板块的中心位置设有一盲孔,所述正棱柱可拆卸地内啮合于所述盲孔;所述底座设有用于放置盘体的收藏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倾斜设置有一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上端中部设有一与所述正棱柱相配合的缺口,所述底座还水平设置有一凸块,该凸块与支撑板之间形成所述收藏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陶艺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块和盘体均呈圆形,且盘体等于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诗智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