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动设备及其自动工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3648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4:22
一种自移动设备及其自动工作系统,其中,自动工作系统包括在限定的工作区域内移动和工作的自移动设备及用于给所述自移动设备供电的能源模块,所述自移动设备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且用于带动所述自移动设备移动的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机身且用于执行工作任务的任务执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模块带动所述自移动设备移动,及控制所述任务执行模块执行所述工作任务的控制模块;所述能源模块可选择性的被用于给所述自移动设备或不同于所述自移动设备的电动工具供电,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设有入口且用于收容所述能源模块的收容腔及用于可操作的遮挡所述入口的防护盖,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能源模块进行温度防护的温度防护装置。

Self mobile device and its automatic work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移动设备及其自动工作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移动设备及其自动工作系统。
技术介绍
自移动设备及其自动工作系统,例如自动割草机及其自动工作系统,自动割草机的自动工作系统包括边界线、自动割草机、充电站等等,自动割草机内设有内置电池包,电池包固定于自动割草机内部无法手动拆卸,必须通过工具拆卸螺丝等才可实现电池包的安装与拆卸。自动割草机能够在没有人工监管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工作任务,当电能不足时,自动返回充电站为能源模块供电充电。上述内置电池包多为专门针对对应的自动割草机配置的,装机之后即可直接使用。而其他的电动工具,例如枪钻、电锤、打草机、手推割草机等电动工具则是通过可拆卸的电池包供电,当电动工具没电时,用户只能更换备用的电池包,当备用电池包用完时,用户只能停止工作,将电池包拿回家里或其他充电场所给电池包充电,等充满电才能继续工作,无法保证工作的时效性和延续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能够智能工作的自移动设备及其自动工作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还包括如下技术方案:1.一种自动工作系统,其包括在限定的工作区域内移动和工作的自移动设备及用于给所述自移动设备供电的能源模块,所述自移动设备包括:机身;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机身且用于带动所述自移动设备移动;任务执行模块,设置于所述机身且用于执行工作任务;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模块带动所述自移动设备移动,及控制所述任务执行模块执行所述工作任务;所述能源模块可选择性的被用于给所述自移动设备或不同于所述自移动设备的电动工具供电,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设有入口且用于收容所述能源模块的收容腔及用于可操作的遮挡所述入口的防护盖,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能源模块进行温度防护的温度防护装置。2.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温度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防护盖上方,和/或位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收容腔之间的隔热体。3.如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之间设有隔热空间。4.如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隔热空间包括位于所述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之间的贯穿的通孔。5.如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通孔包括若干与外界连通的端口及连接若干所述端口的通道。6.如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设置于一起形成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机身相互连接的枢转部以使所述上盖可绕所述枢转部旋转以实现所述上盖的打开和关闭。7.如6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通过一体成型或相互组装的方式设置于一起。8.如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隔热体与所述机身设置于一起。9.如8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隔热体为所述机身的一部分,所述机身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延伸的所述隔热体,所述隔热体与所述基座共同围成所述收容腔,所述隔热体围设于所述收容腔的上方。10.如9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隔热体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上方的隔热顶墙及连接所述隔热顶墙和所述基座的隔热侧墙。11.如10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排水以防止水进入所述收容腔内的排水系统。12.如1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位于所述隔热侧墙两侧且设有底部的导水槽。13.如1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导水槽的底部自机身中部至机身外部延伸;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导水槽的底部自上而下延伸。14.如1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防护盖包括顶盖、自所述顶盖向左右两侧延伸的侧防护壁及自所述顶盖向后延伸形成的后防护壁,所述机身包括用于收容所述侧防护壁的侧壁收容槽,所述导水槽与所述侧壁收容槽导通。15.如1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口前方的挡水壁,所述挡水壁位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隔热体之间。16.如15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挡水壁自所述隔热体的上表面向外突出形成,和/或自所述防护盖的下端延伸形成。17.如1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与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外界连通以将水排入所述外界的排水槽。18.如17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机身包括用于承接所述防护盖四周的承接部,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所述承接部。19.如17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机身的枢转部,所述防护盖可绕所述枢转部旋转以实现打开和关闭,所述机身还包括收容所述枢转部的枢转槽,所述排水槽包括与所述枢转槽连通的枢转部排水槽。20.如19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枢转部排水槽包括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及连接所述枢转槽与所述排水孔的连接槽。21.如20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连接槽的下方。22.如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隔热体包括位于所述防护盖上方的上隔热体及位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收容腔之间的下隔热体。23.如2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上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相互组装形成上盖,所述下隔热体设置于所述机身上且为所述机身的一部分。24.如2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上隔热体与防护盖之间的上隔热空间,及位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下隔热体之间的下隔热空间。25.如2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上隔热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下隔热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26.如2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上隔热空间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包括若干与外界连通的端口及连通若干所述端口的通道。27.如2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下隔热空间设有若干用于挡水的挡水壁。28.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温度防护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能源模块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29.如28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风扇、加热材料和降温材料中至少一个。30.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温度防护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能源模块温度并得出检测结果的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工作状态。31.如30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温度防护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能源模块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预设一温度范围,当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能源模块的温度超出所述温度范围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调节所述能源模块的温度。32.如30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自移动设备包括充电模式和待机模式,预设一待机温度阈值,在所述充电模式下,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自移动设备与充电站对接以进行充电,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能源模块的温度超出所述待机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自移动设备进入待机模式。33.如3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在所述待机模式下,所述自移动设备停止充电,且所述能源模块停止给所述自移动设备中的至少部分部件供电以降低所述能源模块的放电速度。34.如3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风扇、加热材料和降温材料中至少一个。本技术还包括如下技术方案:35.一种通过能源模块供电的自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工作系统,其包括在限定的工作区域内移动和工作的自移动设备及用于给所述自移动设备供电的能源模块,其特征在于,/n所述自移动设备包括:/n机身;/n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机身且用于带动所述自移动设备移动;/n任务执行模块,设置于所述机身且用于执行工作任务;/n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模块带动所述自移动设备移动,及控制所述任务执行模块执行所述工作任务;/n所述能源模块可选择性的被用于给所述自移动设备或不同于所述自移动设备的电动工具供电,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设有入口且用于收容所述能源模块的收容腔及用于可操作的遮挡所述入口的防护盖,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能源模块进行温度防护的温度防护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7 CN 2017108914480;20171214 CN 2017217479091.一种自动工作系统,其包括在限定的工作区域内移动和工作的自移动设备及用于给所述自移动设备供电的能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移动设备包括:
机身;
移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机身且用于带动所述自移动设备移动;
任务执行模块,设置于所述机身且用于执行工作任务;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模块带动所述自移动设备移动,及控制所述任务执行模块执行所述工作任务;
所述能源模块可选择性的被用于给所述自移动设备或不同于所述自移动设备的电动工具供电,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设有入口且用于收容所述能源模块的收容腔及用于可操作的遮挡所述入口的防护盖,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能源模块进行温度防护的温度防护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防护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防护盖上方,和/或位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收容腔之间的隔热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之间设有隔热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空间包括位于所述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之间的贯穿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若干与外界连通的端口及连接若干所述端口的通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设置于一起形成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机身相互连接的枢转部以使所述上盖可绕所述枢转部旋转以实现所述上盖的打开和关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通过一体成型或相互组装的方式设置于一起。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体与所述机身设置于一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体为所述机身的一部分,所述机身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延伸的所述隔热体,所述隔热体与所述基座共同围成所述收容腔,所述隔热体围设于所述收容腔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体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上方的隔热顶墙及连接所述隔热顶墙和所述基座的隔热侧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排水以防止水进入所述收容腔内的排水系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位于所述隔热侧墙两侧且设有底部的导水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导水槽的底部自机身中部至机身外部延伸;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导水槽的底部自上而下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包括顶盖、自所述顶盖向左右两侧延伸的侧防护壁及自所述顶盖向后延伸形成的后防护壁,所述机身包括用于收容所述侧防护壁的侧壁收容槽,所述导水槽与所述侧壁收容槽导通。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口前方的挡水壁,所述挡水壁位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隔热体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壁自所述隔热体的上表面向外突出形成,和/或自所述防护盖的下端延伸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与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外界连通以将水排入所述外界的排水槽。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用于承接所述防护盖四周的承接部,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所述承接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机身的枢转部,所述防护盖可绕所述枢转部旋转以实现打开和关闭,所述机身还包括收容所述枢转部的枢转槽,所述排水槽包括与所述枢转槽连通的枢转部排水槽。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部排水槽包括与外界连通的排水孔及连接所述枢转槽与所述排水孔的连接槽。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连接槽的下方。


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体包括位于所述防护盖上方的上隔热体及位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收容腔之间的下隔热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热体与所述防护盖相互组装形成上盖,所述下隔热体设置于所述机身上且为所述机身的一部分。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上隔热体与防护盖之间的上隔热空间,及位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下隔热体之间的下隔热空间。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热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下隔热空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热空间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包括若干与外界连通的端口及连通若干所述端口的通道。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热空间设有若干用于挡水的挡水壁。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防护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能源模块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风扇、加热材料和降温材料中至少一个。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防护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能源模块温度并得出检测结果的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工作状态。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自动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防护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能源模块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预设一温度范围,当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能源模块的温度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振东焦石平杜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