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48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糖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为硬质材料且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透气孔,外壳体为弹性橡胶材料,外壳体包裹在透气孔的外部;内壳体的一端设置采血口和监测口,采血口的外部边缘设置环装结构,内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推杆开口;推杆,一端穿设推杆开口至内壳体内,推杆上设置至少两排挡板,挡板的外侧边缘与内壳体的内壁接触,最接近于采血口的一排挡板与内壳体内靠近采血口的弹簧结构;采血针和监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血糖监测装置能够协助使用者更稳定、便捷的监测血糖。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糖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血糖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血糖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通常情况下,监测血糖需要去具有血糖监测器的医疗机构,但是由于糖尿病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的限制,使得这种方法极为不便。因此出现了便携式的血糖监测仪。最常使用的是血糖试纸。这种试纸可以快速有效的监测出人体血液中血糖浓度,并可以通过仪器读出血糖的精确数字,对于了解自身血糖情况不仅便捷而且及时。使用血糖试纸测定血糖时,通常需要进行采血针采血;将样品血吸附以试纸上;将试纸插入监测器这一过程。但是糖尿病患者中老年居多,而老年人的精力有限,过于复杂的监测步骤必将给患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血糖监测装置,该血糖监测装置能够协助使用者更稳定、便捷的监测血糖。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血糖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为硬质材料且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内壳体可剥离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外壳体为弹性橡胶材料;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设置采血口和监测口,所述采血口和检测口的外部设置了突出于所述壳体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采用医用级TPE材料,所述内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推杆开口;推杆,一端穿设所述推杆开口至所述内壳体内,所述推杆上设置至少两排挡板,所述挡板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内壳体内设置了弹簧结构,所述弹簧结构一端与靠近采血口的一排挡板连接、另一端与靠近采血口的内壳体内壁连接,所述推杆开口的边缘设置弹性材料,以使得所述推杆和所述推杆开口间紧密接触;采血针,设置在所述推杆靠近采血口的一端,在所述弹簧结构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采血针的针头不突出于所述内壳体;监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监测口连接的采血毛细管、与采血毛细管相连的监测试纸以及与采血毛细管相对并连接到监测试纸的监测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内壳体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即通孔),外壳体通过包裹在透气孔的外部,使得当使用者按压外壳体时,将使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空气从透气孔进入内壳体,并进一步排放至内壳体的外部,当采血口与使用者皮肤接触后,再松开按压外壳体的手指,使得壳体内部的压强要小于外部的压强,在负压的作用下,一方面血糖监测装置能够与皮肤更紧密的接触,另一方面负压能够促进血液从皮肤的破损处溢出,进而加快血糖监测。2、采血口和监测口的外部边缘设置环状结构,由于环状结构是由医用TPE材料制备的,一方面材料卫生安全,另一方面TPE材料是一种软性且带有弹性的材料,当环状结构与皮肤接触后,能够使得血糖监控装置与皮肤紧密接触,更好地维持负压状态。3、本技术通过在推杆上设置至少两排挡板,并且挡板的外侧边缘与内壳体的内壁接触,使得推杆在壳体中前后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挡板的作用不再摆动,从而提升了扎针的准确度。4、本技术的弹簧结构的设置方式一方面使用者是通过直接按压的方式使采血针扎到皮肤中,从使用上更易操作,另一方面采血针的针头不突出于所述内壳体,日常维护也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血糖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提供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01-内壳体、102-外壳体、103-采血口、104-监测口、105-环状结构、106-推杆开口、107-推杆、108-挡板、109-弹簧结构、110-弹性材料、111-采血针、112-监测组件、113-采血毛细管、114-监测试纸、115-监测器和1011-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图1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血糖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101和外壳体102,所述内壳体101为硬质材料且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透气孔1011,外壳体102包裹在透气孔1011的外部,所述外壳体102为弹性橡胶材料;所述内壳体101的一端设置采血口103和监测口104,所述采血口103和检测口104的外部设置了突出于所述壳体的环状结构105,所述环状结构105采用医用级TPE材料,所述内壳体101的另一端设置推杆开口106。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血糖监测装置的使用者多为老年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壳体设置为弹性橡胶材料,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手感,使得血糖监测装置更易于手持。内壳体可以由塑料和/或金属等材料制成,本技术不作进一步的限定。内壳体可以为长方体的形状,也可以是圆柱形的形状,外壳体的形状可以是纺锤形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体、球形等形状。采血口和检测口不仅限于圆形,本技术不作进一步的限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有技术的血糖监测装置均是在常压状态下采集血液,而使用者又多为新陈代谢较慢的老年人,实际上采集血液的时间较慢,增加了使用者被针扎的时间,严重影响体验。本技术由于内壳体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即通孔),外壳体通过包裹在透气孔的外部,使得当使用者按压外壳体时,将使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空气从透气孔进入内壳体,并进一步排放至内壳体的外部,当采血口与使用者皮肤接触后,再松开按压外壳体的手指,使得壳体内部的压强要小于外部的压强,在负压的作用下,一方面血糖监测装置能够与皮肤更紧密的接触,另一方面负压能够促进血液从皮肤的破损处溢出,进而加快血糖监测。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壳体可以仅包裹在透气孔的外部,也可以包裹在内壳体外部更多的范围,但至少要包裹住透气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的限定。此外,本技术的采血口103和监测口104的外部边缘设置环状结构105,由于环状结构105是由医用TPE材料制备的,一方面材料卫生安全,另一方面TPE材料是一种软性且带有弹性的材料,当环状结构与皮肤接触后,能够使得血糖监控装置与皮肤紧密接触,更好地维持负压状态。推杆107,一端穿设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为硬质材料且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内壳体可剥离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外壳体为弹性橡胶材料;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设置采血口和监测口,所述采血口和检测口的外部设置了突出于所述壳体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采用医用级TPE材料,所述内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推杆开口;/n推杆,一端穿设所述推杆开口至所述内壳体内,所述推杆上设置至少两排挡板,所述挡板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内壳体内设置了弹簧结构,所述弹簧结构一端与靠近采血口的一排挡板连接、另一端与靠近采血口的内壳体内壁连接,所述推杆开口的边缘设置弹性材料,以使得所述推杆和所述推杆开口间紧密接触;所述透气孔设置在靠近所述推杆开口的一侧;/n采血针,设置在所述推杆靠近采血口的一端,在所述弹簧结构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采血针的针头不突出于所述内壳体;/n监测组件,包括与所述监测口连接的采血毛细管、与采血毛细管相连的监测试纸以及与采血毛细管相对并连接到监测试纸的监测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为硬质材料且表面设置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内壳体可剥离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外壳体为弹性橡胶材料;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设置采血口和监测口,所述采血口和检测口的外部设置了突出于所述壳体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采用医用级TPE材料,所述内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推杆开口;
推杆,一端穿设所述推杆开口至所述内壳体内,所述推杆上设置至少两排挡板,所述挡板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内壳体内设置了弹簧结构,所述弹簧结构一端与靠近采血口的一排挡板连接、另一端与靠近采血口的内壳体内壁连接,所述推杆开口的边缘设置弹性材料,以使得所述推杆和所述推杆开口间紧密接触;所述透气孔设置在靠近所述推杆开口的一侧;
采血针,设置在所述推杆靠近采血口的一端,在所述弹簧结构处于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凯解伟付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聚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