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和/或冷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27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特别是冰箱、立式冰柜或卧式冰柜,所述设备包括蒸发器,其用于冷却空气;风扇(30),其用于将冷空气供送进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的内室;以及第一加热装置(10),其用于为蒸发器(20)除霜。第二加热装置(50)设置成,在第二加热装置(50)运转时,使得所述风扇表面的温度至少在某些区域内高于风扇(30)区域内的空气的露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特别地涉及冰箱、立式水拒或卧 式冰拒,其包括用于冷却空气的蒸发器、用于将冷空气供送进制冷和/或冷 冻设备内部的风机、和用于移除形成于蒸发器上的水的第一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可从DE 196 45 182 Al中获知此种制冷和/或冷冻设备。在蒸 发器设置于制冷空间内的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的情况下、和其蒸发器设 置于制冷空间外一一例如设置于由隔板与制冷空间隔离的制冷通道内 ——的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的情况下,都存在随时间流逝在蒸发器上形 成冰的问题,这对其运转性能或制冷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公知一 种优选地在制冷回路的压缩机不工作时运转的除霜加热器。例如,这种 除霜加热器可为管式加热器或辐射式加热器。当为蒸发器除霜时,自然地产生潮湿的空气,其中的水气例如凝华 在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的风机上。当在除霜阶段之后将蒸发器投入使用 时会出现问题,即,由于蒸发器产生的冷空气,凝华的水气可导致结冰 并因此使风机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上述制冷和/或冷冻设备,使得在除霜操作后启 动蒸发器时风机结冰的风险降低。这个目的由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制冷和/冷冻设备实现。因 此,提供了第二加热装置,其设置成,在第二加热装置运转过程中,风 机表面的温度至少在某些区域内高于风机附近的空气的露点。因此第二 加热装置的功能包括在除霜操作过程中直接地或间接地加热风机,使得 风机附近不会出现水气凝华。这就提供了如下优点,即,在蒸发器运转 过程中,可有效地防止在风机上或风机内、特别是在风机叶片上形成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当第二加热装置至少部分具有盘旋或螺旋设计时,对空气一一且因 此也对风机一一实现了特别快速和有效的加热。第二加热装置很大程度 上可按照需要进行设计,只要其确保风机表面的温度保持高于露点,从 而避免冷凝即可。例如,第二加热装置可设计为管式加热器或热辐射器。第二加热装置可为第一加热装置的整体部分。例如,可设想到,第 二加热装置组成第一加热装置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加热装置的上述盘旋 或螺旋区域可形成第 一加热装置的 一部分并与其一体形成。当然也可设想到,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是分离组件,即彼 此分离地设置和/或分离地运转。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的风机可为轴流式风机。这与使用径流式风机相 比,提供了成本优势。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风机包括通风装置和扩散装置。基于温度 不会降到低于风机附近空气的露点的事实,可使用具有扩散装置的风 机。因此可降低排放损失,并改善其后元件的暴露程度。这有助于获得 更好的能效等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优点在于可省去风机附近壳壁上的箔式加热器。此外,可提供排水通道,第一加热装置和/或第二加热装置设计成使 得排水通道可由第一加热装置和/或第二加热装置加热。例如,可设想 到,提供定位于出水口附近的加热器的环形部,以省去排水通道的独立 加热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点在于不需要在排水通道附近设置箔 式加热器。例如,制冷和/冷冻设备的第一加热装置可设计为管式加热器。它可 设置在蒸发器一侧或两侧。如上所述,管式加热器的另一部分可形成第 二加热装置。当第一加热装置具有盘旋或迂回曲折形设计时,可对蒸发器有效地 除霜。第二加热装置可一体地附接到这个盘旋或迂回曲折形部分。附图说明从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可理解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细节和优点,图中图1示出在没有蒸发器的情况下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和/或冷冻设 备的除霜加热器的立体图,图2示出在具有蒸发器的情况下依据图1的视图,以及 图3示出如图l所示的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设计为管式加热器形式的除霜加热器的立体图,其包括第 一加热装置IO和第二加热装置50。图3以端面图示出图1的包括风机 30的装置。如从图2中可看出,第一加热装置10由迂回曲折形的管式 加热器12构成,管式加热器12平行于蒸发器20的前侧和后侧延伸。 第二加热装置50由管式加热器的螺旋状部分52构成。加热装置10、 50 是同一管式加热器的部分,且因此通过流经的加热介质流体连通。附图标记30标识轴流式风机,其用于将蒸发器20冷却的空气排进 制冷和/或冷动设备的内部。附图标记32标识风机30的风机叶片。图3 中的附图标记31标识轴流式风机30的扩散装置。轴流式风机30大致在中间邻接第一加热装置IO所形成的平面。第 二加热装置50相对于风机30侧向偏移并大致设置于风机30的高度处 或驱动风机30的电机的高度处。此外,提供了槽形出水口40,其内设置有管式加热器的环形部14, 该环形部14在管式加热器的运转过程中加热出水口 40。从图1和图2中可看出,管式加热器的一部分设计成螺旋管52的 形式。这个部分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加热装置50。第二加热装置50和第 一加热装置10 —体形成,即第一加热装置10和第二加热装置50是同 一个加热器的部分。如从图1和图2可看出,螺旋管52和第二加热装置50定位于面对 风机30的除霜加热器附近。除霜加热器运转时,流过管式加热器的加热介质首先通过加热介质 入口进入第二加热装置50的螺旋管52,并流过螺旋管52。由于第二加 热装置50的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加热管线较长,因此空气被快速加 热。因为风机30和第二加热装置50设置成彼此接近,所以以此方式加热的空气也致使扩散装置31和风机叶片32快速变热,这致使不会或基 本上不会有水气从流过这些组件的潮湿空气中冷凝出来。在流经第二加热装置50时,也流经位于出水口 40内并加热出水口 40的管式加热器的环形部14。然后,加热介质被引入到设置成迂回曲折形状的管式加热器12内, 管式加热器12形成第一加热装置10并设置在两个平面内,制冷和/或 冷冻设备的蒸发器20定位于这两个平面之间。流经第一加热装置10后,加热介质经加热介质出口排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和/或冷冻设备具有优点,即,用一个加热器就足以执 行蒸发器的除霜操作,从而避免在风机附近结冰。但是,也并不排除使 用若干个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箔式加热器。因为依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避免结水,所以可使用轴流式风机,其比径 流式风机有利。结合图3所示的扩散装置31,风机实现了良好的增压并 实现了普遍较好的通风值。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可使用具有孔板的通风 装置。在孔板上,不会留下水滴,但这种装置在通风方面具有一些缺点。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类型的加热装置。例如,也可设想到使用灯泡 等热辐射体。但是,此种解决方法相对昂贵,因为必需其它的组件(插座、灯、电线等)。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特别是冰箱、立式冰柜或卧式冰柜,包括蒸发器,其用于冷却空气;风机,其用于将冷空气供送进所述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的内部;以及第一加热装置,其用于为所述蒸发器除冰,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第二加热装置,其设置成在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运转过程中使得所述风机表面的温度至少在某些区域内高于风机附近的空气的露点。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制冷和/或冷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加热装置的至少 一部分具有盘旋和/或螺旋设计。3. 如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制冷和/或冷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加热装置设计为管式加热器或热辐射器。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特别是冰箱、立式冰柜或卧式冰柜,包括:蒸发器,其用于冷却空气;风机,其用于将冷空气供送进所述制冷和/或冷冻设备的内部;以及第一加热装置,其用于为所述蒸发器除冰,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第二加热装置,其设置成在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运转过程中使得所述风机表面的温度至少在某些区域内高于风机附近的空气的露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尔克尔弗里德曼克里斯蒂安施罗普
申请(专利权)人:利勃海尔家用电器奥克森豪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