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网加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2987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网加湿系统,包括用做水幕的滤网,所述滤网由第一滤膜基材和第二滤膜基材构成;所述第二滤膜基材为外壁呈连续弯曲折叠状的放射状柱形;所述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接有一圆柱形腔体,放射状末端均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滤膜基材上。第一滤膜基材和第二滤膜基材组合形成的滤网,结构形状不易变形,加水后水快速扩散,可间歇性加水,水的蒸发面积大,倾倒后不漏水。

A filter humidif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网加湿系统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是指一种滤网加湿系统。
技术介绍
加湿器是一种利用冷热交换理论来增加室内湿度或者用于降温的家用电器。经过多年的市场发展历史,可以分为超声波加湿器、蒸发式加湿器、电加热式加湿器等常用类型。市面上常用的直接加水蒸发式加湿器存在倾倒易漏水、环境噪音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低噪音的降温、加湿效率高、倾倒不漏水的加湿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滤网加湿系统,包括用做水幕的滤网,所述滤网由第一滤膜基材和第二滤膜基材构成;所述第二滤膜基材为外壁呈连续弯曲折叠状的放射状柱形;所述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接有一圆柱形腔体,放射状末端均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滤膜基材上。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滤网喷水的第一喷水口,所述第一喷水口位于所述圆柱形腔体内。进一步的,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相接;所述第一喷水口设在所述挡板上。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接住从所述挡板上流下的水的第一接水槽,所述第一接水槽位于所述圆柱形腔体内。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向滤网喷水的第二喷水口,所述第二喷水口与所述第一接水槽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水流动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喷水口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接住从所述滤网上流下的水的第二接水槽,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接水槽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水口至少设置有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喷水口之间的喷水方向不同。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滤网、所述第一喷水口、所述第二喷水口、所述第一接水槽、所述第二接水槽、所述挡板的支架;还包括用于控制水泵间歇性运转的控制装置;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接水槽之间还设置有储水罐;所述第一滤膜基材呈圆筒状,且与所述圆柱形腔体同轴;所述第一滤膜基材和所述第二滤膜基材均为滤纸。进一步的,还包括风动装置,所述风动装置的鼓风方向与所述圆柱形腔体的轴心方向平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滤膜基材和第二滤膜基材组合形成的滤网,结构形状不易变形,加水后水快速扩散,可间歇性加水,水的蒸发面积大,倾倒后不漏水。与同类的加湿系统的加湿滤网结构相比,本技术的滤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加湿量大,降温效率高,噪音低,水流控制效率高,可间歇性供水,节能环保,倾倒不漏水,操作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滤网加湿系统的滤网结构细节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滤网加湿系统的第二滤膜基材结构细节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滤网加湿系统的部分结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滤网加湿系统的部分结构细节立体图;其中,1-滤网,11-第一滤膜基材,12-第二滤膜基材,121-放射状始端,122-放射状末端,13-圆柱形腔体,2-第一喷水口,3-挡板,4-第一接水槽,5-第二喷水口,6-第二接水槽,7-水泵,71-控制装置,8-风动装置,9-储水罐,1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放射状的滤网结构,既方便添加水,又增大蒸发面积,且方便气流带走滤网上的水分。为进一步论述本技术构思的可行性,结合包含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以及图2,一种滤网加湿系统,包括用做水幕的滤网1,所述滤网1由第一滤膜基材11和第二滤膜基材12构成;所述第二滤膜基材12为外壁呈连续弯曲折叠状的放射状柱形;所述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121接有一圆柱形腔体13,放射状末端122均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滤膜基材11上。第一滤膜基材11和第二滤膜基材12组合形成的滤网1,结构形状不易变形,加水后水快速扩散,可间歇性加水,水的蒸发面积大,倾倒后不漏水。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以及图4,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滤网1喷水的第一喷水口2,所述第一喷水口2位于所述圆柱形腔体13内。第一喷水口1从滤网中间部位向四周部位喷水,使水在滤网1上快速扩散,使滤网加湿系统启动后加湿量快速达到最大。进一步的,还包括挡板3,所述挡板3与所述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121相接;所述第一喷水口2设在所述挡板3上。第一喷水口2向上方喷水,使滤网1的高于第一喷水口2位置部分快速接触到水;挡板3挡住喷水时无法被滤网1吸收而回落的水,让水与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121接触,让滤网1的高于第一喷水口2位置部分充分吸收水。由于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121相互接触,水将向各个方向漫延,使整个滤网1的远离第一喷水口2的地方也快速沾有水分,使滤网加湿系统启动后加湿量快速达到最大。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接住从所述挡板3上流下的水的第一接水槽4,所述第一接水槽4位于所述圆柱形腔体13内。无法继续被滤网1吸收的水落入第一接水槽4,避免滤网1吸满水后长期存在过多的水砸在滤网1的低于第一喷水口2位置部分上,保护滤网1结构,延长滤网1使用寿命。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向滤网1喷水的第二喷水口5,所述第二喷水口5与所述第一接水槽4连接。第一接水槽4的水经过水管引流至设置在第一接水槽4下方的第二喷水口5,第二喷水口5喷水使滤网1的低于第一喷水口2位置部分能快速沾水,使滤网加湿系统启动后加湿量快速达到最大。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水流动的水泵7,所述水泵7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喷水口2连接。通过水泵7驱动水从第一喷水口2喷出。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接住从所述滤网1上流下的水的第二接水槽6,所述水泵7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接水槽6连接。滤网1吸收足够的水后,多余的水落入第二接水槽6中,最后经由水泵7再次从第一喷水口2喷出,实现水循环利用。从第一喷水口2喷出的水将进一步对由于蒸发而损失水的滤网1进行水分补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水口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喷水口2之间的喷水方向不同。设置多个喷水方向不同的第一喷水口2,使滤网加湿系统启动后加湿量快速达到最大。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滤网1、所述第一喷水口2、所述第二喷水口5、所述第一接水槽4、所述第二接水槽6、所述挡板3的支架10;还包括用于控制水泵7间歇性运转的控制装置71;所述水泵7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接水槽6之间还设置有储水罐9;所述第一滤膜基材11呈圆筒状,且与所述圆柱形腔体13同轴;所述第一滤膜基材11和所述第二滤膜基材12均为滤纸。通过支架10固定,滤网1在风动装置8风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第一喷水口2、第二喷水口5、第一接水槽4、第二接水槽6以及挡板3等不易发生位移。储水罐9回收无法被滤网1吸收的水分。水分在滤网1上蒸发损失,但由于储水罐9预存较多水,所以滤网加湿系统运行时,不需要频繁向其添加水。第一滤膜基材11呈圆筒状,滤网1沾水均匀,滤网加湿系统启动后加湿量最容易快速达到最大。控制装置71控制水泵7运转,进而控制水流,使第一喷水口2进行间歇性喷水,节能环保。滤网加湿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网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做水幕的滤网,所述滤网由第一滤膜基材和第二滤膜基材构成;所述第二滤膜基材为外壁呈连续弯曲折叠状的放射状柱形;所述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接有一圆柱形腔体,放射状末端均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滤膜基材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网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做水幕的滤网,所述滤网由第一滤膜基材和第二滤膜基材构成;所述第二滤膜基材为外壁呈连续弯曲折叠状的放射状柱形;所述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接有一圆柱形腔体,放射状末端均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滤膜基材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滤网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滤网喷水的第一喷水口,所述第一喷水口位于所述圆柱形腔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滤网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放射状柱形的放射状始端相接;所述第一喷水口设在所述挡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滤网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住从所述挡板上流下的水的第一接水槽,所述第一接水槽位于所述圆柱形腔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滤网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滤网喷水的第二喷水口,所述第二喷水口与所述第一接水槽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滤网加湿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常江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