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924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烟道、余热吸收筒及灰斗,余热吸收筒的上端设有上管板、下端设有下管板,上下管板之间平行间隔的固定有多根传热烟管,传热烟管的上端与烟道连通、下端与灰斗连通,余热吸收筒的侧壁上设有与筒内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烟道内设有将其分隔为进烟段和出烟段的隔板,多根传热烟管中的一部分与进烟段连通,余下的与出烟段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可对生物质直燃装置原本直接外排的150‑170℃的烟气进行余热再次吸收,使其温度降低至80℃以下后再外排,烟气中的水蒸汽冷凝,实现烟气显热和水蒸汽冷凝潜热的回收利用,达到烟气余热充分利用和环保外排的目的。

A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of flue gas for biomass direct com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质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的有机物质。其分布广泛、可利用量大、并且是唯一可再生的含有碳氢组分和热能的、可储存的自然原料。生物质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在供热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生物质需求量的巨大增加和排烟温度过高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供热能耗日益增加。因此,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充分利用烟气的余热势在必行而且大有可为。目前,生物质锅炉的燃烧效率为85%左右,约有10%的热量通过排烟进入环境中,如果考虑到烟气中水蒸汽的汽化潜热,生物质锅炉的排烟损失约占生物质热值的20%左右,是一种巨大的能源浪费。同时,烟气中含的大量水蒸汽和少量粉尘,也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主要以省煤器为主,以热网回水为冷源,回收烟气余热。通过这种方式,仅可以将烟气温度降低至150-170℃左右,生物质利用效益仅能达到75-80%左右,大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烟道(1)、余热吸收筒(2)及灰斗(3),所述余热吸收筒(2)的上端设有上管板(4)、下端设有下管板(5),所述上管板(4)和下管板(5)之间平行间隔的固定有多根传热烟管(6),所述传热烟管(6)的上端与所述烟道(1)连通、下端与所述灰斗(3)连通,所述余热吸收筒(2)的侧壁上设有与筒内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烟道(1)内设有将其分隔为进烟段和出烟段的隔板(7),多根所述传热烟管(6)中的一部分与所述进烟段连通,余下的与所述出烟段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烟道(1)、余热吸收筒(2)及灰斗(3),所述余热吸收筒(2)的上端设有上管板(4)、下端设有下管板(5),所述上管板(4)和下管板(5)之间平行间隔的固定有多根传热烟管(6),所述传热烟管(6)的上端与所述烟道(1)连通、下端与所述灰斗(3)连通,所述余热吸收筒(2)的侧壁上设有与筒内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烟道(1)内设有将其分隔为进烟段和出烟段的隔板(7),多根所述传热烟管(6)中的一部分与所述进烟段连通,余下的与所述出烟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固定于所述烟道(1)的中部且与所述烟道(1)的轴向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吸收筒(2)为圆筒,所述上管板(4)和下管板(5)均为圆板,所述隔板(7)所在的平面平分所述上管板(4),多根所述传热烟管(6)中的一半与所述进烟段连通,另一半与所述出烟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维红熊建杨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蓝颖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