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宫腔灌注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77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宫腔灌注管,包括外管组件和内管组件,内管组件位于外管组件的内部,使用时将外接的灌注管深入到内管套的内部,外接的灌注管与注水口接通,药水通过注水口进入到微型压力泵且经过微型压力泵加压后流入到出水管道中经由喷水孔喷出,圆弧形的出水管道端口配合纳米微孔结构的喷水孔,在增大喷射角度的同时使得药水在喷出时为云雾状,从而保证宫腔内部每个面都能接触到药物,且云雾状的药水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实用性更强。

A uterine perfusio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宫腔灌注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宫腔灌注管。
技术介绍
宫腔灌注是指在无菌条件下,经阴道向宫腔里灌注药物进行治疗,与生殖专业相关,比较常见的药物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目前的宫腔灌注管前端直接开口,管子相对较粗,注入液体药物存在迅速返流出宫腔或经输卵管流入盆腔,药物在宫腔停留时间较短,且可能存在部分宫腔面有药物流经,部分宫腔面没有药物,药物无法达到覆盖整个宫腔,难以达到宫腔灌注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宫腔灌注管,具备不容易成股,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药物在宫腔停留时间较短,且可能存在部分宫腔面有药物流经,部分宫腔面没有药物,药物无法达到覆盖整个宫腔,难以达到宫腔灌注治疗的目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宫腔灌注管,包括外管组件和内管组件,内管组件位于外管组件的内部,外管组件包括外接管套、外接管和安装环,外接管套固定套接在外接管的右端,外接管的外壁固定设置安装环,安装环与内管组件固定连接;内管组件包括衔接套、内管套、防水层、注水口、微型压力泵、出水管道和喷水孔,衔接套焊接在内管套的右端,内管套的内部固定设置防水层,防水层的中部开通注水口,注水口与微型压力泵的进水端连通,微型压力泵的出水端与多组出水管道的一端相接,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伸出外接管且穿过安装环的内部,出水管道的端部开设有多组喷水孔。优选的,所述外接管的右侧端部设置为圆弧形,圆弧形端部的外围等角度环绕设置多组出水管道。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内部填充吸水树脂,防水层的右侧面做有加厚处理。优选的,所述注水口的口径与外接注水管的外径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喷水孔设置为纳米微孔结构。优选的,所述安装环的外径大于外接管的外径,安装环采用硬质胶体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外接管套和衔接套均设置为漏斗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宫腔灌注管,圆弧形的出水管道端口配合纳米微孔结构的喷水孔,在增大喷射角度的同时有效细化药水,使得药水在喷出时为云雾状,从而保证宫腔内部每个面都能接触到药物,云雾状的药水在宫腔内壁上不容易成股,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2、本宫腔灌注管,防水层的内部填充吸水树脂,且防水层的右侧面做有加厚处理,有效防止药水倒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管组件与外管组件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管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附图2中A部分组件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管组件;11、外接管套;12、外接管;13、安装环;2、内管组件;21、衔接套;22、内管套;23、防水层;24、注水口;25、微型压力泵;26、出水管道;27、喷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宫腔灌注管,包括外管组件1和内管组件2,内管组件2位于外管组件1的内部。请参阅图2,外管组件1包括外接管套11、外接管12和安装环13,外接管套11固定套接在外接管12的右端,外接管12的右侧端部设置为圆弧形,圆弧形端部的外围等角度环绕设置多组出水管道26,外接管12的外壁固定设置安装环13,安装环13的外径大于外接管12的外径,安装环13采用硬质胶体材料制成,安装环13与内管组件2固定连接。请参阅图3-4,内管组件2包括衔接套21、内管套22、防水层23、注水口24、微型压力泵25、出水管道26和喷水孔27,外接管套11和衔接套21均设置为漏斗状结构,衔接套21焊接在内管套22的右端,内管套22的内部固定设置防水层23,防水层23的内部填充吸水树脂,防水层23的右侧面做有加厚处理,防水层23的中部开通注水口24,注水口24的口径与外接注水管的外径相匹配,注水口24与微型压力泵25的进水端连通,微型压力泵25的出水端与多组出水管道26的一端相接,出水管道26的另一端伸出外接管12且穿过安装环13的内部,出水管道26的端部开设有多组喷水孔27,喷水孔27设置为纳米微孔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外接的灌注管深入到内管套22的内部,再将整个灌注管伸入到宫腔内部,注水口24的口径与外接注水管的外径相匹配,外接的灌注管与注水口24接通,向注水口24的内部灌注药水,药水通过注水口24进入到微型压力泵25的进水端,经过微型压力泵25加压后流入到出水管道26中,经由喷水孔27喷出,防水层23的内部填充吸水树脂,且防水层23的右侧面做有加厚处理,防止药水倒灌。综上所述:本宫腔灌注管,使用时将外接的灌注管深入到内管套22的内部,注水口24的口径与外接注水管的外径相匹配,外接的灌注管与注水口24接通,向注水口24的内部灌注药水,药水通过注水口24进入到微型压力泵25的进水端,经过微型压力泵25加压后流入到出水管道26中,经由喷水孔27喷出,圆弧形的出水管道26端口配合纳米微孔结构的喷水孔27,在增大喷射角度的同时有效细化药水,使得药水在喷出时为云雾状,从而保证宫腔内部每个面都能接触到药物,且云雾状的药水在宫腔内壁上不容易成股,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防水层23的内部填充吸水树脂,且防水层23的右侧面做有加厚处理,有效防止药水倒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宫腔灌注管,包括外管组件(1)和内管组件(2),内管组件(2)位于外管组件(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组件(1)包括外接管套(11)、外接管(12)和安装环(13),外接管套(11)固定套接在外接管(12)的右端,外接管(12)的外壁固定设置安装环(13),安装环(13)与内管组件(2)固定连接;/n所述内管组件(2)包括衔接套(21)、内管套(22)、防水层(23)、注水口(24)、微型压力泵(25)、出水管道(26)和喷水孔(27),衔接套(21)焊接在内管套(22)的右端,内管套(22)的内部固定设置防水层(23),防水层(23)的中部开通注水口(24),注水口(24)与微型压力泵(25)的进水端连通,微型压力泵(25)的出水端与多组出水管道(26)的一端相接,出水管道(26)的另一端伸出外接管(12)且穿过安装环(13)的内部,出水管道(26)的端部开设有多组喷水孔(2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宫腔灌注管,包括外管组件(1)和内管组件(2),内管组件(2)位于外管组件(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组件(1)包括外接管套(11)、外接管(12)和安装环(13),外接管套(11)固定套接在外接管(12)的右端,外接管(12)的外壁固定设置安装环(13),安装环(13)与内管组件(2)固定连接;
所述内管组件(2)包括衔接套(21)、内管套(22)、防水层(23)、注水口(24)、微型压力泵(25)、出水管道(26)和喷水孔(27),衔接套(21)焊接在内管套(22)的右端,内管套(22)的内部固定设置防水层(23),防水层(23)的中部开通注水口(24),注水口(24)与微型压力泵(25)的进水端连通,微型压力泵(25)的出水端与多组出水管道(26)的一端相接,出水管道(26)的另一端伸出外接管(12)且穿过安装环(13)的内部,出水管道(26)的端部开设有多组喷水孔(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琨张学红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