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769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包括给药筒和出液管,所述给药筒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螺纹连接座,所述出液管位于给药筒的底部,且出液管的外侧设置有消毒棉条,所述给药筒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外部设置有侧支撑架,且侧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辅助支撑座,所述侧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侧面设置有侧夹套,所述侧夹套的外侧设置有弹性夹持块,且侧夹套的内侧端开设有连接通槽。该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设置有便于对给药筒进行活动调节安装的外筒体,方便装置的灵活给药,同时配合稳定支撑的侧支撑架和消毒棉条的防护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A drug application device for preventing intranasal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相关
,具体为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鼻腔是人体和外部空气交互的重要器官,容易受到外部刺激影响而发生一些炎症病变,在进行鼻部炎症治疗时,除了全身应用类药物,一般的鼻腔药物治疗会在鼻腔内直接进行用药,直接对鼻粘膜起到治疗作用。现有用于鼻腔内治疗的医疗器械多为直接将药液喷入或滴入鼻腔,但是这样的用药放置不便于控制用药位置和深度,也有将给药器械伸入鼻腔内部进行给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对鼻腔造成划伤,造成鼻粘膜受损,给鼻腔的上药治疗带来一定不便。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鼻腔上药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鼻腔上药装置不便于控制用药位置和深度,伸入给药容易造成鼻腔意外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包括给药筒和出液管,所述给药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推杆,且给药筒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螺纹连接座,所述出液管位于给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包括给药筒(1)和出液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筒(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推杆(2),且给药筒(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螺纹连接座(3),所述出液管(4)位于给药筒(1)的底部,且出液管(4)的侧表面均匀分布有侧出液口(5),并且出液管(4)的外侧设置有消毒棉条(6),所述给药筒(1)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体(7),且外筒体(7)的内侧开设有连接活动槽(8),所述外筒体(7)的外部设置有侧支撑架(9),且侧支撑架(9)的下端设置有辅助支撑座(10),并且辅助支撑座(1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棉垫(11),所述侧支撑架(9)的中部设置有放置槽(12),且放置槽(12)的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包括给药筒(1)和出液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筒(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推杆(2),且给药筒(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螺纹连接座(3),所述出液管(4)位于给药筒(1)的底部,且出液管(4)的侧表面均匀分布有侧出液口(5),并且出液管(4)的外侧设置有消毒棉条(6),所述给药筒(1)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体(7),且外筒体(7)的内侧开设有连接活动槽(8),所述外筒体(7)的外部设置有侧支撑架(9),且侧支撑架(9)的下端设置有辅助支撑座(10),并且辅助支撑座(1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棉垫(11),所述侧支撑架(9)的中部设置有放置槽(12),且放置槽(12)的侧面设置有侧夹套(13),所述侧夹套(13)的外侧设置有弹性夹持块(14),且侧夹套(13)的内侧端开设有连接通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的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连接座(3)和给药筒(1)为一体化结构,且螺纹连接座(3)和连接活动槽(8)之间构成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科用防鼻内受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