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注射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270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式注射泵,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注射泵、注射器、转向接头和输液管,注射器夹装在注射泵上,转向接头包括转向管体和用于控制转向管体导通的旋塞,输液管一端与注射器出液口可拆卸连接,输液管另一端与转向管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注射泵多次抽吸液体不便、读数不便的问题,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省时省力,方便医务人员读取数据。

An improved injection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式注射泵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改良式注射泵。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改变了原本人类生活的方式,也大大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就好比在医院,以往在医院注射液体都是需要医护人员拿着注射器给病人进行注射,但是有些病人在进注射时,对液体注射的流速有很高的要求,而使用人为注射很难去把握注射液体的流速,所以,注射泵应运而生,但是现存的注射泵每次都只能注射少量液体,如果对于需求输入大量液体的病人,就需要多次将注射器从注射泵上取出,然后抽吸液体,再注射给病人。CN205095160U公开了一种单轨道医用助推器注射泵,该方案只解决了注射时液体流速问题,而没有解决给注射器多次抽吸液体不便利的问题。在给病人注射时,需要注射大量液体,如果使注射器直接和病人连接,注射器一次不能注射完全,需要多次抽吸液体。如果使用该方案给病人注射液体,就需要多次把注射器从注射主体上取出,然后再从药瓶中抽吸液体,然后再安装回注射泵,这样反复操作,增加液体污染和输液微粒,还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而且药瓶内液体一次无法注射完就需要保存冷藏,增加劳动力还增加了成本,每次从冷藏室将剩余液体取出,将冷的液体注射到病人体内,还会导致病人血管收缩,而且可能会在冷藏室取液体的时候拿错药物,导致安全问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里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改良式注射泵,解决了注射泵多次抽吸液体不便的问题,减少了医务人员给病人注射液体时操作的次数,减少失误率,减轻医务人员的心里负担,也使为病人输液更安全高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式注射泵,包括注射泵、注射器、转向接头和输液管;所述注射器夹装在注射泵上;所述转向接头包括转向管体和用于控制转向管体导通的旋塞;所述输液管一端与注射器出液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输液管另一端与转向管体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管体上连接有第一管部、用于跟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管部和用于将液体输送给病人的第三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轴线和第三管部的轴线为同一直线,第二管部的轴线分别和第一管部的轴线、第三管部的轴线垂直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当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管部和第三管部相通时,可以减少液体阻力,液体流动更顺畅,而且更利于开关控制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管部和第三管部导通。进一步的,所述旋塞为可控制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管部和第三管部相通的开关。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旋塞使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相通,注射泵可以把输液瓶中的液体抽吸进注射器内;旋塞使第一管部和第三管部相通,注射泵可以控制注射器把液体输送到病人体内。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注射泵固定连接,并位于注射器出液口前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输液管一端扣在第一卡扣上,可防止输液管管口因输液管悬挂而容易变形,导致液体漏出。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一端与注射泵连接,并位于注射泵外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时,转向接头的第二管部与输液瓶通过输液器相连,由于输液瓶是悬挂在高处,输液器也比较长,输液器在悬挂时会挡住注射泵上的显示屏,导致医生无法正常读取数据,把输液器扣在注射泵外侧的卡扣上,可以防止输液器因悬挂摆动遮挡注射泵的显示屏而影响医务人员读取数据。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管体的第一管部设有内螺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转向管体的第一管部和输液管的一端螺纹连接,因转向管体的第一管部为液体输入部位,输入部位设置内螺纹配合输液管一端的外螺纹可以防止液体漏出。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管体的第二管部设有内螺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时,转向管体的第二管部需要和输液瓶通过输液器连接,输液瓶一般放置在高处,当注射泵控制注射器将输液瓶内液体抽吸进注射器内时,液体从上向下流动,转向管体的第二管部为液体输入口,输入口设置内螺纹配合输液器的外螺纹可以防止液体漏出。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管体的第三管部设有光滑管口。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时,转向管体的第三管部作为液体输出口,然后通过输液器与病人连接,第三管部能够扣在连接病人的输液器上,使液体输出流动得更顺畅。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管一端设有能扣在注射器输液口上的光滑管口,所述输液管另一端设有外螺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输液管一端和注射器出液口连接,所以需要光滑管口与注射器出液口相配合,使输液管一端能扣在注射器出液口上;输液管另一端需要与转向管体的第一管部螺纹连接,所以需要设置与转向管体的第一管部上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以在给病人大量输液的时候,不用多次取出注射器抽吸液体,即节省劳动力,2.本技术可以防止注射器和输液管连接处液体漏出。3.本技术可以防止输液器挡住注射泵显示屏,影响医护人员读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转向接头初始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转向接头的旋塞顺时针转动90度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图。附图中,1-注射泵、2-注射器、3-转向接头、301-第一管部、302-第二管部、303-第三管部、4-旋塞、5-第一卡扣、6-第二卡扣、7-输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式注射泵,包括注射泵1、注射器2、转向接头和输液管7;所述注射器2夹装在注射泵1上;所述转向接头包括转向管体3和用于控制转向管体导通的旋塞4;所述转向管体3上连接有第一管部301、用于跟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管部302和用于将液体输送给病人的第三管部303,所述第一管部301的轴线和第三管部303的轴线处在同一直线上,第二管部302的轴线分别和第一管部301的轴线、第三管部303的轴线垂直设置,利于开关控制第一管部301和第二管部302、第一管部301和第三管部303导通;所述旋塞4为可控制第一管部301和第二管部302、第一管部301和第三管部303相通的开关,如图2-3,旋塞4设有挡板,挡板位于转向管体3内,且旋塞4上标有显示挡板位置的红点,初始时,挡板封住第三管部303与第一管部301、第二管部302的连接口,只有第一管部301和第二管部302相通,注射泵1可以控制注射器2把输液瓶中的液体抽吸进注射器2内;然后通过旋塞4顺时针转动90度,挡板随即转动90度,封住第二管部302与第一管部301、第三管部303的连接口,只有第一管部301和第三管部303相通,注射泵1可以控制注射器2把液体输送到病人体内,当注射器2里液体注射完,医务人员再将旋塞4逆时针转动90度,使挡板封住第三管部303与第一管部301、第二管部302的连接口,只有第一管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式注射泵,包括注射泵、注射器、转向接头和输液管;所述注射器安装在注射泵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接头包括转向管体和用于控制转向管体导通的旋塞;所述输液管一端与注射器出液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输液管另一端与转向管体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式注射泵,包括注射泵、注射器、转向接头和输液管;所述注射器安装在注射泵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接头包括转向管体和用于控制转向管体导通的旋塞;所述输液管一端与注射器出液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输液管另一端与转向管体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注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体上设有第一管部、用于跟输液瓶连接的第二管部和用于将液体输送给病人的第三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轴线和第三管部的轴线处在同一直线上,第二管部的轴线分别和第一管部的轴线、第三管部的轴线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注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塞为可控制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婧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