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64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1:00
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还包括肠道插入装置,所述肠道插入装置通过负压吸引管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其包括肠道黏膜保护辅料、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前端设置有前端吸引盘,所述前端吸引盘上设置有突出的前端吸引孔,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伞状支撑体,所述伞状支撑体包裹所述前端吸引盘及前端吸引孔,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圆头形的胶囊膜,所述胶囊膜包裹在所述伞状支撑体外部;所述插入管固定在肠道黏膜保护敷料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后初期肠道造口处达到撕裂、愈合慢的问题,且能主动吸引排出肠道内引流液。

A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for enterostom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
本技术医用负压吸引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肠造口是指为了挽救生命而短暂或永久性将小肠(回肠或空肠)或结肠拉出腹壁形成的人工开口,用于排泄粪便或尿液。在临床上,结肠癌、直肠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直肠损伤的患者术后会留置回肠粪便造口。一般情况下,成人消化液的分泌量一天可以达到8000ml以上,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主要在结肠,而肠道功能完全代偿需要1~2年,甚至部分患者肠道不能代偿,因此,术后早期,患者由于进食量少,粪便回肠造口引流液主要呈水样。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癌根治术后会永久留置回肠代膀胱尿液造口,此时造口引流液主要为尿液和肠粘液。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对于以上患者在临床上回肠引流液常常会从回肠造口与造口袋底盘之间的间隙发生渗漏,从而导致患者由于手术伤口污染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同时,无论是消化液、粪便还是尿液均对皮肤具有腐蚀作用,因此,一旦患者发生渗漏,就会出现造口皮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甚至造口周围脓肿。而由于出现渗漏,临床上为了保护造口周围皮肤不进一步损伤,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是唯一的方法,而为了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临床上往往需要通过增加更换造口袋的频率来实现,由于造口袋底盘具有粘附性,频繁反复撕扯容易造成造口周围完整皮肤出现机械性损伤,同时也会损伤皮肤表面的肉芽组织导致延迟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还包括肠道插入装置,所述肠道插入装置通过负压吸引管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其包括肠道黏膜保护敷料、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前端设置有前端吸引盘,所述前端吸引盘上设置有突出的前端吸引孔,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伞状支撑体,所述伞状支撑体包裹所述前端吸引盘及前端吸引孔,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圆头形的胶囊膜,所述胶囊膜包裹在所述伞状支撑体外部;所述插入管固定在肠道黏膜保护敷料上。进一步地,所述伞状支撑体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作,所述胶囊膜采用肠道可溶性材料制作,所述胶囊膜在肠道内溶解后,所述伞状支撑体撑开。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管的管壁有两段组成,分别是前部的管壁A以及后部的管壁B,所述管壁A采用医用硬质塑料制成,所述管壁B使用医用硅胶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管的管壁外侧,所述管壁A和管壁B上设置有刻度尺。优选地,所述前端吸引孔的侧壁上还开有若干侧壁吸引孔。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吸引盘为锥形骨架结构,其锥形结构尖端处设置所述前端吸引孔。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管外部还套装有圆环形的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有充气管。进一步地,所述插入管后端为负压吸引器连接孔,所述负压吸引器连接孔为内面光滑,外面设置螺旋凸起的端口,负压吸引管通过外包负压吸引器连接孔处连接,以利于在更换负压吸引管路时连接孔的清洁,有效避免管道以及更换者的污染优选地,所述肠道黏膜保护敷料主要成分为吸湿性聚氨酯凝胶,且其表面设置有透气且不透液体的聚氨酯薄膜。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患者手术后可通过插入管插入肠道造口内,并通过肠道黏膜保护敷料以及气囊进行双重固定,利用负压吸引器对肠道中液体进行主动吸引,且肠道黏膜保护敷料放置造口表面的肠道黏膜水分流失,还可以帮助造口肠道黏膜及周围皮肤的修复和生长,有效避免了频繁更换造口袋时出现的伤口撕裂、恢复慢,液体排出不完全的问题。2.插入管前端设置可溶性的圆头形的胶囊膜包裹记忆合金制作的伞状支撑体,可以更方便的将插入管插入造口中防止对肠道造成损伤,同时胶囊膜溶解后伞状支撑体撑开肠管,防止负压吸引时肠管堵塞插入管的吸引孔导致吸引无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伞状支撑体溶解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伞状支撑体溶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前端吸引盘仰视图;图中:1胶囊膜,2伞状支撑体,3前端吸引孔,4侧边吸引孔,5前端吸引盘,501支撑杆,6管壁A,7管壁B,8气囊,9充气管,10肠道黏膜保护敷料,11负压吸引器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所述负压吸引器为医院常用设备,此处不做具体说明,还包括肠道插入装置。所述肠道插入装置通过负压吸引管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其包括肠道黏膜保护辅料10、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前端设置有前端吸引盘5,所述前端吸引盘5上设置有突出的前端吸引孔3,所述前端吸引孔3呈管状结构,其侧壁上还开有若干侧壁吸引孔4,通过设置前端吸引盘5、前端吸引孔3以及侧边吸引孔4可以有效增加负压吸引的吸附面积,防止局部吸引力过大损伤肠道黏膜。所述前端吸引盘5整体呈锥形骨架结构,其由若干根支撑杆501组成,所述前端吸引孔3设置在所述锥形结构尖端,且所述支撑杆501一端固定在前端吸引孔3的侧壁上,一端固定在管壁A6的内管壁上,如此目的是为了增加前端吸引盘5的横截面,以保证引流液内杂质较多时,能够充分、及时、有效的吸引。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伞状支撑体2,所述伞状支撑体2包裹所述前端吸5引盘及前端吸引孔3,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圆头形的胶囊膜1,所述胶囊膜包裹在所述伞状支撑体2外部,所述伞状支撑体2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作,所述记忆合金材料可根据所处温度环境进行形态的改变,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优选地采用,所述胶囊膜1采用肠道可溶性材料制作,具有肠道可溶性的胶囊膜也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比如用来包裹药物的胶囊膜就是一种可被胃肠道溶解的可溶性材料制作。当所述胶囊膜1在肠道内溶解后,所述伞状支撑体2在人体体温作用下撑开,以达到支撑肠管的作用,防止负压吸引时肠管堵塞吸引孔导致吸引无效,另外优选地所述伞状支撑体2采用六瓣形均匀分布,防止分布太密引流液及杂质不能通过支撑体,太疏而不能达到支撑效果。同时伞状支撑体2设计为前端端为表面光滑的圆头,防止肠道蠕动时对肠道黏膜的损伤。所述插入管外部还套装有圆环形的气囊8,所述气囊8连接有充气管9,由于肠道自身具有蠕动作用,为了防止插入管脱出以及负压吸引时漏气,故设置有气囊8。当插入管置入后,通过向充气管9向气囊8内注入气体,通过调节气囊8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肠管横径。当患者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充气管9抽出气囊8内的气体。所述插入管的管壁有两段组成,分别是前部的管壁A以及后部的管壁B。所述管壁A以及前端吸引孔3以及前端吸引盘5均采用医用硬质塑料制作,防止负压吸引过程中管壁塌陷二吸引无效。所述管壁B、气囊8、充气管9均使用医用硅胶材质制成以适应不同的肠道曲度。所述插入管的管壁外侧,所述管壁A和管壁B上设置有刻度尺,通过刻度尺观察插入管的置入深度以及有无脱出。所述插入管后端为负压吸引器连接孔11,所述负压吸引器连接孔11为内面光滑,外面设置螺旋凸起的端口,负压吸引管通过外包负压吸引器连接孔11外部进行连接,以利于在更换负压吸引管时连接孔的清洁,有效避免管道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肠道插入装置,所述肠道插入装置通过负压吸引管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其包括肠道黏膜保护辅料、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前端设置有前端吸引盘,所述前端吸引盘上设置有突出的前端吸引孔,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伞状支撑体,所述伞状支撑体包裹所述前端吸引盘及前端吸引孔,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圆头形的胶囊膜,所述胶囊膜包裹在所述伞状支撑体外部;所述插入管固定在肠道黏膜保护敷料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肠道插入装置,所述肠道插入装置通过负压吸引管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其包括肠道黏膜保护辅料、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前端设置有前端吸引盘,所述前端吸引盘上设置有突出的前端吸引孔,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伞状支撑体,所述伞状支撑体包裹所述前端吸引盘及前端吸引孔,所述插入管前端还设置有圆头形的胶囊膜,所述胶囊膜包裹在所述伞状支撑体外部;所述插入管固定在肠道黏膜保护敷料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支撑体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作,所述胶囊膜采用肠道可溶性材料制作,所述胶囊膜在肠道内溶解后,所述伞状支撑体撑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的管壁有两段组成,分别是前部的管壁A以及后部的管壁B,所述管壁A采用医用硬质塑料制成,所述管壁B使用医用硅胶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肠道造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刘同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